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推行佛教教化的影响,及于周围邻国,使原本仅为恒河流域一个地方教派的佛教扩大为世界性的宗教。但是由于阿育王督促臣下广为宣传佛法而疏于武备军事,逐渐招致邻国的觊觎。并且,阿育王晚年的政权也陷入混乱之中,帝国逐渐分裂。阿育王的儿子们各据一方,在阿育王去世后四五十年,孔雀王朝也就覆亡了。与梁武帝的子女崇信佛法不同的是,据史料记载,阿育王的第二代却毁坏佛教。据《阿育王经》卷五《半庵摩勒施僧因缘品》记载阿育王晚年在病困潦倒之时仍然弘持佛法,想施舍财物供养三宝( 佛宝、僧宝、法宝) ,但是他的大臣和太子却反对他信佛,禁止给他物用。《阿育王经》载: “我( 阿育王) 昔欲以百千万金供养三宝,而意未满,我今欲以四十千万金布施,满我本心。思惟已,便欲遣四十千万金送与鸡寺。是时鸠那罗儿名三波地( 翻具足) 为太子,大臣语太子言: ‘阿育大王须臾应终,而今欲遣四十千万金送与鸡寺,一切国王以物为力,太子应当勒守物人,勿令金出。’于是太子即便勒之。阿育王勅不复施行,唯有金器供王食用。王食讫已,便令送此金器与彼鸡寺。复断金器,听以银器。王食竟已,复令送此银器与彼鸡寺。复断银器,乃至以铁器供王。王食已,复令送与鸡寺。复断铁器,听用瓦器。时阿育王无复有物,唯半庵罗菓在其手中,时阿育王心大悲恼。”只好召臣下将“此半阿摩勒菓送与鸡寺”,以满足本心宏愿。虽然如此,阿育王对佛教的护持和传化的事迹,被后来的佛教人士乃至政治思想家不断地添加各种理想因素,使阿育王从具体的现实之人被神化为印度政治理想中的“转轮圣王”,有关阿育王的故事也被编撰成经书,被后人所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