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吧 关注:447贴子:2,285

【原创】平儿和她的虾须镯(长篇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 目
第一回:平儿的原形
第二回:平儿巧骂乾隆
第三回:平儿行权,宝玉瞒赃
第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五回:鲍二家的上吊之谜
第六回:凤姐和金钏的生日都是在九月初二
第七回:平儿的虾须镯
第八回:金钏投井之谜
第九回:玉钏之谜
第十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第十一回:晴雯的四个银镯子
第十二回:免吞虎狼药
第十三回: 晴雯感冒
第十四回:抄检大观园
第十五回:王善保家的害晴雯
第十六回:姑舅亲的表哥和风流嫂子
第十七回:柳婶和柳五儿
第十八回:雍正的末日
第十九回:晴雯曲演刺雍正
第二十回:西洋花点子哈吧儿狗
第二十一回:晴雯的第一原型
第二十二回:赖大管家买晴雯
第二十三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第二十四回: 晴雯送子话凄凉
第二十五回: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二十六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IP属地:辽宁1楼2017-05-22 06:51回复
    第一回:平儿的原形
    不论是“红学内部”还是“红外”的人,都认为平儿是《红楼梦》中最好的人物。书中有两个人最完美,一个是薛宝钗,一个是平儿。但薛宝钗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平儿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平儿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她是揭开“真事隐”的关键人物,解读《红楼梦》也必须要过平儿这一关。
    平儿的原形就是真凤姐,就是曹雪芹的夫人李凤。李凤嫁给曹雪芹之后,在曹家被称为二奶奶,因为曹家人是把偷抱来的郡主称为大奶奶的。所以后来李凤嫁到曹家就被称为二奶奶了。而王熙凤在贾府被称为二奶奶,这就是指李凤在曹家的称呼。但贾府并不是只演曹家的故事,更多是在演李凤在宫中的经历。但李凤在皇宫中的身份不是主子,而是在侍侯皇家主子,因此李凤在皇宫里的身份就应该由平儿显示。据书中的其他线索暗示:李凤在宫中是孝贤纯皇后的贴身女使,因此平儿跟凤姐的关系就等于李凤跟孝贤纯皇后的关系。而凤姐的“凤”也是皇后的代称,因为后妃都被尊称为“凤”。
    从平儿身上可以看出,曹雪芹的夫人李凤在宫中是皇太后和皇后、皇帝身边的红人。而“平儿行权”的故事就是暗指真凤姐李凤在帮助最高统治者处理后宫事务,而且平儿的人缘特别好,不论是主子还是仆人都无不称赞她。这就是李凤在宫中的真实故事。
    但《红楼梦》的真正主题是暗写曹家政治,因此作者在平儿身上除了暗写李凤的故事之外,也暗写了与曹家有重要关系的政治故事。所以平儿就不能完全等于李凤了,她身上还有政治人物的角色。
    在《红楼梦》的六十二回里说:平儿跟宝玉、邢岫烟、薛宝琴四人都是在过同一天过生日,而就在当天夜里,影射雍正的贾敬归天了。因为在雍正死后,曹家的冤案得以平反,因此平儿等四个人过生日就是暗指所谓的四大家族解放了。但“四大家族”是在暗指因政治牵连的四个家,而平儿等人却都是在暗示曹家解放后的动向。其中“宝玉”是曹家的代名词;“平儿”就应该理解为“平民”,这是暗指曹家解放后没有接受官复原职,而是辞了官,愿为平民;“邢岫烟”就是暗指曹家后来被乾隆贬到辽东的岫岩;而“薛宝琴进京”就是暗指曹家又从岫岩回京的故事。而薛宝琴的哥哥薛蝌就是更接近真实的曹雪芹,因为“薛”就是“雪”的暗示,曲指曹家在腊月雪天被抄。“薛蝌”就是“雪中蝌蚪”,因为曹家被抄时曹雪芹还是幼年,故称薛蝌。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2楼2017-05-22 06:54
