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农民吧 关注:202贴子:7,625
  • 6回复贴,共1

十六两制衡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秦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还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IP属地:河北1楼2017-06-18 06:25回复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
    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他们在天上看着人的一切,所以说:人在做,神在看。


    IP属地:河北2楼2017-06-19 05:53
    回复
      2025-05-23 09:27:56
      广告
      一斤等于十六两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杨辉有首“斤价化两价”的歌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7-06-20 06:31
      回复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
        在实行千克公斤制以前,老底子市秤为十六两制,即一市斤有十六两(俗称“旧 秤”),后来为了计算方便,市秤改为十两制 (即“新秤”)。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两、钱、分”等。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7-06-21 07:49
        回复
          一钱相当于多少克?
          “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而此前的漫长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668.19克,末期222.73克等。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7-06-22 08:14
          回复
            关于十六两制衡器“斤求两”的口诀——
            我国先人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而创造发明了十六两为一斤的秤在换算成十两为一斤秤的珠算口诀。
            先有十六两制秤,后有《截两为斤歌》,二者当属同龄,历史悠久,是斤秤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亮点。
            过去我国多数用的是十六两一斤的秤,(亦有十两为一斤的秤)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时因是十六两一斤进位,相比起十两一斤进位的秤来说就麻烦复杂多了。我国先人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创造了1/16=0.0625,二两为0.125,(即珠算斤两法口诀)即在累计加(减)计算十六两为一斤的重量时,多一个一两(或少一个一两)就加(或减)一个0.0625,如:在累计加十六两一斤的重量时,一斤一两计为一点零六二五,一斤二两就计为一点一二五,一斤三两计为一点一八七五,(即多一两就多一个0.0625)当一斤十五两时计为一点九三七五。
            比如一斤价格为一元的物品,一两价格就应为六分二厘五,二两应为一角二分五厘,……推算下去,也就是多一两就多一个六分二厘五。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7-06-24 08:10
            回复
              十六两制衡器“斤求两”的口诀——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
              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单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7-06-25 05: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