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156贴子:4,333,500

一、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注: 心以精神意气之总称,乃指走架时一拳一动以精神为主动,驱使其气,即每一开合之,开时必须直行之,则自然沉着而有缠劲,其气就自然而收敛入骨髓矣。
二、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注: 用功既久,气能随意而运动,则身之运动,为意之运行,其根乃在心(精神意气)因以心行其气也,所有屈伸起落,务须曲线缓和,毋使身用内发生稜角之病,是之为顺遂,如此则身可从气,而气可从心矣。
三、精神能提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注: 使目平视,两头略拔,则谓虚灵顶劲,精神自然而连带提起矣,亦即头顶上有掤劲之谓也。头顶上有掤劲,则可减去身之重量,其转动自然轻灵,而无迟重之虞矣。
四、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注: 每一动作其身手均有主宾之,如能随机换意互为主宾,意之所至气即随之,是之谓灵,意左则左为实,意右则右为实,能如意而倒换之,意气不滞住某一点,是为活,内中顺遂,是之谓圆,能保顺遂以倒换,亦即虚实之变化也。

五、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注: 头顶悬起为调整身之中正法,中正者,必须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有偏倾,只能支撑他之一方有掤劲,失去其余之七方矣,故气向下沉,则意不浮躁,而身体安定舒展,自然中正不偏,能得中正何方来何方即可支撑之,故无论如何变化之动作,而身体均须中正内行之。
六、发劲沉着松净,专主一方。
注: 此言凡发劲时其身平均须在掤劲中沉着行之,尤须不准发丝毫努责作用,如无努责为之”松”,体会空洞谓之”净”,如斯松净沉着之劲,而具弹性,方有发之可能也,发时双手本系相对而相异,以求保持身体之平衡,然双手虽由相对相异之方向而发,然发时之双手仍应有虚实之,须一手为主,一手为宾,即一手轻,一手重之谓也。
七、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注: 人身之九曲,如拳节、腕节、腰节、胯节、胫节是也,行气如九曲节者,乃所有之关节均须顺遂圆滑如珠,行气九节之中,即所谓节节贯串之功也,决无微料棱角攻不便之处,是为至要也。
八、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注: 百炼之钢,成绕指之柔钢。「柔」非棉花之柔,可以之柔中带刚,外柔而内刚也,内刚柔由掤劲而产生,掤劲生於筋直之气功,凡人运动能炼到百炼之钢如绕指柔时,则身内之坚块不化之处,莫不摧去无遗矣。

九、形如捕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注: 运动时其形状如高空捕兔的鹄,盘旋无定,此指精神之活泼,且活泼之中而有集注,并蓄势待发,有似伏地捕鼠之猫,运机即发之精神也。
十、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注: 静如山岳,言其形沉着不浮,一静无有不静,如山岳屹立,所谓神宜内敛是也,动如江河,言其动作之波动不停起伏相间,如江河之滔滔不绝,所谓意气宜鼓荡也。
十一、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注: 曲中求直者,乃求直其性,非伸直手足之谓也,蓄而后发者,乃发由蓄生,有蓄而后有发,蓄得足而发得脆也。
十二、力由脊发,步随身转。
注: 含胸拔背,以成蓄劲之势,脱扣发劲,先沉其肩,劲则方可由脊背发出,此劲乃中正之劲,且为全身之劲也,步随身转则为功,身随步转则为病,凡运动之身有移动,步亦随之,而移动为左顾右盼之步,不然成为外摆之步。

十三、收即是收,放即是放,断而复连,连而复断。
注:收,为放收,放,为收放,两者互为表里,如环之无端,此运动滔滔不绝之功也。蓄发劲,其发出之劲反断,则劲方可越出身外,所谓后连者乃系按劲,即摺叠之之功用,先求能己之断劲,而后可以连接他人之劲也。
十四、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
注: 运动至终点时,若再按之,非往即复,其往复中间必摺,而往叠之,而复所谓意上寓下之谓也,进退之有转换,乃足之摺叠,故摺叠在步转换,在步转换者,顾盼之步,即所谓步之进退须先顾盼二步为摺叠而后再进退。
十五、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注: 外愈柔而内愈刚者,因内有掤劲之故也,有掤劲外而极柔软,则里面极刚矣,有如弹簧乃最柔之物,然其质刚为最坚刚也,呼吸急促则意志不清,必之气滞矣,若呼吸深长,谓之能呼吸,则心神安宁,而转换摺叠自然灵活矣。
十六、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注: 养气须直养,筋直则灵活松净而易贯串,若曲压则滞住而动,致成努责,易病害矣,劲须曲蓄,则弹性足,蓄之无余,太过为偏,是有缺陷之曲蓄,所以谓之病矣。