    回复
      第二回:平儿巧骂乾隆
      在《红楼梦》的四十八回里,平儿说贾雨村抄了石呆子的家。原来是贾赦看好了石呆子家的二十把古扇,几次要买,石呆子就是不卖。贾雨村知道后,就以石呆子拖欠官银为由抄了石呆子的家,收缴了古扇,并做了官价送到贾赦的手里。原来平儿是在说黑话:“石呆子”就是曹家的代名词,因为“石”就是隐指又名石头城的金陵曹家,“呆子”就是曲指曹家人的头脑迟钝,因为曹家偷抱废太子的女儿时,只想到日后的好处,却没想到会有后患。此时的贾雨村在影射乾隆,贾赦影射国舅。贾赦看好石呆子家的古扇,就是暗指国舅傅恒看上了曹家的一个女子,其实就是看好了在曹家长大成人的郡主,因为郡主在曹家隐藏了很多年,因此被称为“古扇”,这“ 二十把古扇”就是暗指曹家因偷抱郡主引来的“二十年是非”,但曹家落迫回到北京后,把郡主接到北京时,曾与国舅相遇,从此国舅开始迷恋上郡主的美貌,但当时郡主已经和曹天佑成亲,国舅只恨自己无缘。但到了曹家解放时,郡主的丈夫已经病故,因此国舅曾多次求亲,但郡主本人不从,曹家也就拒绝了这门亲事,这就是“石呆子不买给贾赦古扇”的真正含义。而国舅却因此茶饭不思。后来国舅听李金桂说,他迷恋的女子就是曹家当年偷抱的郡主,国舅便告诉了乾隆,并说明了自己的意思。这件事发生在郡主二哥弘皙造反之后,但曹家与弘皙造反没有任何关系,偷抱郡主是陈年旧帐,况且曹家和废太子家都已经沦落,并没有政治是非。但乾隆为了讨好国舅,便把曹家抓拿到官府,然后给国舅爷一个赎人的机会,这就是“贾雨村收缴石家古扇,并做了官价送到贾赦的手里”的真正含义。但郡主誓死不嫁二夫,最终上吊自杀,撇下了年幼的儿子,而“扇子”就是暗指郡主母子离散。
      因为乾隆这件事办得太缺德,平儿就骂贾雨村是“半路饿不死的野杂种!”请读者注意“野杂种”三个字,就是暗指乾隆是雍正和李金桂私通所生。平儿在骂乾隆的同时也捎带着骂雍正,因为书中说贾雨村是是以石呆子拖欠官银为由来抄石呆子家的,这就连环到雍正赖金陵的曹家拖欠官银而把曹家抄了,并赶出金陵。其中也是因郡主而起。因此作者就把南北曹家的两次被抄的事合并在一起暗写。
      还有《红楼梦》的第十一回,贾瑞调戏凤姐也有一部分故事暗写乾隆,当时平儿说贾瑞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是因为乾隆是一个下等宫女所生,本来是被人歧视的,后来认了大权在握的熹贵妃为娘,就被立为皇帝。但真正说话算数的人是熹贵妃,而此时皇族中仍有很多人瞧不起乾隆,因此平儿就骂乾隆是个“赖蛤蟆”。但贾瑞是代表整个《风月宝鉴》的,他有很多角色,而“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在政治上也是影射曹家想结皇家这门高亲。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3楼2017-05-22 06:58
      回复
        第三回:平儿行权,宝玉瞒赃
        加一首回前诗
        玫瑰露案起风波
        明察秋毫平儿破
        宝玉瞒脏事化小
        将错就错和为贵
        在《红楼梦》的六十一回里,平儿处理了玫瑰露和茯苓霜的案子,这是写李凤姐在皇宫经历的一段故事,但这里面也隐藏了与曹家紧密相连的政治故事。在平儿的背面也有雍正的熹贵妃原形,因为平儿的生日也是暗指熹贵妃的“升日”,因为雍正死后,熹贵妃立弘历为帝,自己升为太后。而且当时熹贵妃并没有皇后之名,她是一个掌握实权的贵妃,这跟平儿的地位大同小异。根据书中索引,赵姨娘偷了王夫人的玫瑰露,就是暗指乾隆的生母李金桂偷了宫中的财物,因为王夫人影射皇家主子。但熹贵妃因此很为难,因为李金桂案发就会直接影响到乾隆的皇位,而乾隆是熹贵妃亲自选中的皇帝。当时熹贵妃有心压住李金桂的事,但又很难服众,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李金桂家有赃物。当时的熹贵妃认为,只有曹家来帮李金桂瞒赃,这样才能把这件事化小。因为曹家自打回到北京时就一无所有。是宫中的李太妃(李煦之妹)拿出自己在宫中的财物来救济曹家,因此曹家的所有物品都是“宫中的”,让曹家来证明李金桂的“宫中财物”是曹家所赠,就不会有人怀疑。于是曹家就替李金桂瞒了赃,因此书中的宝玉替赵姨娘瞒赃,就是暗指曹家替李金桂瞒赃。
