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话吧 关注:1,943贴子:31,989

回复:天津名人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禺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7-04 18:45
回复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湖北潜江裔天津人。生于意租界二马路28号。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这个笔名是取自他本姓正体“萬”字,拆为“草字头”和“禺”,草字头换为曹,“萬”就成了“曹禺”。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任教。数月后,又进入清华研究院研究戏剧。他21岁时开始了背景取于天津的剧本《雷雨》的创作,1934年7月发表于《文学季刊》。同年9月回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1935年发表《日出》,同年8月应邀赴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2年初辞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教职离开江安赴重庆从事戏剧写作和编导活动。
    1946年3月,与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应熊佛西校长之聘,到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任教,同时开始构思创作电影剧本《艳阳天》。1948年,由文华影业公司拍成影片,曹禺自任导演。1949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秘密转道香港抵达北平,2月28日离港北上,3月18日抵京,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曾经担任过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还写了《胆剑篇》和《王昭君》两个剧本。


    IP属地:新西兰18楼2017-07-05 08:4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高星桥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7-05 22:29
      回复
        高星桥(1881年-1948年),南京裔天津人,租界时期天津富商,天津劝业场的投资人,也是天津民间的传奇人物。
        自幼随父亲学打铁,后在天津老城里上过九年义学。后随其兄在铁路上当司炉工,不久又在中德合资井陉矿务局煤矿当了一名司磅员,聪明善学,能讲德语,被德国老板汉纳根重用,任天津保定售煤处经理,负责井陉煤炭的销售。1918年,德国战败后,德资被中国政府没收。高星桥转为投资房地产。先后建交通旅社、威尔逊大楼等。1928年建天津劝业场。1948年客死在上海。
        其子高渤海(1910年-1982年)继承父业。高渤海也是天津著名人物,除经营地产,还喜爱从事演艺媒体和影剧场事业。


        IP属地:新西兰21楼2017-07-06 06:50
        回复
          霍元甲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7-06 08:36
          回复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清末武术家。河北裔天津南河人。生于直隶省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出身镖师家庭,排行第二。
            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武艺极高,霍恩第兄弟三人,共有十个儿子,称为霍家师兄弟,其中霍恩第生有三个儿子。按年龄排列分别为霍元贞、霍元善、霍元栋、霍元甲、霍元和、霍元卿、霍元良、霍元祥、霍元忠、霍元臣。。另一说霍恩第三个儿子为: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武,但与上述十子名称及排名不一致。另外霍元甲又生长子霍东章,次子霍东阁。霍元甲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1910年去世,霍先生去世时年仅42岁。


            IP属地:新西兰23楼2017-07-07 10:11
            回复
              蒋大为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7-07 12:05
              回复
                孟广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7-07 16: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蒋大为(1947年-),中国歌唱家,天津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市耀华中学,1968年赴内蒙古呼和浩特近郊插队落户。1970年参加森林警察文工团。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期间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现移民加拿大,不过蒋大为说自己移民后并没有加入加拿大国籍。他是著名的民族唱法歌手,其成名歌曲为《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曾到日本演唱日语歌曲《北国之春》和《拉网小调》引起轰动。


                  IP属地:新西兰26楼2017-07-08 06:36
                  回复
                    军政界(历史):曹锟、曹世杰(也有“曹士杰”)、李纯、黄百韬(也有“黄伯韬”)。。。
                    体育界(现代):张鹭、张诚、李星灿。。。


                    27楼2017-07-08 21:38
                    收起回复
                      赵元礼,(1868--1939)字幼梅,号“藏斋”。天津人。近代诗人,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曾任直隶河北高等工业学堂监督,1921年与严范孙、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组织“城南诗社”,以“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享誉津门。李叔同曾从其学,著有《藏斋集》《藏斋诗话》等。
                      清朝光绪年间,赵元礼五次应试不中。20岁起,开始以教私人家学为生,曾为李叔同的词赋老师。中华民国成立后,转入实业界。曾任直隶省银行监理官,直隶省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参议员,中国红十字会天津会长。
                      赵元礼长于诗文、书法。在书法方面,赵元礼专工苏体,与华世奎、孟广慧、严修并称“津门四大家”。其诗文曾获李慈铭、陈三立等人赞赏,与严修、王守恂并称“天津近代诗坛三杰”。赵元礼常在星二社、俦社、城南诗社等诗社与诗友唱和。其中,城南诗社为他与严修、林墨青、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筹设,加入者多达百余人。


                      IP属地:新西兰28楼2017-07-09 11:34
                      回复
                        赵元任(Yuen Ren Chao, 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字宜仲,常州裔天津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先后任敎于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C Berkeley)在柏克莱退休,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加州大学(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颁发荣誉博士学位,并拥有美国国籍。1982年病逝于美国麻省剑桥黄山医院,享年89岁。他的六世祖赵翼是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进士。此外,亦为继戈鲲化(Ge Kunhua)之后第二位于哈佛大学任教的华人。


                        IP属地:新西兰30楼2017-07-10 14:21
                        回复
                          孟广慧(1867年-1939年),字定生,号远公,山东裔天津人。与严修、华世奎、赵元礼并称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
                          从小从父学书法,12岁能摹写何绍基字,喜好古物,收集各朝代出土文物。著有《两汉残石编》、《定生藏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冬十月潍县古董商范寿轩至天津,告知安阳殷墟小屯村发现甲骨,孟定生以为是古代的简策,促范寿轩前往收购,翌年(1899年)秋,范寿轩带了一批甲骨带到天津,广慧共收购甲骨431片。后来430片归杨富村收藏,后又归广慧的学生李鹤年。1951年,李鹤年保留30片,其余400片转售给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


                          IP属地:新西兰31楼2017-07-11 05:25
                          回复
                            严修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7-11 11:45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常州裔天津人。毕业于南开中学、清华学校。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熟读史书,喜爱科学。初起研究电机工程,后转为专攻物理。
                              梅初入敬业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1908年入保定高等学堂,一年后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学生,1911年入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研究电机工程,1914年回国在天津青年会工作,1915年到清华学校执教英文、几何;1916年即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
                              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对日八年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开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校务委员会常委身份主持校务。梅贻琦先生是清华大学(含北京、新竹)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1931年 - 1948年、1955年 - 1962年)。清华人尊称为“永远的校长”。1948年12月29日,梅贻琦坚辞教育部长,陈雪屏代理教育部务。
                              1953年,任教育部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奉召返台,在今台湾新竹市赤土崎将清华大学复校,并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1958年7月任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1959年兼任中华民国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1960年5月患病入台大医院疗养。1961年2月奉准辞教育部长,仍兼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2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年5月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月19日上午11时病逝台大医院。
                              23日举行追思会公祭,蒋中正总统特颁“勋昭作育”挽额并派张群至祭,陈诚副总统亦颁挽联: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思。
                              妻子韩咏华,天津人,为津门八大家之一韩家之族裔,1919年与梅先生结婚,育有一子四女。


                              IP属地:新西兰33楼2017-07-12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