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思源欲要上前询问,忽闻一声“兰灯照夕,南阙开!”
二子循声望去,只见南阙楼上忽然华灯通明,似是尺漏计时一般,开始击鼓行数。而此时,九街共沸,汴京同鸣。
人声似是齐声在数数一般。
“这架势,比北京奥运会还热闹啊!真是宋会玩。这是倒计时么?要干什么重大事情了么?”许诚兴奋地大叫起来。
“宋会玩?噗——”思源不由得一笑。
却听闻那最后一声倒数。
砰——
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开来。
三人不由得都抬头看去。
“宋朝的烟花——”许诚不禁看的有些痴了。
“很美——”思源仰望天空,感觉自己已然被这火树银花包裹笼罩。
“我突然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你的狼毫小笔放出的是烟花。真的,很美。”
“嗯,我也明白了那么一点点。”
待到烟花落尽,许诚便拉着思源要去逛摊了。
晏殊再次望向那绿梅灯,二子已然不见了身影。
“哎——”微微摇头,终究只是自己的幻觉吧。
转身,行步往簪花摊子走去。
而另一边,叔原选好了簪花,也看好了烟花,正觉得肚饿起来。忽的看到了一位少年手上的糖人,便上前想要。
“诶?这可是我的!”那少年一脸的坏笑,把糖人举得高高的,“我可是排了很久的队,才买到的。”
“哦,是我唐突了。”叔原怏怏地道歉,刚才人太多堂兄怕我被挤,便帮着去排队了,这会和家丁等在这里也甚是无趣。
思源在这孩子的眼角眉梢处却是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影子,心中一紧。便把自己手上的糖人递给了叔原。
“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一人在此。”
“哈,不是的,这是我的家丁,我只是在等爹爹和堂兄。”叔原看着思源递过来的糖人,想要接过来,“不行,爹爹说不能无故受人恩惠,要报以其他相送。”转而看向手中的簪花。
“要不这样吧,我以这束梅花和你交换。”
思源笑着接过,“好的,我叫宋思源。在此谢过。”
“我叫晏几道。”
“噗——”许诚一听到这句,正吃进口里的糖人差点喷了出来。
“你就是那个晏小山?”许诚又是一脸的星星眼。
“晏几道......晏几道......”思源看向了他身上的貂裘,和刚才那位是近乎一样的。眼中不禁湿润了起来。难道刚才那位就是......晏殊?
思源不禁起身,想在这繁灯夜色中寻找,但除了人声和叫卖,转身一周依然是一无所获。
“大哥哥?”
晏几道有些不解地看向思源。
“怎么了?”许诚也有些不解。
“刚才那位,的确是故人。”
“哦,对,晏几道,就是晏殊的......”许诚这时才恍然大悟。
但此时,思源怀中开始碧光闪烁。
“思源,该去万琴殿了。”许诚看到狼毫小笔的荧光,赶忙催促道。
“可是......”思源终是依依不舍,他蹲下身子,再次和晏几道说道:“晏弟弟,相聚匆匆。终有他事,不得不告别。谢谢你的梅花。另外,请告知令尊,谢谢他当年在太平岭的赐泉之恩,望他日再能重逢,煮泉把酒,共叙前话。”
“原来大哥哥认识爹爹,这簪花,我帮你戴上吧。”说完,晏几道便接过那支绿梅,仔细地戴在了思源的发髻上。
“渌水带青潮,月夜落花朝。望他日可再相遇,共簪花。”晏几道恭敬地对着两人道别。
“真是少年神童啊!”许诚又开始星星眼,没想到小小年纪就如此才华横溢了。
待到晏几道抬头,已不见两人的身影,正觉得奇怪,却听闻堂兄的一句叫唤。
“小七!”
“叔原。”
没想到父亲和堂兄一起过来了,便赶忙迎了上去。
“爹爹,刚才孩儿遇到你的故人了。”
“故人?”
“嗯,说是感念您太平岭的赐泉之恩呢!”晏几道说着,便递上了手中的簪花。
晏殊此时一怔,一时没有接过那簪花。
“太平岭。”久违的笑容泛上了晏殊的嘴角。
晏几道和晏奕一看,相视一笑,看来爹爹总算是释怀了。
“难道真的是他......”晏殊的眼角有些湿润开来。
他接过儿子手上的簪花,看到一支绿梅。
“对了,爹爹,我刚才把另一支绿梅送给那位哥哥了。他给了我这个糖人。”
“绿梅?”晏殊不禁想起了那绿梅灯下的遥遥相望,是啊,也许对于自己来说,这样就足矣,足矣。
“不错。绿梅正和他,叔原选的好。”晏殊轻轻抚了抚叔原的头。将手上的这一支绿梅插到了叔原的发间。
“舅舅,可是因为故人而高兴?”晏奕微笑着问到。
“嗯,他不但是我的故人,也是你父亲的故人。”晏殊开怀一笑,望向那如火如荼的灯市,也许最繁华的盛会,才是这次相逢的点缀吧,这次就算收灯,我也能欣然面对了吧。
“父亲?”晏奕一笑,自从父亲过世后,舅舅就一直感伤,甚少提起父亲之事,今日却?
“那舅舅一定要和我好好说说了,关于你们的故事。”
“我也要听,我也要听。”晏几道扯住晏殊的貂裘恳求到。
“千蹄万轂无寻处,祇似华胥一梦回。人生,不过一曲渔家傲,也许晏颖说的对,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他终是比我顿悟的早上了几十年。”晏殊,看向那花灯的方向,笑着对众人说到。
“这一次,我想买一盏灯去,然后把它点在廊下,回去细与你们说,那些凡尘往事。”
“花灯?爹爹要买什么花灯?”
“言不尽,倩梅吹汉曲,莺答虞弦。”晏殊说完将手指向了小七头上的那一朵簪花。
晏几道瞬间明了了,“绿梅!”
“不错,绿梅灯下,话尽故人长。”
三人协同家丁,谈笑风生,行进在这正月十九的收灯之夜的汴京灯市中。
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无限意,更醉骑花影,饱看丰年。(宋 魏了翁 洞庭春色/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