        此时宝玉是曹家的代名词,之前宝玉有病,就是曲指曹家被抄,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给他玫瑰露,就是暗指宫中的李太妃拿出自己在宫中的财物来救济曹家。因为李太妃救了曹家人的命,曹家人就视李太妃为再生父母,所以书中就说宝玉的玫瑰露是母亲给的。而赵姨娘叫丫头彩云偷了王夫人的玫瑰露,就是曲指李金桂偷了宫中财物。因为李金桂的前身是丫头,现在是半个主子,把赵姨娘跟丫头彩云合在一起就是暗指李金桂。后来宝玉说赵姨娘的玫瑰露也是他给的,这就是暗指曹家替李金桂瞒赃。
        在《红楼梦》的六十二回里,史湘云借猜拳输后被罚令词时说道:“这丫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然后林黛玉故意把“桂花油”扯到偷盗官司上,这桂花油的“桂”就是暗指李金桂。当时彩云就在跟前,不觉红了脸。这都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是让读者借丫头彩云和桂花油去联想之前的的赵姨娘偷盗案是跟做过丫头的李金桂有关。而丫头彩云是个关键人物。
        平儿说:“如今打赵姨娘屋里起赃也容易,只怕又伤了一个好人的体面,只怕为打老鼠伤了玉瓶儿。”平儿说话时伸出三个手指头,表面上是指探春,但贾探春是执政人,暗指乾隆。
        但平儿的“三个手指头”也是在暗指三个家,就是曹家,李家和废太子家。因此曹家帮助熹贵妃隐瞒李金桂的事,也是为了三个家平安无事,因为熹贵妃上台后没有追究弘皙夫妇迷惑雍正的事,同时熹贵妃在曹家发现了李家的李鼎在门上当差时收过“礼物”,她也没有追究,而是让曹家一起帮瞒住。书中的宝玉替柳五儿的舅舅瞒茯苓霜的事,就是暗指曹家也帮助了李家。因为“柳家”暗指曹家,“柳五儿”此时影射曹家归清后的第五代人的儿子,柳五儿的舅舅就是暗指李鼎。因为曹雪芹就是曹家第五代人的儿子,李鼎就算是曹雪芹的舅舅。欲知后事,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4楼2017-05-22 06:59
        回复
          第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平儿理妆伏后文
          一支好花二人争
          最终花落宝玉手
          可叹贾琏不惜花
          在《红楼梦》的四十四回里,凤姐酒后听说贾琏跟鲍二家的私通,便去抓奸,当时凤姐摄手摄脚的走至窗前,只听里头说笑。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他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那妇人道:“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 平儿也是一肚子委曲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凤姐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俩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愤怨语了,那酒越发涌了上来,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
