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小弟香港人,今年高三,刚收到剑桥丘吉尔学院的conditional offer,是一个没进到港队的渣渣。 初三开始玩物竞玩到高二。
做个人分享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香港的物竞路吧
第一关:香港物理奥林匹克
时间:每年5月初
难度:低
培训单位:各学校
考核范围:相等于国内物竞初赛的力学
对象:高一或以下的同学
内容:每年都会有超过1500个学生报名参加,只有大约150能拿到一二三优异奖。在这150人里只有80人能进入港队第一阶段培训,大多数都是一二三等奖的人才能进入培训。(曾经目睹一个初一拿了一等奖lolll)
卷子里每年都会有1-2题涉及微积分,而且近年的卷子越来越有中国味道
第二关:港队培训第一阶段
时间:每年7月到12月
难度:中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考核范围:国际奥赛大纲 (但难度大约只有国内复赛)
内容:选出来的80个学生就不断地回大学上课,学的主要是国际奥赛大纲的内容,涉及四大力学,每天培训6小时,每星期两天(开学后就每星期1天),暑假时候会有大学生帮同学恶补高等数学,提供大量题,因为开学后主要教授电磁,光学和近代物理,教的就是一堆微积分爆算。培训第一阶段有两个考试,根据同学排名选30位同学进入第二阶段
第三关:港队培训第二阶段
时间:每年1-2月
难度:中-高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考核范围:国际奥赛大纲(难度相等于国内复赛-决赛)
内容:第二阶段主要是实验教学,基本就是学习所有奥赛涉及到的所有实验。有4+2个考试,难度大约是国内决赛,所有同学必须参加泛珠奥赛,因为两份卷子会计算在排名之内。成绩最好的8位同学会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关:港队培训第三阶段
时间:每年3-4月
难度:高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考核范围:国际奥赛大纲
内容:学生需要住在科大宿舍,每天都是上课,做实验,爆算。需要参加亚赛。有4个考试,根据考试和亚赛的平均分选成绩最好的5位同学进入第四阶段。以前参加过亚赛的高三或以下同学也有资格参加进入第四阶段的选拔。
王关:港队培训第四阶段
时间:每年5-7月
难度:高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内容:学生需要住在科大宿舍,每天都是上课,实验,爆算。需要参加国际奥赛。
本人玩了两年物竞,高一到了第一阶段就止步,高二在第二阶段止步(当年香港派了16个港队出赛,我排第17 omggg).随后就只是帮忙学校的培训了。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大神,但趁现在快高三毕业,就把经验分享一下吧
首先想说的就是玩奥赛,不是为了竞赛,而是为了学物理。当年培训的时候,我都是不断地磨几本好书:
Thomas Calculus,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 (Kleppner),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Griffiths), Heat and Thermodynamics(Zemansky), Introduction to Optics (Pedrotti). 虽然全部都是英文版(培训,考试都是英文),但其实都非常实用,容易上手。我在第二阶段的时候才淘了程力电,高妙,国培回家爆算,当时脑子都炸开了。个人觉得有了普物的底子,再瞄准竞赛,会相对容易上手。还没未玩港奥赛的时候,据我所知挺多学生(包括我)都是看Sears and Zemansky的University Physics,也是因为比较reader-friendly.
个人觉得玩奥赛就须精于微积分。在初三升高一培训的时候曾经遇过一个问题,就是能够列出物理方程,但是却解决不了微积分的运算,失分竟然在数学里,所以在高一上学期里就把高等数磨成精,到了高三去考香港中学文凭试(等于内地高考)的数学延伸单元二(微积分和代数)时,多得物竞不少,自然觉得没那么过于困难,而且还在物竞路上帮助了不少,至少不用爆算微元累积了ToT.