十七、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dao四声),脊为旃(zhan一声)
注: 心为主帅以发令,气为传旗如听命,而后行腰为大纛,魏然挺立不偏,无昧可倒,腰以下至尾闾,脊如旗屈,收以拔骨,使脊骨有偏长之能也。
十八、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於缜密矣。
注: 初步练习时,须大开大展,须全身松开气达梢,功夫愈进,则求紧凑,其大圈渐进於小圈,由外显之圈,成为内隐之圈,是可成为缜密无向之运动,方会放之则进,卷之则退,藏於缜密之义也。
十九、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注: 凡走架子以心意为本,身体为末,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之谓也,身体松开,而腹腰存想为空洞无物,则一切方可由腰脊而动,即不乱动是之谓静也,此运动时不一二选择,应时时刻刻铭於心也。
二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
注: 即以背为中心,乃运用离心力本也,如觉每一动作,背上之反应会绷紧,则失去此义也,统能以此行之,为养气敛入骨髓之法也。

二十一、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注: 内固精神,则神注易得内刚之功,外示安逸,则神怡易得外在之效,迈步如猫行,乃指所有迈步须如捕鼠时的猫下伏铲地而迈步也,运劲如抽丝之旋转,如来福线之螺转也。掤出为顺抽丝,采入为逆抽丝,有如公母二螺丝也。
二十二、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在神则活。
注: 虽然以心行气在意不在气,若注意在气,则意为气所击而生滞也,盖神速而气慢,欲练气合神,必须意而神不在气之本身,然后神能导引其气变为神,则气随之功可得矣。
二十三、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注: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能柔,有力者无气,无气者纯刚,故专柔专刚均属非太极拳,必须刚柔相济,若力气隐於,则柔於外,则刚欲求柔於外而刚於内,是之为劲,故须去力以求劲得后乃活气,方可得气之用,使生弹性,欲得气活,须气贯串遍於身躯如轮之旋转之不休,欲得轮之旋转,须有轮之中心有轴,故有左右上下旋转均以腰脊为主宰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27 11:49回复
    好长时间不来了,这籥小文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27 11:52
    回复
      没练到,或没入门,不用看,看了也白看,记住这些是练拳的感觉,不用当真,因为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说的东西不代表是你理解或做到的东西,两个人打嘴仗,一动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如何你就知道什么是故弄玄虚


      IP属地:云南3楼2017-05-27 17:16
      收起回复
        可怜搬得气喘吁吁的,没人看哪


        IP属地:江苏4楼2017-08-12 14:37
        收起回复


          5楼2017-08-12 14:46
          回复
            楼主辛苦了,文章看了几句就不想看了,也就不作评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8-12 14:46
            回复
              懂了就无需看了,这个是给学拳的人看的


              IP属地:江苏9楼2017-08-12 15:40
              回复
                武禹襄说的很好啊!
                还真没有好好看过,谢谢楼主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8-13 23:26
                回复
                  这东西是功成之后的东西,不是练功的方法,照这个练,是练不出来的。


                  IP属地:宁夏11楼2017-08-13 23:44
                  收起回复
                    一、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注: 心以精神意气之总称,乃指走架时一拳一动以精神为主动,驱使其气,即每一开合之,开时必须直行之,则自然沉着而有内劲,其气就自然而收敛入骨髓矣。
                    ——————
                    这个是一定要照做的。
                    不会是没有做的原因。
                    不做是永远不会的。
                    做着做着就慢慢地会了.......
                    谢谢楼主的好贴!


                    IP属地:广东12楼2018-05-28 18:34
                    回复
                      这是杨澄甫的注释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20-11-22 16:23
                      回复
                        流传的王论诠释文章,很对难说是真实的,这些东西应该是大家的手书,流传于世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弟子记录下来的


                        IP属地:河南14楼2020-11-22 17:08
                        回复
                          学习者特别是学习文章的要善于提问,比如心是什么,这搞不清,其他都不用搞了。
                          太极拳根本是修心,太极心,就像搞造反,没有一个造反中央就没有可能有一个成功的造反运动,太极拳有那么多似乎有悖常识的说法,他对常识就是一种造反,常识源于大脑,那么就要造大脑的反。。。
                          太极心合理的表述就是人之最深处,因其最深故而观照一切,没有观照的特征就不能成为太极心。没有太极心的拳就不能是太极拳,修习太极心是要选材的。。。语见《科学太极》
                          这一点达成共识,谁真谁假,一目了然


                          IP属地:新加坡15楼2020-11-22 17:38
                          收起回复
                            不论注得如何,这是好的心意!!


                            IP属地:江西16楼2020-11-22 19:03
                            回复
                              注解者没达到原著者的境界和高度,没建立起深层次的太极拳独有模式,解释也是乱解释,不是解释不努力,是练法不同无法体会而己


                              IP属地:山东18楼2020-11-24 03: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