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京胡回滑音用力技巧
一、操琴左手按弦力矩的概念
如:左腕上缘为左手操琴力矩中心O点(如图O所示)。
手指用力按琴弦音阶,瞬时用力方向(用力方向线)指向力矩中心O点,琴弦音阶的着力点指向千金绳左端。
所以,担子左端外缘与千金绳的交点作为左手力矩原点(O点)。
左手合谷握琴担子处与按弦手指抗力,产生操琴力矩,并使琴发出应有的声响。用力越大同时运弓摩擦力越大,音响效果越强烈。
这叫做输入的力矩越大,音响效果越大,反之亦然。
左手操琴力矩遵循左手螺旋定理。
左手输入的按弦力矩,在切入点给力回滑时,琴音降阶到基音处共鸣;然后反力作用升起音阶,并在升音阶的过程中,适当力度滑弦到音阶高度,再拉满后半弓时值。这个过程就是施加力矩和反作用力的平衡过程。
所以,回滑音是一个(切入音阶高度降到基音再回到该音阶的(所有音阶)和鸣过程,也就是共鸣音。
二、音阶支撑点的概念
琴弦上的每一个音阶高度,就是按弦切入的着力点。
每一个音阶着力点就可作为音阶的支撑点,换就话说,就是从这一点切入一定的按弦力度,并以此处沿着法线方向用力(如图法线所示)。
三、操琴按弦用力的学说
1、原位音阶按弦
手指(不做回滑动作)按弦对准力矩原点(合谷与千金绳交点方向轻轻抗力;用力太大则琴音压抑不响,过小声音发虚;所以按弦力度要和右手运弓力度相吻合,才能奏效。
原位音本音:一般由初始按弦(音)施加力矩音阶降阶到基音(空弦处为基音),然后反弹上升到音(音)合成为共鸣音。
(所以,人们常说的有共鸣即是一个音阶音与基音共鸣混响的过程,也叫和鸣。)
按弦力度太小而拉琴力度相对较大就产生了泛音;拉弓力度过大就产生了浊音,虚破音。
按弦力度太大而拉琴力度相对较小就产生了瘪音(琴不响或说不共鸣);所以按弦力度大时拉弓力度要强,否则琴不响或说不共鸣。
原位音阶按弦多适用于无指法技巧 ,如一般快弓演奏时,大多不能加入许多指法,故为原位按弦居多。
2、回滑音阶按弦
大回滑音,就是切入演奏的音阶即刻快速向上滑去(千斤方向)瞬时快速浮弦下滑,即由下滑音转上滑音瞬间合成交响共鸣。
回滑造势:切入支撑点以后向回滑,就是为了制造力矩而增加琴弦的阻力,产生强烈的音响效果,人们多把它叫做虎音、咚音等等。
所以,回滑音就是一个加强共鸣效果的造势过程。如梅派伴奏经常出现此种大回滑音。
3、快速回滑按弦:手指用力方向指向左手力矩原点(O点),弹性力指快速(瞬时间隔)连击即可。也可以快速小幅度回滑完成。
也可叫做小回滑音,一般适用于稍快或快节奏曲目,如老生、花脸和其它行当的快节奏曲目。
4、中速回滑按弦
界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速度回滑,两种手法兼用,耳音矫正传导力度。
左手回滑与右手拉弓的配合
我等一般业余琴友,多有配合不好。一般会出现左手慢、右手快、拉弓折腕子等缺陷。
解决办法,可以左手指法全过程先行起动,即在右手拉弓瞬间完成回滑(一般不超过半个运弓行程长度),也可以叫大音头。后半个弓段及时产生实音。
也可解释为右手拉弓配合(左手过去时);也就是说,在右手拉弓的一霎时,指法早已完成了。美其名曰“游弦有余”。
5、上滑音按弦
一般上滑音,在中慢节奏曲目用的较多;按指将切入点的回滑和上滑合二为一,以增加琴音共鸣。
以程派西皮1 6 落音为例,属于从音阶下方支点滑动到音阶处;应属于很有力度的上滑音;如果拉成梅派那样的大回滑音,就与其旋律就不协调了。另外,程派的下滑音也用的较少。
爱好拉京胡、爱好做京胡,拉不好京胡、也拉不好二胡。
只是把自己的拉琴心得写下,便于提高自我。也是希望老师、朋友、爱好者帮助我修正想法。仅仅是自己的拙见而已,说错了的地方很多。
希望不要被我把朋友们的高超技艺带进沟里。操琴用力方向正确,拉起来省力且效果好,身心才能得以放松,这里只是放松术而已。