          此时凤姐听了鲍二家的话后,就认为平儿才是自己的真正情敌,因此就打了平儿,这就是暗写李凤后来为什么出宫?因为她不论是才貌和年龄都已经盖过孝贤皇后了。平儿挨打后,被李纨等人拉进大观园的怡红院,宝玉替她理妆,就是暗指李凤跟宝玉的缘分。但这个宝玉是真假两个身,就是指李凤跟两个宝玉都有情。跟贾琏平辈的宝玉就是真宝玉曹雪芹,因为曹雪芹就是跟乾隆平辈。而假宝玉是乾隆的长子永璜,真假宝玉合并就成了富家公子的宝玉。
          后来薛宝钗等人劝平儿跟凤姐和好,这是在暗指李凤虽然是孝贤皇后的情敌,但她们二人还有很深的感情。而皇后对李凤也有提拔之恩,这正是:
          无端挨了凤姐打
          实因貌美压群芳
          众人相劝心中暖
          只念恩宠不记恨
          但更重要的是:李凤此时无心嫁到“遭过雪灾”的曹家,所以作者才安排薛(雪)宝钗来劝平儿。后来是经过无数次好事多磨才真正归曹。
          回目中的“喜出望外”就是暗指李凤出宫外嫁是喜不是悲。那时李凤自己也认为曹家是她的真正归属,因为皇家父子有众多嫔妃,不可能专心在她一个人身上。孝贤皇后就是见证:从前的孝贤皇后是乾隆心目中的第一美人,但人到中年后,乾隆就移情了,甚至还在情妇面前扬言要把她废了。因此孝贤皇后心火上升,凤姐抓奸就是暗指孝贤皇后在乾隆十三年的正月发现乾隆跟朝臣的夫人私通,便当场抓奸。贾琏恼羞成怒,拔剑追杀凤姐,就是曲演从不跟孝贤皇后翻脸的乾隆第一次怒目横眉的威胁孝贤。后来贾母训斥了贾琏并劝他们夫妻和好,就是暗指皇太后在调解乾隆跟孝贤的关系。但孝贤皇后心里却放不下这件事,鲍二家的跟贾琏的私语就是乾隆和情妇的私语,这使孝贤皇后越想越气。后来鲍二家的上吊自杀,实际上是隐伏孝贤皇后自杀的征兆。但这里面还连环别的事,欲知详情,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5楼2017-05-22 07:12
          回复
            第五回:鲍二家的上吊之谜
            上一回说道,贾琏跟鲍二家的私通被凤姐抓奸,后来鲍二家的上吊了。其实真正的“鲍二家的”并不是跟贾琏私通才上吊的,而且鲍二家的并没有跟贾琏私通。作者是故意写鲍二家的跟贾琏私通,再让凤姐抓奸,这是在演示乾隆跟许多朝臣的夫人私通,其中一次被孝贤皇后抓奸,后来作者用鲍二家的上吊自杀来隐伏孝贤皇后自杀的征兆。
            其实真正上吊的人就是曹家当年偷抱废太子家的郡主,因为废太子排行在二,曹家把二皇子家的郡主偷抱走了,所以就被作者称为“鲍(抱)二(皇子)家的(郡主)”。作者把郡主上吊的事写在这里,除了隐伏孝贤皇后自杀的征兆之外,也是因为郡主的死与乾隆和孝贤皇后都有关系。
            原来是孝贤皇后的兄弟傅恒看上了郡主,多次去曹家提亲,要娶死了丈夫的郡主,但郡主本人不同意,曹家就拒绝了傅恒。后来郡主的身份暴露,本来这是曹家祖辈结的亲,以现在的曹家没有关系,但乾隆为了笼络有实权的傅恒,就故意抄了曹家,并抓曹家人入狱,目的是给傅恒一个赎人的机会,然后乾隆又赐婚,把郡主许给傅恒,但郡主是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在乾隆五年的七月七日上吊自杀。在《红楼梦》四十回中,薛姨妈的牙牌令词说道:“牛郎织女会七夕。”这就是暗指郡主在七月初七升仙,去和先死的夫君相会。
            鲍二家的上吊之后,却是林之孝来找贾琏报信,而林之孝的“林”和“孝”就是暗指死者是废太子林妃所生的郡主。当时贾琏给了二百两银子,其中二百两银子的“二”就是暗指排行在二的废太子,而“给银子”就是指乾隆听说郡主堂妹死了,也赏了银子。
            实际上郡主的为人是很正派的,在她身上没有任何是非。但因为她的死是与跟很多朝臣夫人有染的乾隆有关,所以作者就安排“鲍二家的”来扮演乾隆的情妇。为了避开敏感的清政府视线,作者在书中是让自己家的人当演员,去扮演害自己的人。因此,书中的原形虽然是曹家的人,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曲演与曹家有关系的重要故事。这一点有脂批为证: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戳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有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6楼2017-05-22 07:13
