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桦吧 关注:2,438贴子:504,651

「°旭桦°』【分享】老北京的夏至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北京的夏至日:民间祭祖盼消灾年丰
2017-06-21 09:51:04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1楼2017-06-21 17:15回复
    今天是夏至。在古代,夏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其隆重程度甚至超过端午节。三国曹丕就有“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的诗句。自古以来,在夏至这天,皇帝要幸临地坛祭祀地神,官员要放假,民间也有祭祖的习俗。
    “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烟散玉炉知昼永,星分银烛坐宵中。闻君已就汾阴赋,犹向周南叹不逢。”明代诗人、散文家王慎中的这首诗描绘了夏至日皇帝率百官到地坛祭祀地祇的情景。


    2楼2017-06-21 17:16
    回复
      明清皇帝夏至日到地坛祭祀
      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就有了祭神仪式,《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舞”,“地祇”即地神。
      汉武帝开始立庙祭祀,在汾河与黄河交汇处,古称汾阴的地方建后土祠。西汉末年按阴阳方位在长安城北郊建祭地之坛。此后虽历代礼制不同,有时天地分祀,有时天地合祀,但均在都城建有祭地之坛。金代建中都城时在北京通玄门外(今复兴门外会成门东北)建北郊方丘。
      到了明清时代,祭地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南乾北坤”的说法,在京城北郊安定门外建立地坛,地坛成为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明清两代帝王每逢夏至这一天,到此进行皇家祭祀活动。
      皇帝祭地程序繁琐复杂,夏至前两个月,内务府就开始维修斋宫。夏至前二十五天,太常寺开始筹备祭祀有关事宜。夏至前三日,皇帝到太庙告请太祖配神,除急事外,不办公事。夏至当日,太常寺卿率领人员打扫坛台上下内外,并在皇帝活动处铺设棕褥垫,设置各神座及皇帝拜位之黄幄,陈设祭祀用品。日出前七刻,太常寺卿赴乾清门报时,请皇帝到地坛行祭礼。祭祀共分九个仪程,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直隶地区久旱无雨,夏至之日,皇帝在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第二天京城一带连续两日大雨磅礴,普降甘露。嘉庆皇帝为表感激,派二阿哥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恭诣皇祇室,向列神位依次拈香,行祀谢礼。


      3楼2017-06-21 17:17
      回复
        民间祭祖盼消灾年丰
        除了皇帝在夏至日到地坛祭祀,民间也有很多习俗。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之俗,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土地神(或称地母)、水神等。祭祀供品以面食为主,因为夏至正是小麦刚刚收获,用新小麦做成面条供奉,因夏天炎热,人们常以凉面祭祀土地神。
        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别有风味。吃面时,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江南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夏至人们还大秀凉菜、生菜,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江南还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谚语,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更健康。


        4楼2017-06-21 17:18
        回复
          老北京还流传“夏九九歌谣”:“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歌谣”形象地道出了夏至后的天气变化,生动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夏九九歌谣”最早是南宋人陆咏在《吴下田家志》中记载的,后来有人发现,此歌谣用松烟墨书写在湖北省老河口的一座禹王庙正殿的榆木大梁上。
          如今,网友在网上发布了当代“夏九九歌谣”,将一些新生事物写入其中,颇为有趣。如:“一九二九温升高,摇扇风扇开空调;三九温高湿度大,冲凉洗澡来消夏;四九炎热冠全年,打开风扇汗不断;五九烈日当头照,无处躲来无处跑;六九时节过立秋,清晨夜晚凉飕飕;七九炎热将结束,夜间睡觉防凉肚;八九到来天更凉,男女老幼加衣裳;九九时节过白露,过冬衣被早打谱”。


          5楼2017-06-21 17:18
          回复
            夏至养生重在清内热
            来源: 北京晚报 2017年06月21日


            6楼2017-06-21 18:41
            回复
              夏至是六月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到来。每到夏至节气,气温开始显著升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较快。在此气候条件下,部分疾病开始频发。
              易高发热伤风
              夏至天气愈发炎热,人们开始大量流汗,或在洗澡后毛孔张开时,身体需要散热,如果此时直接吹空调或电风扇,会使人体散热机能降低,扰乱身体的生理规律,导致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杨戈称,此时病毒易趁机侵入人体内部,从而引发“热伤风”感冒。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夏至以后,我国部分地区湿热更重,人体如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另外杨戈直言,随着日照增强、紫外线愈发强烈,不仅日光性皮炎极易频发,而且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们易感到心浮气躁,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的人群需注意身体健康。


              7楼2017-06-21 18:42
              回复
                少食辛热食物
                夏至节气想要预防疾病发生,人们应首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我们应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中午最好能小睡一会,以解除身体的疲劳感。”杨戈提示说,在天热易出汗的夏至节气,人们的衣服要勤洗勤换,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面直接吹风睡觉,或者在大汗淋漓时吹风。
                饮食方面,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少食辛热之品。


                8楼2017-06-21 18:42
                回复


                  9楼2017-06-21 18:43
                  回复


                    10楼2017-06-21 18:43
                    回复


                      11楼2017-06-21 18:46
                      回复
                        5。310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6-22 05:1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6-22 05:1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6-22 05:1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6-22 05: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