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也知道,这个帖子或许根本就发不出去,即便发出去了,也会湮灭在庄吧里企涨人群强大的舆论场里,或者回帖告诉你:是你没眼光、是你没跟上时代……
售楼部、中介、炒房客等:你可能有一万个上涨的理由,且求您咱暂时放下明天怎么涨的计划,看看这个城市年轻人的声音;
吃瓜群众:当您下完棋、逛完公园、跳完广场舞之后,夸一夸正在做实业的年轻人,给他们信心,不要整天在我们身边制造这样的舆论场:谁谁家买房坐等涨价,赚了多少,真正埋头苦干做实业的年轻人才是我们城市的脊梁;
年轻人:我们承受的压力之重,上代人无法理解。上代人,或农或工,上学、分配、上班、退休、遛鸟弄孙、终老。一天清晰的线性轨迹。我们的时代是这样吗?村里的孩子,找到了一份城里的工作,村里的相亲便说这孩子“出去了”。这个“出去了”其实是回不去的村庄,进不去的城市。如果看到了这个帖子,请发出您的声音,哪怕是一个“呵呵”式的顶贴,也会在喧闹的城市发出我们的声音!
文字功底有限,经济知识少,但是绝对真情实感,各位看官见笑。
鄙人现年28岁,大学毕业不愿给人打工,独立创业,两年折腾,尚算有起色。娶妻临近,被迫进入楼市,可谓是“昨日入楼市,归来泪满巾”。百感交集,这才知道,这个城市可能不喜欢,或者不需要埋头苦干的人,特写此文,告慰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们!
一、 无论现实还是网络,房地产强大的舆论场。
由于从事工作离不开电脑,浸淫庄吧已久,不知道从何时起,庄吧里开始出现房地产的强大舆论场,我不知道是不是里面有水军在造势,要知道现在网络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有告诉你两年内二环过四万的,有问有没有合适房源的、还有买早了沾沾自喜以既得利益者自居的(如图)。唯独没有最底层的声音。下班了,等公交,站台牌子是卖房的,公交车移动电视里是卖房的,自行车框里永远是传单,打开收音机,各种型号的经济分析师在给你分析当前房市,落脚点就是某某楼盘不错,你再不买就涨了。朋友聚会,客套完了之后的主题永远是房市。一个从事中和谐介的朋友,则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在朋友圈里发了手捧卖房提成现金的实拍照片,顿时哗然。生活房市化,房市生活化。
二、 杠杆
偶然间听说,某某又买了一套房。很奇怪,大家都是安安分分在上班,也没听说谁是潜伏在人民内部的土豪啊。后来身边一个小同事说了,这个秘诀来自于:杠杆。杠杆这个词汇,从小就学过,但仅仅限于物理学意义。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个词与物理学无关。杠杆,用地产中介的话说就是:用有钱的资金去撬动优质资产。那么什么是杠杆呢?这是我直观看到的:身边人A:月入5000+,坦率的讲,在石家庄算是不低的工资了。手头现在6w,按说在房市上,他应该是个局外者,但是他使用了杠杆“首付贷”,换句话说就是连首付也没有的人,可以去贷款去付首付。没过一个月,他又来了次首付贷,玩了次杠杆,不过这次没贷到那么多钱,结果他拿了足足十多张信用卡去刷卡付首付。这时候每个月的房贷已经严重超过他的月收入了,但是A却不以为然:“这怕什么,现在房价上涨的部分已经抵消了利息,到时候一转手,这些风险根本不算什么。”如果最终是A这样人成功了,那么很难想象整个社会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难怪现在没人去做实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原来起早贪黑苦干是错误的,倒腾几套房子,几乎是他人多半生的收入。真的不知道这个导向时间长了,会把社会导向何方?难道强国之路是盖房子?
三、 沉默的底层刚需
沉默,也许是因为绝望,也许是因为根本无法发出声音。收音机里的专家告诉你快点吧,中介说我们从来没骗过你,你看又涨了吧,打开网站,有关房市的理想认知根本没有,各种“暴涨、宜居、大盘、各种豪庭、各种花园、各种第几期(现在叫第几季)”,打开网站,南二环东延了,那个那个楼盘要暴涨,和平路高架桥通了,那个那个楼盘要疯涨。石家庄的刚需,应该以80、90后为主,来自石家庄非市区的各个郊县、外地等等,他们是上班族,IT、商业、工厂、公司、送水工、司机等等,他们是最需要在这个城市安家的人,诡异的是,他们是这次运动中最该有话语权,却最没有声音的一个群体。沉默,不是因为高贵,估计是因为绝望。每个月工资尚能买半平米的时候,他们觉得这个城市还有希望,当一年工资也就买几平米的时候,实际上房子已经和他们无缘了,无缘了也就不想了,不想了也就绝望了。也许你会说,那怪他不会挣钱,说这话诸君请告诉我:没实力没背景的百姓能挣多少钱?那些挣钱多的又是些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