            回复
              第六回:凤姐和金钏的生日都是在九月初二
              “平儿理妆”前后的故事很多,之前是贾府的女眷集钱来为凤姐祝寿,这一天是九月二日。此时的凤姐是在影射乾隆的孝贤皇后,其实九月二日是乾隆登基的前一天,乾隆登基的日子也是孝贤皇后的“升日”,因为乾隆本来是皇子,孝贤本来是嫡福晋;现在乾隆当皇帝了,福晋就自然升为皇妃。但作者又不能明写九月三日,就让九月二日来代替九月三日。而凤姐的“凤”是皇妃皇后的代称,因为人们常把皇帝称为龙,后妃称为凤,因此凤姐过九月二日的生日就是暗指孝贤皇后过九月三日的“升日”。
              但宝玉却到城外偷祭金钏,而这一天也是金钏的生日,跟凤姐是同一天。原来投井的金钏不只是一个原形,其实真正被王夫人赶走的那个金钏并没有死,死的金钏有孝贤皇后化身。
              《红楼梦》的三十二回说:金钏死在东南角的井里,其中的“井”是暗指曹家被雍正陷害,掉进雍正在山东驿站设的陷阱。而“东南”除了政治故事之外还有一说:“东”是指旧东宫太子胤礽的女儿,也就是上吊自杀的郡主。“南”就是暗指孝贤皇后在随乾隆南巡时投江自杀。而金钏也是九月二日的生日,因此在凤姐过生日和宝玉祭金钏的故事里隐伏孝贤皇后的“升”和“死”。
              在宝玉祭金钏回来时骗贾母说,他到北静王府去了,还说“北静王有一个爱妾昨日没了。”这个“北静王”也可读为“北京王”,有时在影射北京最高统治者——皇帝。而北静王在金钏的故事里是影射皇帝乾隆,“北静王的爱妾死了”就是在暗指孝贤皇后自杀,因为孝贤皇后就是“北京王”乾隆的第一爱妾。因此投井的金钏就是在暗指孝贤皇后投江。当时林黛玉还借戏剧《荆钗记》来暗示的真情:
              只见林黛玉说:“这王十朋(剧中人)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天下的水总归一源……”这就是暗指金钏死在水里不假,但不一定死在井里,而且林黛玉专们点了“江”。金钏虽然是一个丫头,但她的名字“金”是代表高贵的女子,当时宝玉是在水仙庵祭金钏的,而“水仙”就是暗指投水者,但水仙庵的主人是一个老姑子,这就是暗指轻生者不是年轻的女子。
              原来乾隆在他即位的第十三年正月,因幽会女子时被孝贤皇后抓奸,使乾隆恼羞成怒,便拔剑威胁孝贤,后来虽被太后劝解,但孝贤皇后一直想不开,后来在随乾隆南巡的途中,于三月十一日投江自杀。在金钏死前,还发生了林黛玉抓奸的故事,请看原文:
              ——……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 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 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 事,以察二人之意……——
              书中表面上是在写林黛玉来抓宝玉和湘云的“风流事”,但宝玉和湘云并没有任何是非。原来问题出在二人的大小麒麟上,这大小麒麟是一雄一雌,暗指一男一女,在史湘云刚进大观园时,一路上都在跟丫头翠缕论阴阳,拣到大麒麟就伏后文。而且史湘云的麒麟是挂在宫绦上,“宫”就是暗指皇宫。因此大小麒麟相遇就是暗指宫里有男女幽会。之前提到:“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 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这段话就是作者用“小巧玩物”来影射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就是幻写乾隆在宫外暗引美女私通。而林黛玉见到宝玉时又莫名其妙的争吵,紧接着就传来了金钏的死讯。这些都要从“小巧玩物”中的“鸳 鸯”、“凤凰”等玩物中探佚。
