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兽吧 关注:9,823贴子:133,385

蛇发女怪眼的河中之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到河马,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它们是今天非洲代表性的大型动物之一,不过在数百万年前,非洲可不止一种大型河马哦!也不只是在非洲才有河马。它在史前河马中比较著名的一种,就一起去了解它吧!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湖泊中,一大群惧河马懒散地泡在水里。只是有几头年长的母河马感觉到,最近来自上游瀑布的水好像有点增加.......又是一日暴雨,洪水从上游滚滚而来,卷起了阵阵波浪,惧河马们纷纷吼叫着提醒同伴上岸暂避,不知轻重的幼崽们却欢快的玩起了水......这些洪水将要汇聚到大河中流向远方,上演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潮!


1楼2017-06-10 19:51回复
    惧河马又称蛇发女怪河马,种名Hippopotamus gorgops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怪-能用目光把人变为石头的‘’戈耳工三姐妹‘’。哈哈,用苗条的蛇发女怪给这大胖子河马命名,是因为这种河马的眼眶位置特别高,几乎像潜望镜一样突出头顶,活着的时候或许还真的有点像蛇发女怪的魔眼看着一样吓人。

    希腊神话中,英雄珀尔修斯斩杀蛇发女怪‘’美杜莎‘’的故事非常有名。不过美杜莎还有两个法力更高强的姐姐,三人合称‘’戈耳工‘’(Gorgon)。

    惧河马头骨,显示出比今天河马位置更高的眼窝。
    惧河马的体型比今天河马大,体长超过3.5米,体重可达4-4.5吨,而今天河马极少能超过3吨重。有意思的是,与现代河马相比,惧河马其实更有‘’河马范儿‘’,它们的身体结构更加适应水陆两栖生活。高高的眼窝让惧河马全身泡在水中是,比现代河马更容易把眼睛露出水面以观察四周。惧河马头骨,枕骨的结构让他们的上下颌能张开更大的角度,在争斗中可以更好的威慑对手,同时也更加‘’霸气‘’。


    2楼2017-06-10 20:07
    收起回复
      惧河马和今天河马一样,都是河马一族演化到相当后期的产物。河马科的祖先,可能是类似大猪的石炭兽类,已知最早的河马化石-肯尼亚河马 (Kenyapotamus),在距今约2000万年前的早中新世的非洲就已经出现。在此之后它们就把其他石炭兽类排挤至灭绝,并分化为两大类型:偏向水栖的普通河马和偏向陆栖的六齿河马 (Hexaprotodon)。

      石炭兽类的石炭兽 (Anthracotherium)复原图,它和河马有着很多类似的特征。
      顾名意义,大多数六齿河马的上下颌各有6颗门齿,这是比较原始的形态 (普通河马类上下颌各有4颗门齿)。六齿河马的体型比现代河马小些,脑袋较小,眼眶不突出,身躯和四肢更加‘’苗条’‘,这些特征都适合在陆地上活动’。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的晚上新世,六齿河马不得不与大量耐旱的食草动物正面竞争,于是走向了没落。不过,今天西非雨林中的倭河马,被认为与六齿河马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

      今天的倭河马体重只有200公斤,主要是生活在陆地上,反而很少下水。六齿河马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与之类此。有的分类学家认为,倭河马属实就是一种六齿河马。
      相比于六齿河马的坎坷,水栖的普通河马累倒是顺风顺水,数百万年前没有遭受太大的打击。到了更新世,普通河马类加快开疆扩土,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代!


      3楼2017-06-10 20:27
      收起回复
        冰川时代的气候主旋律是低温与干旱,但北非,南欧和西亚地区却比今天湿润得多,非洲赤道地区的干旱促使河马们去寻找新家园。为了生存,庞大的惧河马适应了欧洲,中东较为凉爽的气候。尽管惧河马很强势,但却不能独享当时欧洲的湿地,还有另一种-古河马 (Hippopotamus antiquus)和它们共存。一些古河马的体型甚至比惧河马还要巨大,体重可能会达到6-7吨。古河马同样具有比现代河马更适应水生的体态,甚至在北方的不列颠群岛上留下过踪迹 (它们它们分布与欧洲,从北方的不列颠群岛到希腊的莱茵河和伊比利亚半岛都有分布),随着冰川活动越加频繁,这两种河马先后在欧洲灭绝。在河马的老家非洲,惧河马曾一度分布在大半个非洲大陆(它们起源于中新世/上新世),不过在距今60万年前也消失了。


