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首次出版于1946年
1.日本人的生性极其好斗但又非常温顺;他们黩武却又酷爱美丽;自负桀骜却又文雅守礼;顽固不化却又狡黠善变;性情温顺却又不甘受人摆布;忠贞不贰却又容易叛变;勇敢却又怯懦;保守却又渴望新潮。
2.战争中的日本人。等级制度以及精神力量高于一切,对所有的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日军被俘后竟与盟军合作。日本人的行为准则好像就是这样:择定一条道路便全力以赴,如果失败,就另作打算。
3.各就其位。中国人同一祖宗,日本人没有,三代以上连系淡薄。德川时代这个寄生阶级大约有二百万人,包括将军的政府、大名机构、武士等。农民要缴实物税,将收获的财物上缴给大名来养活这些人。
4.明治维新以前,有一条著名的法令:“遇有争端,无关者不得干预。”“恩情”就会成为很难堪的痛楚。在日本人的思想中,这种“恩情”无论是多么微小,都会让人感到难过。
5.日本的孝道与中国的有所不同,其范围不包含几百年前的祖先世系,也不包含衍生出的庞大宗族。日本人对祖先的崇拜仅在于近祖。记忆中的人,日本人缺少抽象思辨和构想现实中不存在的现象的兴趣。
6.不管它是世俗的经验,还是宗教的经验,所表达的“圆熟”境界都是指意志与行动之间没有了阻碍,就好像电流从阳极直接导入阴极一样。没有达到“圆熟”的人,在意志与行动之间就好像有一块绝缘体,日本人把这个绝缘体称作“观我”或“妨我”。
7.他们不仅排斥一切苦行,而且日本的这个教派也不禁欲。避世隐居的“悟者”虽然被称为“隐士”,但一般还是与妻子儿女住在山明水秀的地方,过着安逸的生活。日本从不认为精神与肉体势不两立,“悟者”入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修行和生活简朴,而不在于破衣烂衫、弃绝声色。
8.这就能看出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心理差异,我们说一个美国人没有良心,是指他在干坏事时没有负罪感,而日本人说一个人没有良心却是指这个人不紧张、不受困扰。
9.日本人的双重性格,他们可以彬彬有礼,但有时又桀骜不驯;在军队里,他们可以盲目接受训练,但又会顽固不易驯服;他们虽然很保守,但又很容易迷上新东西;他们学习中国也不排斥西方。
10.在日本,对自我负责的要求要远比在美国严格。在这种意义上,刀并不再象征着发起进攻,而是比喻理想和责任。
11.战败意味着美军要占领日本,于是他们欢迎美军;意味着帝国侵略计划泡汤了,于是他们开始制定放弃战争的相关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