              通过前文的“小巧玩物”再看《红楼梦》的二十一回,贾琏和一个厨子的女人私通,这个厨子的绰号叫“多官儿”,他的女人也有一个绰号叫“多姑娘”,而贾琏跟“多官儿”的女人“多姑娘”私通,就是隐指乾隆和很多官员家的女人私通过!却说贾琏跟多姑娘私通后给了多姑娘金帛,而多姑娘却给了贾琏一绺青丝,也就是一绺头发。请注意“一绺青丝”这个“小巧玩物”,它并不是单纯的定情之物,而是在影射乾隆私通过很多官员家的女人,究竟有多少呢?就跟多姑娘给的这绺头发的根数一样,数都数不清!这正是:
              私通贾琏得金银
              一绺青丝藏机密
              影射乾隆情人多
              头发根数难数清
              后来平儿发现了贾琏收着多姑娘的一绺青丝,但她没有声张,这就是暗写李凤在帮乾隆隐瞒风流事。本来宫中美女如云,但乾隆被孝贤皇后看得很紧,乾隆又不敢得罪皇后,就只得私通外面的女子。而这些故事都是平儿(曹夫人)在宫中的所见所闻,既真实又生动。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7楼2017-05-22 07:14
              回复
                第七回:平儿的虾须镯
                却说平儿的手腕上有一对虾须镯,这个虾须镯和通灵宝玉一样,都有灵性,它连环了很多人和事,其中有晴雯、金钏等人的重要故事。现在先来说金钏,原来平儿的虾须镯是金子做的,而金钏的“钏”就是镯子的名称之一,因此平儿的虾须镯又名“金钏”。把平儿跟金钏合并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李凤。平儿跟贾琏的关系就是李凤跟乾隆的关系,而金钏跟宝玉的关系就等于李凤跟乾隆的长子永璜的关系。平儿和王熙凤的关系就等于李凤跟孝贤皇后的关系,但李凤比是孝贤皇后小十七岁,这年龄上的差别就可以从金钏跟王夫人身上反应出来。
                在《红楼梦》的三十回里,王夫人因为宝玉跟金钏调情而打了金钏,并把金钏赶出贾府。实际上是孝贤皇后因为乾隆接近李凤而赶走了李风。王夫人打金钏时说:“好好的爷们都叫你调教坏了!”这个“爷们”的含义就不能局限在“儿子”身上了,也可以连环到“丈夫”!如果把金钏和王夫人的故事跟平儿和凤姐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看出真相:原来是李凤在宫中遭遇了乾隆和儿子的追求,但孝贤皇后并不介意皇子追求李凤,因此王夫人发那么大的火赶走金钏就是暗指孝贤皇后因为丈夫乾隆迷恋李凤。而宝玉不是一个原形,在书的正文是王夫人的儿子在调戏金钏,但背面就是“子”和“父”换位。
                但后来自杀的金钏不是李凤,真正自杀的是扮演孝贤皇后的王夫人。平儿说她戴的虾须镯(金钏)并不是她的,而是凤姐的。这就是说:真正的金钏是主子,不是奴才丫头。因此自杀的金钏就是皇家主子——孝贤纯皇后。
                但金钏是穿薛宝钗的衣服入棺的,这是因为金钏自杀的故事里还连环到郡主自杀,后来曹雪芹的妹妹拿出自己的两件衣服为郡主送终。这就是曹家最真实的故事,连环到政治故事就复杂了。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8楼2017-05-22 07:15
                回复
                  第八回:金钏投井之谜
                  金钏心语:
                  太太赶我我就走
                  不再受这窝囊气
                  出笼之鸟乐开花
                  怎会投井寻短见?