开个本子,别理是什么书里的什么题了,就把它们做在里面,用本子里最后几版写下要背的定理和公式,做好标记,温习时可以一次查阅,就不用每次抬着一本本重重的书温习了。附图一张
现在只想到这么多想分享了。想到什么的话就随后再打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如有错误,不吝指正。

小弟香港人,今年高三,刚收到剑桥丘吉尔学院的conditional offer,是一个没进到港队的渣渣。 初三开始玩物竞玩到高二。
做个人分享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香港的物竞路吧
第一关:香港物理奥林匹克
时间:每年5月初
难度:低
培训单位:各学校
考核范围:相等于国内物竞初赛的力学
对象:高一或以下的同学
内容:每年都会有超过1500个学生报名参加,只有大约150能拿到一二三优异奖。在这150人里只有80人能进入港队第一阶段培训,大多数都是一二三等奖的人才能进入培训。(曾经目睹一个初一拿了一等奖lolll)
卷子里每年都会有1-2题涉及微积分,而且近年的卷子越来越有中国味道
第二关:港队培训第一阶段
时间:每年7月到12月
难度:中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考核范围:国际奥赛大纲 (但难度大约只有国内复赛)
内容:选出来的80个学生就不断地回大学上课,学的主要是国际奥赛大纲的内容,涉及四大力学,每天培训6小时,每星期两天(开学后就每星期1天),暑假时候会有大学生帮同学恶补高等数学,提供大量题,因为开学后主要教授电磁,光学和近代物理,教的就是一堆微积分爆算。培训第一阶段有两个考试,根据同学排名选30位同学进入第二阶段
第三关:港队培训第二阶段
时间:每年1-2月
难度:中-高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考核范围:国际奥赛大纲(难度相等于国内复赛-决赛)
内容:第二阶段主要是实验教学,基本就是学习所有奥赛涉及到的所有实验。有4+2个考试,难度大约是国内决赛,所有同学必须参加泛珠奥赛,因为两份卷子会计算在排名之内。成绩最好的8位同学会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关:港队培训第三阶段
时间:每年3-4月
难度:高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考核范围:国际奥赛大纲
内容:学生需要住在科大宿舍,每天都是上课,做实验,爆算。需要参加亚赛。有4个考试,根据考试和亚赛的平均分选成绩最好的5位同学进入第四阶段。以前参加过亚赛的高三或以下同学也有资格参加进入第四阶段的选拔。
王关:港队培训第四阶段
时间:每年5-7月
难度:高
培训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内容:学生需要住在科大宿舍,每天都是上课,实验,爆算。需要参加国际奥赛。
本人玩了两年物竞,高一到了第一阶段就止步,高二在第二阶段止步(当年香港派了16个港队出赛,我排第17 omggg).随后就只是帮忙学校的培训了。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大神,但趁现在快高三毕业,就把经验分享一下吧
首先想说的就是玩奥赛,不是为了竞赛,而是为了学物理。当年培训的时候,我都是不断地磨几本好书:
Thomas Calculus,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 (Kleppner),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Griffiths), Heat and Thermodynamics(Zemansky), Introduction to Optics (Pedrotti). 虽然全部都是英文版(培训,考试都是英文),但其实都非常实用,容易上手。我在第二阶段的时候才淘了程力电,高妙,国培回家爆算,当时脑子都炸开了。个人觉得有了普物的底子,再瞄准竞赛,会相对容易上手。还没未玩港奥赛的时候,据我所知挺多学生(包括我)都是看Sears and Zemansky的University Physics,也是因为比较reader-friendly.
个人觉得玩奥赛就须精于微积分。在初三升高一培训的时候曾经遇过一个问题,就是能够列出物理方程,但是却解决不了微积分的运算,失分竟然在数学里,所以在高一上学期里就把高等数磨成精,到了高三去考香港中学文凭试(等于内地高考)的数学延伸单元二(微积分和代数)时,多得物竞不少,自然觉得没那么过于困难,而且还在物竞路上帮助了不少,至少不用爆算微元累积了ToT.
开个本子,别理是什么书里的什么题了,就把它们做在里面,用本子里最后几版写下要背的定理和公式,做好标记,温习时可以一次查阅,就不用每次抬着一本本重重的书温习了。附图一张
现在只想到这么多想分享了。想到什么的话就随后再打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如有错误,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