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常州裔天津人。毕业于南开中学、清华学校。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熟读史书,喜爱科学。初起研究电机工程,后转为专攻物理。
梅初入敬业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1908年入保定高等学堂,一年后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学生,1911年入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研究电机工程,1914年回国在天津青年会工作,1915年到清华学校执教英文、几何;1916年即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
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对日八年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开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校务委员会常委身份主持校务。梅贻琦先生是清华大学(含北京、新竹)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1931年 - 1948年、1955年 - 1962年)。清华人尊称为“永远的校长”。1948年12月29日,梅贻琦坚辞教育部长,陈雪屏代理教育部务。
1953年,任教育部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奉召返台,在今台湾新竹市赤土崎将清华大学复校,并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1958年7月任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1959年兼任中华民国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1960年5月患病入台大医院疗养。1961年2月奉准辞教育部长,仍兼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2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年5月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月19日上午11时病逝台大医院。
23日举行追思会公祭,蒋中正总统特颁“勋昭作育”挽额并派张群至祭,陈诚副总统亦颁挽联: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思。
妻子韩咏华,天津人,为津门八大家之一韩家之族裔,1919年与梅先生结婚,育有一子四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