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抢红包应用暗藏木马:木马被伪装成抢红包应用。在被激活后,木马就会向指定号码发送短信,窃取用户短信记录和手机联系人信息。
防骗提示
到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手机APP;如果通过其他渠道下载的APP,要通过安全软件来查杀APP中是否有木马程序。
2 短信欢乐购:王先生手机收到短信,称其获得1380元抢购苹果6S的机会。王先生通过转账下单购机后发现,手机各种功能都非常不好使,是山寨货。
防骗提示
网络购物一定要通过正规安全的支付方式,不要“一对一转账”;购买电子产品或贵重物品,一定要认准官网或正规知名电商平台。
3 微信好友色诱诈骗:小马通过了陌生女子好友申请,该女子提出要小马发0.88元至38元不等红包,会给小马惊喜。小马支付0.88元后,发现账户被盗了。
防骗提示
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不能随意转账,更不要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
4 假客服诱惑钓鱼网站退款:熊先生接到某电商“客服来电”,请他协助处理一笔错误订单。熊先生按照提示操作后,发现卡上先后被扣走20000余元。
防骗提示
正规电商没有所谓的异常处理流程或退款流程,还有类似卡单、掉单等词语也都是诈骗专用术语。
5 iPhone解锁诈骗:小刘的iPhone6提示“您的手机已经开启丢失模式被锁定,请滑动解锁”。小刘在网上找解决办法,付款后,对方不再理会。
防骗提示
手机锁死后要通过苹果官方渠道找回Apple ID账号密码解锁;注意定期更换重要账号的密码;账号一定要开通双重验证。
6 赌球遇钓鱼网站: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其是“最具影响足球博彩公司”,王先生点击短信中的网站链接汇款,之后发现被骗。
防骗提示
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二维码不要点击或扫码;不在安全性未知的网站中透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账号密码等信息。
7 微信冒充领导诈骗:某企业会计小玲收到一个微信好友添加请求,名字、头像跟小玲在公司大群里看到的董事长名称一模一样。“董事长”称有笔账款需要支付,让小玲马上打给对方,随之小玲转账75万。
防骗提示
在添加好友时一定要通过微信外的其他手段验证好友身份;面临好友的转账打款需求,可通过语音辨别、电话确认。
8 扫码缴违法停车单骗局:有网民收到一张带有二维码的“违停罚单”,扫码后即向相关“个人账户”发起转账。一旦付款,也就等于直接转账给了骗子。
防骗提示
收到交通违法罚单,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处理确认;平时使用二维码支付时,要看清付款机构的真伪。
9 手机欠费后“报警”被骗:武女士接到自称是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员电话,称她手机号被盗用已欠费5000余元。对方建议她报警,并将电话转接到“刑警队”。“刑警队”让武女士将钱转到“安全账户”,武女士按照指示操作,发现受骗。
防骗提示
陌生来电、短信内容不轻信;警方、法院、检察院等不会采用电话办案的方式,更不会要求市民直接转账。
10 免费打印照片的风险:女子微信打印完照片之后,微信号就被盗了,然后骗子以其名义向其微信好友发送借钱信息,其多名微信好友被骗。
防骗提示
扫二维码前,先核实来源,确认二维码公布方的身份;不要轻易通过扫二维码访问网站并提交个人信息。
防骗提示
到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手机APP;如果通过其他渠道下载的APP,要通过安全软件来查杀APP中是否有木马程序。
2 短信欢乐购:王先生手机收到短信,称其获得1380元抢购苹果6S的机会。王先生通过转账下单购机后发现,手机各种功能都非常不好使,是山寨货。
防骗提示
网络购物一定要通过正规安全的支付方式,不要“一对一转账”;购买电子产品或贵重物品,一定要认准官网或正规知名电商平台。
3 微信好友色诱诈骗:小马通过了陌生女子好友申请,该女子提出要小马发0.88元至38元不等红包,会给小马惊喜。小马支付0.88元后,发现账户被盗了。
防骗提示
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不能随意转账,更不要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
4 假客服诱惑钓鱼网站退款:熊先生接到某电商“客服来电”,请他协助处理一笔错误订单。熊先生按照提示操作后,发现卡上先后被扣走20000余元。
防骗提示
正规电商没有所谓的异常处理流程或退款流程,还有类似卡单、掉单等词语也都是诈骗专用术语。
5 iPhone解锁诈骗:小刘的iPhone6提示“您的手机已经开启丢失模式被锁定,请滑动解锁”。小刘在网上找解决办法,付款后,对方不再理会。
防骗提示
手机锁死后要通过苹果官方渠道找回Apple ID账号密码解锁;注意定期更换重要账号的密码;账号一定要开通双重验证。
6 赌球遇钓鱼网站: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其是“最具影响足球博彩公司”,王先生点击短信中的网站链接汇款,之后发现被骗。
防骗提示
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二维码不要点击或扫码;不在安全性未知的网站中透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账号密码等信息。
7 微信冒充领导诈骗:某企业会计小玲收到一个微信好友添加请求,名字、头像跟小玲在公司大群里看到的董事长名称一模一样。“董事长”称有笔账款需要支付,让小玲马上打给对方,随之小玲转账75万。
防骗提示
在添加好友时一定要通过微信外的其他手段验证好友身份;面临好友的转账打款需求,可通过语音辨别、电话确认。
8 扫码缴违法停车单骗局:有网民收到一张带有二维码的“违停罚单”,扫码后即向相关“个人账户”发起转账。一旦付款,也就等于直接转账给了骗子。
防骗提示
收到交通违法罚单,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处理确认;平时使用二维码支付时,要看清付款机构的真伪。
9 手机欠费后“报警”被骗:武女士接到自称是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员电话,称她手机号被盗用已欠费5000余元。对方建议她报警,并将电话转接到“刑警队”。“刑警队”让武女士将钱转到“安全账户”,武女士按照指示操作,发现受骗。
防骗提示
陌生来电、短信内容不轻信;警方、法院、检察院等不会采用电话办案的方式,更不会要求市民直接转账。
10 免费打印照片的风险:女子微信打印完照片之后,微信号就被盗了,然后骗子以其名义向其微信好友发送借钱信息,其多名微信好友被骗。
防骗提示
扫二维码前,先核实来源,确认二维码公布方的身份;不要轻易通过扫二维码访问网站并提交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