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 关注:130,906贴子:981,072

回复:作文有道共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吧友会说:阅卷者那么多,各有所好,我又都不认识,哪里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哪里知道他们讨厌什么类型的文章,怎么投其所好?
这里,我告诉你:照样可以投他们所好。
之前插入那楼说了,谁给你阅卷?高校在校语文老师,高校在读中文系研究生啊他们给你有们看,不是他们,也是与语文密切关系的人。他们这些人,都熟悉文学,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素养。他们整天与语文、文学打交道,难道不会更青睐文学功底深厚、语文水平高的同学们?他们看语文作文,难道不想选拔出语文方面的人才?答案不言而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7-07-19 16:50
收起回复
    比如引用名言,所用的名言的作者,最好是与文学有关的。你用什么马云啦,王健林啦,科比啦,宫崎骏啦,这些再火的人,也不如鲁迅、胡适、林语堂这些民国人物好。(文学圈的人,从古今中外,永远才是主流,才是阅卷者的菜)名人名言,名人一定是文学圈的,不要用体育圈,艺术圈,企业圈,甚至是娱乐圈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7-07-21 06:49
    收起回复
      有的考生,喜欢篮球,就会用体育明星的名言和素材 比如科比的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太阳(貌似是洛杉矶的);有的考生,喜欢唱歌,就会用歌星的名言和素材,比如许嵩的xxxx(忘了哪句歌词);有的考生,喜欢影视巨星,就会用他们的名言和素材,比如周星驰那句咸鱼的名言和他逆袭之路;有的考生,喜欢科技和经济,就会用他们的名言和素材,比如马云和乔布斯的,等等。 我想说,这些名人,看着是时代热点人物;这些名言,看着是很贴切的句子;这些素材,看着是合乎题意的素材。但是,你们从阅卷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过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7-07-21 06:57
      收起回复
        说过了,他们与文学息息相关。你写那些与文学无关的人的名言和素材,他们可能会喜欢,但是会觉得亲切吗? 就像你跟你像物理老师请教化学题,他肯定会(高中老师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高中过来人,都会),但是他很高兴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7-07-21 07:00
        收起回复
          你用那些与文学无关的人物素材,再热点、再新鲜、再新颖,也不会给他(她)亲切感。反之,如果你用了莫言的名言(不一定非是莫言,其他与文学有关的人),阅卷老师一看,会觉得亲切啊,因为莫言代表中国文学获得了世界大奖 怎能不高兴。你用了他(或别人)的名言和素材,阅卷老师基本都了解,学文学的,自然比别人更了解文学历史和现在的人物,他们会感觉到亲切啊。他们感到亲切,会觉得这个考生热爱文学啊,怎能不去帮一把?怎么帮?给高分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7-07-21 07:04
          收起回复
            有同学会说,作文阅卷由两个老师阅。但这两个老师是一样的,都是和文学有关的,搞定一个,另一个不也是搞定了?也许另一个更容易搞定。用文学名人名言,不怕几个人阅卷,不怕阅卷严格,因为,你和他们亲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7-07-21 07:06
            回复
              语文老师,整天教的就是语文的知识,他给学生补充人物素材和名言,自然是文学人物的更熟悉;如果是在读研究生,因为他是中文系研究生,学的就是文学,自然也熟知文学人物(平时就学这个)。就像你喜欢某个动漫,很迷,然后遇见一个也喜欢这个动漫的人,难道不会觉得亲切,不觉得自来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7-07-21 07:09
              回复
                看的人少,我也休息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7-07-22 13:00
                回复
                  人物素材和事例,就要用与文学相关的。我举例并且推荐一下。如《菜根谭》、《幽梦影》、《唐诗宋词鉴赏》、莫言(周国平等中国当代文学人物)、鲁迅(林语堂等民国文学风云人物)、泰戈尔(萧伯纳等外国文学人物)、林逋(苏轼等古代文学人物)。这些,阅卷者都了解,你用这些,才是沾文学的边和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7-07-22 22:27
                  回复
                    歌曲、小说(网络小说,文学家的小说归到文学里面)、动漫、电影等里的话,再好也别当名言。体育界、娱乐界、演艺界的一定要少用慎用,就用文学界的。课本上出现过的诗词,文言名句,还有名人名言,就不要再用,这样显示不出文采,因为这个谁都要背、要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7-07-22 23:58
                    回复
                      人物名言,不一定要当代的,也不一定要热点的,而且最好不要用烂大街的(阅卷者审美疲劳)。人物素材,也不一定要现代的,也不一定要热点的,切记不要用烂大街的(审美疲劳)。有考生会说,我用热点人物的名言和素材,不显得我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吗?素材新颖,不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吗? 举例,对于我来说,请我吃肯德基新品,根本不如吃中国传统美食好。再热点,再新颖,和文学无关,能引起阅卷者多少兴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7-07-24 04:30
                      回复
                        苏轼、屈原、李白、司马迁等人是考试作文中的常客,大多数人,写这几个人,写来写去都是那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写不出新意。建议考生不要写这些太有名、太多人写的,除非,你能写出新意,比如写出别人不知道的故事和见解。最好是写有名气,但是考生不常用的。名字也有讲究,你用古人姓名名字来称呼古人,也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林逋,你写成林靖和就显示出了丰厚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古人很多,一般用到的古人,特别是与文学有关的,都有一些美好品质,李白等人有的品质他们也有。有的考生离开李白、屈原、司马迁等人,就不知道别的了,是因为素材积累少,得赶紧用之前提到的笔记本去积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7-07-24 04:36
                        收起回复
                          素材和故事,没有大人物和小人物之分,只要是文学人物就好。正面人物有(无数),反面人物也有(如杰克伦敦)。你不写李白等人,就比写了李白等人的,在素材方面占了优势。(除非他们把李白写出新意,或者文笔很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7-07-24 04:41
                          回复
                            名言,一定要塞名人说的。如何定义名人呢?就是让阅卷者一看,这人我知道,认识(至少也要知道这个人)。最好与文学有关,这样才是自家人,格外亲。 名言尽量不要记错,不出错别字,名言上出错,比别的字出错严重。名言禁止张冠李戴,如果阅卷者不知道这句名言还好,如果知道这句名言,就惨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7-07-24 04:44
                            收起回复
                              再说一种现象,有的考试,想不出名言 就开始乱编乱造,甚至有的名人人名都造。说句实在话,阅卷者知道的名言,只多不少 ,而且他(她)有眼力,如果考生没有文采和技巧,会被一眼看穿。作文事选拔人才的,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的行为,语文上是大忌。名言很重要,多积累,笔记本又用到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7-07-24 0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