一、操琴左手按弦力矩的概念
如:左腕上缘为左手操琴力矩中心O点(如图O所示)。
手指用力按琴弦音阶,瞬时用力方向(用力方向线)指向力矩中心O点,琴弦音阶的着力点指向千金绳左端。
所以,担子左端外缘与千金绳的交点作为左手力矩原点(O点)。
左手合谷握琴担子处与按弦手指抗力,产生操琴力矩,并使琴发出应有的声响。用力越大同时运弓摩擦力越大,音响效果越强烈。
这叫做输入的力矩越大,音响效果越大,反之亦然。
左手操琴力矩遵循左手螺旋定理。
左手输入的按弦力矩,在切入点给力回滑时,琴音降阶到基音处共鸣;然后反力作用升起音阶,并在升音阶的过程中,适当力度滑弦到音阶高度,再拉满后半弓时值。这个过程就是施加力矩和反作用力的平衡过程。
所以,回滑音是一个(切入音阶高度降到基音再回到该音阶的(所有音阶)和鸣过程,也就是共鸣音。
二、音阶支撑点的概念
琴弦上的每一个音阶高度,就是按弦切入的着力点。
每一个音阶着力点就可作为音阶的支撑点,换就话说,就是从这一点切入一定的按弦力度,并以此处沿着法线方向用力(如图法线所示)。
三、操琴按弦用力的学说
1、原位音阶按弦
手指(不做回滑动作)按弦对准力矩原点(合谷与千金绳交点方向轻轻抗力;用力太大则琴音压抑不响,过小声音发虚;所以按弦力度要和右手运弓力度相吻合,才能奏效。
原位音本音:一般由初始按弦(音)施加力矩音阶降阶到基音(空弦处为基音),然后反弹上升到音(音)合成为共鸣音。
(所以,人们常说的有共鸣即是一个音阶音与基音共鸣混响的过程,也叫和鸣。)
按弦力度太小而拉琴力度相对较大就产生了泛音;拉弓力度过大就产生了浊音,虚破音。
按弦力度太大而拉琴力度相对较小就产生了瘪音(琴不响或说不共鸣);所以按弦力度大时拉弓力度要强,否则琴不响或说不共鸣。
原位音阶按弦多适用于无指法技巧 ,如一般快弓演奏时,大多不能加入许多指法,故为原位按弦居多。
2、回滑音阶按弦
大回滑音,就是切入演奏的音阶即刻快速向上滑去(千斤方向)瞬时快速浮弦下滑,即由下滑音转上滑音瞬间合成交响共鸣。
回滑造势:切入支撑点以后向回滑,就是为了制造力矩而增加琴弦的阻力,产生强烈的音响效果,人们多把它叫做虎音、咚音等等。
所以,回滑音就是一个加强共鸣效果的造势过程。如梅派伴奏经常出现此种大回滑音。
3、快速回滑按弦:手指用力方向指向左手力矩原点(O点),弹性力指快速(瞬时间隔)连击即可。也可以快速小幅度回滑完成。
也可叫做小回滑音,一般适用于稍快或快节奏曲目,如老生、花脸和其它行当的快节奏曲目。
4、中速回滑按弦
界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速度回滑,两种手法兼用,耳音矫正传导力度。
左手回滑与右手拉弓的配合
我等一般业余琴友,多有配合不好。一般会出现左手慢、右手快、拉弓折腕子等缺陷。
解决办法,可以左手指法全过程先行起动,即在右手拉弓瞬间完成回滑(一般不超过半个运弓行程长度),也可以叫大音头。后半个弓段及时产生实音。
也可解释为右手拉弓配合(左手过去时);也就是说,在右手拉弓的一霎时,指法早已完成了。美其名曰“游弦有余”。
5、上滑音按弦
一般上滑音,在中慢节奏曲目用的较多;按指将切入点的回滑和上滑合二为一,以增加琴音共鸣。
以程派西皮1 6 落音为例,属于从音阶下方支点滑动到音阶处;应属于很有力度的上滑音;如果拉成梅派那样的大回滑音,就与其旋律就不协调了。另外,程派的下滑音也用的较少。
爱好拉京胡、爱好做京胡,拉不好京胡、也拉不好二胡。
只是把自己的拉琴心得写下,便于提高自我。也是希望老师、朋友、爱好者帮助我修正想法。仅仅是自己的拙见而已,说错了的地方很多。
希望不要被我把朋友们的高超技艺带进沟里。操琴用力方向正确,拉起来省力且效果好,身心才能得以放松,这里只是放松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