这是一句在语言逻辑上没问题而被我们有所忽略的话。忽略的是什么呢?忽略的是对事的定义。
我们平日里讲的事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事有事的规律,物有物的定理,通过这些规律与定理来修正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极尽可能的实现趋利避害便是我们的理事方式。
在这种理事方式中,人处于下位,只能根据事物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那种事物跟随人的行为变化而有所变化的上位关系。也就是说人不是事物的主宰者,而是事物的仆从者。
而儒家的意之所在为事却摆脱了这种人是事物的仆从者的关系,意之所在为事,意在花草树木,则花草树木是事,意在学问辩思,则学问辩思是事,意在进退和合,则进退和合是事。人的心意决定什么是事,进入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而影响万物的变化。
客观的存在?不因人的意志而有所改变的存在?那都不是事。
趋利避害?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小时候大多被父母责备不懂事。在父母的意思里这不懂事指的是你不懂得权衡利弊,不懂得多方顾虑。而换成儒家的理念,则是指你志意不广,不坚,不实,不诚。至于意之所在为何物,这倒是不用太理会的。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要你学金融学管理这种将来有大利益的知识,而你却更在意花花草草,你可以不用理会你的父母而一心去摆弄花花草草的,但一定要实诚。
我们平日里讲的事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事有事的规律,物有物的定理,通过这些规律与定理来修正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极尽可能的实现趋利避害便是我们的理事方式。
在这种理事方式中,人处于下位,只能根据事物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那种事物跟随人的行为变化而有所变化的上位关系。也就是说人不是事物的主宰者,而是事物的仆从者。
而儒家的意之所在为事却摆脱了这种人是事物的仆从者的关系,意之所在为事,意在花草树木,则花草树木是事,意在学问辩思,则学问辩思是事,意在进退和合,则进退和合是事。人的心意决定什么是事,进入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而影响万物的变化。
客观的存在?不因人的意志而有所改变的存在?那都不是事。
趋利避害?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小时候大多被父母责备不懂事。在父母的意思里这不懂事指的是你不懂得权衡利弊,不懂得多方顾虑。而换成儒家的理念,则是指你志意不广,不坚,不实,不诚。至于意之所在为何物,这倒是不用太理会的。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要你学金融学管理这种将来有大利益的知识,而你却更在意花花草草,你可以不用理会你的父母而一心去摆弄花花草草的,但一定要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