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吧 关注:6,181贴子:89,559
  • 56回复贴,共1

【新料】于谦在景帝病重时求见过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王锜《寓圃杂记》
卷一
景泰帝上宾
景皇帝八年正月十二日,方郊,忽呕血不能成礼而还。出居外殿,惟太医董速与宦者二十馀人侍,日则进药,夜则处榻前。
十三日,少保于谦请见,恳帝视事。
十四日,帝令速诊脉,奏曰:「圣体安矣。」帝曰:「明当受朝。」
十五日早起,服汤药,具衣冠。将出,闻夜漏未尽,因和衣假卧以待旦,不觉酣寝,左右莫敢惊。及日以高,遽命放朝,曰:「姑俊明日。」至夜,曹、石诸人诣南城请太上复辟,声彻帝所。帝命宦者升高四望,遥见火光自延安宫来,帝曰:「大兄做皇帝,吾无天禄之人。」此虽出于人谋,亦帝天禄之终也。董速亲见其事如此。—————————————————————
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大家自己琢磨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04 00:28回复
    十三日祭天,复辟录说“早择良元”的奏折是十三日批下来的,实录却说是十四日才批复下来的。后者可能性不大。于谦应该是在十三日看到景帝拒绝立储的批复后才要求景帝临朝“视事”的。不管是哪个记载是对的,景帝那句“于谦耶?”应该跟这次见面有很大的关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4 00:31
    收起回复
      另外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景帝给于谦伐竹取沥的事并不是于冕贴金,一楼这个记载应该也是事实。因为这两个记载都出现了同一个证人:董宿(速)。
      公夙染痰疾,动辄喘急,寓宿值房,以便朝谒。一日疾举,上遣太监兴安、太医院使【董宿】视疾,宿云此疾得竹沥和药可愈。兴安为上言之,且言公自奉甚俭。京城地寒无竹,惟大内万岁山竹颇成林,上亲幸伐之,仍令计所资用一切给自尚方,盖异宠也,病中恳求罢归,不许,乃降手敕慰谕,免公朝参,且屡促公出视事。
      ——————————————————————
      先肃愍公行状(于冕著)——《于公祠墓录卷五》
      和一楼的最后一句【董速亲见其事如此。】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04 00:36
      回复
        《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四
        ○庚戌
         ○升太医院御医董宿徐文蔚甯得中何永庆俱为本院院判
        ———————————————
        中国医籍考·卷五十五 方论(三十三)
        清·(日本)丹波元胤
        〔董氏(宿)试效神圣保命方〕十卷存徐春甫曰。董宿。四明人。正统间为太医院使。深察药性。博究医书。治疗立方。辄有奇效。故辑奇效良方七十卷。今行于世。
        〔奇效良方〕七十卷未见〔方氏(贤)奇效良方〕明志六十九卷存陈鉴序略曰。太医院使会稽董宿。尝集诸家之方。类为一帙。未及成书而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04 00:39
        回复
          《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 作者:董宿
          —————————————————
          奇效良方成书于成化六年,可见那时董宿还没有死。如果于冕胡说八道的话万一董宿知道了跳出来揭穿“老子啥时候给你爹看过病啦?!”——那多打脸啊?所以这两件事应该都是真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04 00:39
          回复
            不错呀,小白又挖到资料了。


            6楼2017-07-04 09:42
            回复


              IP属地:天津7楼2017-07-04 09:43
              回复
                @Brown_Brown
                是日,百官入候景帝视朝。既入,见南城,暨殿上呼噪声,尚不知故。有贞号于众曰:「上皇复辟矣。」趣入贺,百官震駴,乃就班贺。上皇宣谕之,众始定。景帝闻钟鼓声,大惊,问左右曰:「于谦耶?」既知为上皇,连声曰:「好,好。」——《明史纪事本末》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7-04 12:59
                收起回复
                  心疼景帝,听到钟鼓后不知心中该作何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7-17 04:03
                  收起回复
                    上疾甚,上圣使太监吉祥语于谦:“即帝晏驾,复奉太上何如?”谦曰:“失国得罪祖宗,恐不足以示天下后世。”“然则故太子何如?”谦又曰:“罪人之子也,已废不复。”上圣怒曰:“将于家自为之乎?——《罪惟录.孙皇后》
                    此段学者多视为小说家言而不取,然而并没有明确史料显示于谦曾经反对废朱见深,因相关史料缺失,以至于在他身后士大夫多惋惜他不能匡正景泰帝云云。甚至不惜为塑造当时观念体系下道德完美的于谦,有杜撰故事的倾向。
                    另有至少两条私史记载言:于谦爱将夺门之变时率兵平乱,以至于战死阙下。夺门之后,群臣并六科鸡汤弹劾于谦死罪。
                    数条史料对比,我个人倾向于《罪惟录》此条记载的真实性。于谦极有可能在夺门之变时进行了武力反抗,
                    虽然这个推测不利于塑造理学信仰下于谦完美的道德形象。但是却表明了他对有罪于社稷的明英宗的一贯态度。并且展现了他对自己所选择的景泰帝始终如一的忠直。
                    夺门之变真正的主谋并非徐有贞,而是孙太后。
                    商辂才是那份内阁上疏的执笔人,而且他并没有被官方认为是于谦派,两者不可混淆。
                    本帖楼主的资料恰恰证明了祝允明《野记》记载不可信。


                    IP属地:上海11楼2018-02-08 21:24
                    收起回复
                      如果按一些私史所说,于谦真的在夺门之变时武装反抗的话,那他到底是忠于整个大明,还是只是景泰呢?(思)


                      IP属地:广东13楼2024-12-03 2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