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圳水上小学诞生于50年代毛主席号召的扫盲运动中期,隶属当时的温圳水上运输公社子弟学校。是用一栋砖木结构的旧榨油厂房改造成简易的教室,学生寝室,教工宿舍,厨房等。早年连围墙都是篱笆墙,设施非常简陋。招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是船工的子女。由于船工长年流动的特性,所有在校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寄宿生。年幼的只有六七岁,年长一点的也不过十四五岁。所以,这里的教师除了教学生知识外,还要负责管理他们的饮食起居,保健保安等等。多重角色下的教师们,其责任之重大,工作之艰苦堪比现在边远山区的贫困小学,甚至比他们还要艰难。每个老师每天的神经都是绷得紧紧的,生怕出差池。即便是在这种极度艰难的条件下,但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无论思想品质,文化知识,生活能力等综合素质都优于其他学校,是响当当的教育质量名牌学校,而且长胜不衰!后来由于学校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迫于无奈,上级教育部门把水上小学合并到镇上的中心完小(一小)。从此,水上小学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年从这里走出去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亦非钟灵毓秀地,却能成才此殿堂。
寒舍泥燕勤累土,蓝天鸿鹄任翱翔。
——祥子
亦非钟灵毓秀地,却能成才此殿堂。
寒舍泥燕勤累土,蓝天鸿鹄任翱翔。
——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