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上个世纪80年代学校成立了民族文化研究室,隶属于当时的中文系;90年代初在民族文化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民族研究所;2004年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0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相关专业整合更名为法学院;2013年,学校成立民族研究院;2016年8月民族研究院与法学院社会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组建新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硕士点学科,2个本科专业,在校普通本科生近500人,研究生80余人,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属于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15人,省级专家3人;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导师共51人,其中教授 21人,博士37人。近五年来,民族学学科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获得省部及以上科研奖励15项,其中,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奖1项,2016年获得湖北省第十届社科成果奖3项。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重点,特色发展为理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院通过整合力量,成立了武陵山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学校展示办学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属于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15人,省级专家3人;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导师共51人,其中教授 21人,博士37人。近五年来,民族学学科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获得省部及以上科研奖励15项,其中,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奖1项,2016年获得湖北省第十届社科成果奖3项。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重点,特色发展为理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院通过整合力量,成立了武陵山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学校展示办学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