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扫灭群雄,统一了北方。曹操手下名将如云,比如,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还有心腹大将典韦和许褚,有些大将在曹操之前死去,有些是在曹操之后死去,那么,哪位大将的死,对曹操震动最大呢?损失最大呢?

我觉得应该是夏侯渊,为什么这么说呢?依据是什么呢?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打运动战。夏侯渊是曹操的连襟,就是说,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夏侯渊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可以说是嫡系。
夏侯渊最开始跟随曹操征战天下,官渡之战时为曹操督运粮草,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来,夏侯渊率军驻守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

张鲁投降曹操后,曹操让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作战,不幸的是,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手下大将黄忠所袭,战死沙场。
曹操对夏侯渊非常重视,也很重用他,把很多军事行动让夏侯渊来负责,夏侯渊的军事才能,比他的堂哥夏侯惇要高很多,甩他好几条街,就是和五子良将张辽、张郃等人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史书《三国志》中对夏侯渊的一些记载,大部分都是曹操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比如,平定太原商曜、马超余众梁兴、氐王千万、陇西宋建等叛乱,驻守长安和汉中等。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马超馀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马超在汉阳,复因羌、胡为害,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使夏侯渊讨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韩遂徙金城,入氐王千万部,率羌、胡万馀骑与夏侯渊战,击,大破之,遂走西平。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馀年。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十二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屯汉中。
七次军事行动,其中有两次是驻守,一次驻守长安,一次驻守汉中,剩余五次,五战五胜,可以说是常胜将军。

曹操为什么要把这些重要的军事行动交给夏侯渊?那就是认定夏侯渊的军事才能,有能力平定这些判断,有能力完成任务。事实上,夏侯渊也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只是,最后一次在汉中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轻敌,被刘备所袭,战死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夏侯渊战死,虽然史书《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曹操的反应,但是,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打击,汉中成了刘备的掌中之物,曹操失去了汉中这块重要的军事基地。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名将夏侯渊,折损一臂。
从哪里可以看出夏侯渊的死,对曹操震动最大呢?
夏侯渊打仗经常胜利而归,多次打大胜仗,曹操为此告诫夏侯渊说,作为一员大将,应该谨慎小心,不能只靠勇气,应该以勇气为基础,再配合谋略取胜。如果一味地逞强,就不好了。《三国志 夏侯渊传》记载: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从曹操的话里,可以看出,曹操很欣赏夏侯渊的勇猛,但是,很担心夏侯渊骄傲轻敌,这也说明曹操很倚重夏侯渊,为此,不厌其烦地劝告他,应该凡事小心,没想到,夏侯渊最后还是战死了。
作为常胜将军,百战名将,夏侯渊的死,这不能不说对曹操的震动是最大的,损失也是最大的!

我觉得应该是夏侯渊,为什么这么说呢?依据是什么呢?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打运动战。夏侯渊是曹操的连襟,就是说,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夏侯渊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可以说是嫡系。
夏侯渊最开始跟随曹操征战天下,官渡之战时为曹操督运粮草,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来,夏侯渊率军驻守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

张鲁投降曹操后,曹操让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作战,不幸的是,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手下大将黄忠所袭,战死沙场。
曹操对夏侯渊非常重视,也很重用他,把很多军事行动让夏侯渊来负责,夏侯渊的军事才能,比他的堂哥夏侯惇要高很多,甩他好几条街,就是和五子良将张辽、张郃等人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史书《三国志》中对夏侯渊的一些记载,大部分都是曹操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比如,平定太原商曜、马超余众梁兴、氐王千万、陇西宋建等叛乱,驻守长安和汉中等。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马超馀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马超在汉阳,复因羌、胡为害,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使夏侯渊讨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韩遂徙金城,入氐王千万部,率羌、胡万馀骑与夏侯渊战,击,大破之,遂走西平。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馀年。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十二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屯汉中。
七次军事行动,其中有两次是驻守,一次驻守长安,一次驻守汉中,剩余五次,五战五胜,可以说是常胜将军。

曹操为什么要把这些重要的军事行动交给夏侯渊?那就是认定夏侯渊的军事才能,有能力平定这些判断,有能力完成任务。事实上,夏侯渊也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只是,最后一次在汉中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轻敌,被刘备所袭,战死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夏侯渊战死,虽然史书《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曹操的反应,但是,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打击,汉中成了刘备的掌中之物,曹操失去了汉中这块重要的军事基地。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名将夏侯渊,折损一臂。
从哪里可以看出夏侯渊的死,对曹操震动最大呢?

夏侯渊打仗经常胜利而归,多次打大胜仗,曹操为此告诫夏侯渊说,作为一员大将,应该谨慎小心,不能只靠勇气,应该以勇气为基础,再配合谋略取胜。如果一味地逞强,就不好了。《三国志 夏侯渊传》记载: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从曹操的话里,可以看出,曹操很欣赏夏侯渊的勇猛,但是,很担心夏侯渊骄傲轻敌,这也说明曹操很倚重夏侯渊,为此,不厌其烦地劝告他,应该凡事小心,没想到,夏侯渊最后还是战死了。
作为常胜将军,百战名将,夏侯渊的死,这不能不说对曹操的震动是最大的,损失也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