        古河马的复原图和化石。
        但除了惧河马,古河马这些大家伙,冰川时代还有一些河马进入了西西里,马耳他,塞浦路斯和克里特等地中海岛屿上了,然后变成了很多比猪大不了多少的物种。在距今1万年前到数千年前,在人类的捕杀之下,它们还是无一例外的灭绝了。

        塞浦路斯的小河马 (Hippopotamus minor)

        克里特的克鲁茨堡河马 (Hippopotamus creutzburgi)

        西西里的彭氏河马 (Hippopotamus pentlandi),这些河马的内陆祖先来到了这些地中海岛屿上,然后因为没有掠食者,变成了这些比猪大不了多少的物种。


        4楼2017-06-10 20:47
        收起回复
          化石显示,惧河马走向灭亡的时期,正好是现代河马开始繁荣昌盛的时期。难道身体结构更‘’进步‘’的惧河马会比相对‘’保守‘’的普通河马取代?其实在生物演化上,并不是越适应某种生态环境,就越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在今天非洲一些地区的旱期,失去大片水域的河马依然能够忍受,支撑到雨季来临。惧河马虽然也和现代河马一样,主要以陆地上的草类为主食,但他们的身体可能对长期缺水忍耐更差,在漫长的干旱时期竞争不过现代河马。

          像今天的河马一样,惧河马当年可能也是集群生活,雄性在求偶季节会进行激烈的战斗,争夺对雌河马的统治权。

          现代河马并不是真正的‘’水栖动物‘’,它们白天泡在水里,清晨和黄昏上岸吃草,惧河马虽然可能会也有类似习性,但平时可能更依赖水,这点在长期干旱气候下很不利。


          5楼2017-06-10 20:57
          收起回复
            长期以来,人们都按照牙齿,骨骼形态的相似性,把河马与猪类,西猯类同列为偶蹄目下的猪形亚目当中。可是21世纪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被DNA分类,并得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结果:河马与鲸和海豚的DNA相似度比其他所有偶蹄类 (包括猪在内)的DNA相似度都要高!
            研究者好像还证明了河马与鲸类在6000-5000万年前就有了共同祖先,而后一支走向大海,变成鲸类,而另一支就演化成了河马和石炭兽类。现在的一种流行分类甚至把鲸目和偶蹄目合并成了‘’鲸偶蹄目‘’,不过至今任然还有一些科学家不认同如此颠覆性的分类。


            比起在泥地里打滚的猪,河马却和大洋遨游的鲸和海豚关系最近? DNA分析的结果让人们吃惊不已。


            6楼2017-06-10 21:09
            收起回复
              楼主每次的帖子都很有营养!学习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6-11 02:29
              收起回复
                写的不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6-13 00:00
                回复
                  河马进入这些地中海岛屿上是因为‘’缩水‘’ (相关资料请参考马扎尔龙,厚甲龙,沼泽龙和凹齿龙)。


                  9楼2017-06-15 20:38
                  收起回复
                    楼主有什么关于有蹄类动物的帖子吗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6-15 20:57
                    收起回复
                      看了楼主的帖子,才知道河马居然与鲸类(是否也包括海豹/海狮/海象)有物种渊源,学习了。


                      11楼2018-06-03 07:25
                      收起回复
                        根据马达加斯加法国传教士的说法,马达加斯加的六齿小河马极有可能直到十八世纪末期才灭绝。因为在他的见闻录里面写到过有从未出过岛的老人跟他说在某天出去湖边打水的时候见到了外貌特征极其类似河马的动物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6-03 14:28
                        收起回复
                          而马达加斯加是没有犀牛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要么老人或者传教士在说谎,要么就是马达加斯加河马以功能性灭绝的状态撑到了十八世纪末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6-03 14:30
                          回复
                            美杜莎其实挺可怜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6-03 17:56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8-06-11 0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