                  在《红楼梦》的三十二回里,有一个婆子进大观园说,金钏投井死了。当时薛宝钗跟袭人在一起,听了这个消息后就来到王夫人屋里,只见王夫人独自悲伤垂泪。这不是装出来的,她是真难过,因为她是独自垂泪,旁边没人。王夫人之所以难过是因为李凤和孝贤皇后有很深的主仆之情。当时王夫人对薛宝钗说:“她(金钏)把我的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赶了她下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其实《红楼梦》里没有废话,金钏是做了让王夫人生气的事了,并不只是勾引儿子那么简单。后来王夫人又把金钏找回来了,但这件事从书中表面上看不出来。接下来王夫人说的就是假语:“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这就是说还有一个气性大的女子,遇事想不开,后来投井死了。是谁呢?从书中表面就能看出,王夫人比金钏气性大,而投井的人是气性大的女子,分明是王夫人。但王夫人为什么还活着?这是因为王夫人不只是一个原型,其中的一个原型死在水里,死者就是乾隆的孝贤皇后。先接看下文:
                  当时薛宝钗就安慰王夫人说:“她(金钏)多半是下(井里)去住着。”其实薛宝钗这句话也是一个谜,请读者冷静地想一想,金钏会不会自己到井里去住?大家都会说“不可能”。因此薛宝钗的谜底就是:“金钏不可能投井死了”。薛宝钗还说:“金钏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么大气?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薛宝钗的意思是说:金钏并没有把贾府当天堂,并不稀罕在这里拘束得低三下四,这一被赶出去,人家反而解放了,各处都能去玩玩,反而很开心,根本不会为了留在这里受气而自杀,金钏不是个糊涂人,如果为这个自杀,实在让人瞧不起,也不值得可惜!此时薛宝钗是曹家小姐的化身,金钏是在影射李凤,而曹小姐对李凤的去向是一清二楚的。至于薛宝钗说金钏“自己下井里去住”和“失足落井”之说还有政治暗示。
                  再来看金钏投井的政治故事,请看一下《红楼梦》的三十二回里说道:有一个婆子进大观园说,金钏死在东南角的井里,这“东南角”可读为“东南交”又是曲指东宫太子胤扔和江南曹家交往的事。当时宝玉去见贾雨村刚走,此时的宝玉是曹家的代名词,而贾雨村是官府的人,此时在影射皇帝雍正,因为宝玉是尊父亲之命去见贾雨村的,而这个“父亲”就是隐指皇帝雍正,因为皇帝就是天下人的父母官。因此宝玉去见贾雨村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吃了官司,吃官司的原因就隐藏在金钏之死的故事里。请看金钏的“金”代表金陵曹家,金钏接近宝玉,就是暗指曹家跟太子走得很近,此时宝玉有两个面,正面就是指金陵石头城的曹家,背面影射一下太子,因为太子排行在二,宝玉在贾府称二爷。王夫人是主子,就在影射皇家主子。宝玉在王夫人午休时和金钏见面,还碰了金钏的耳坠,这就是暗指曹家趁皇宫午休时偷抱了郡主(废太子刚出生的女儿),因为耳坠的“坠”就是暗指后来上吊的郡主,“耳”就是暗指这件事后来传进了雍正的耳朵。王夫人打了金钏,就是暗指雍正抄了金陵曹家。王夫人把金钏赶走,就是暗指雍正把曹家赶出金陵回到北京,此时用金钏来影射金陵曹家,王夫人临时影射一下雍正。 后来金钏的母亲白老夫人把金钏领走,而白老夫人的“白”就是暗指曹家因偷抱郡主而遭了“白雪之灾”。后来金钏投井就是在影射曹家被雍正陷害,落进雍正的陷阱。当时薛宝钗跟袭人在一起听了这个消息,而薛宝钗的“薛”就是曲指金陵曹家遭了雪灾,“袭人”是在提示曹家是被“袭位之人”雍正所害。薛宝钗说金钏失足落井就是曲指曹家办了一件错事(偷抱郡主)。王夫人给白老夫人五十两银子,就是曲指曹家结交废太子赔进去五万两银子,此时王夫人又反过来临时影射一下曹家。
                  再看薛宝钗拿两件衣服给金钏送终,就是暗指郡主后来上吊,曹家小姐把自己的两件新衣服拿出来为郡主送终。而“金钏自杀”是曲指郡主上吊,“金钏投井”是曲指孝贤皇后投水。“金钏到井下里去住”就是在曲指曹家是“坐井观天”见识短,只看到皇家这块“井口天”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只认为结皇亲是唯一的富贵之路。“金钏失足落井”就是曲指曹家走错了路,后来掉进雍正陷害的陷阱。
                  在金钏的故事里,不论是金钏还是宝玉、王夫人,薛宝钗,都有不同的政治分工,每一个情节都是作者周密安排的,而且丝毫不乱,这就是作者的绝妙之笔!
                  但“金钏落水”就是连环贤皇后投江,再来分析林黛玉说的话:“天下的水总归一源。”这就是暗示读者要把井里的水和江里的水联系到一块,也就是说要把投井的金钏和投江的孝贤皇后联系到一块。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9楼2017-05-22 07:22
                  回复
                    第九回:玉钏之谜
                    索引诗:
                    金钏月钱给玉钏
                    暗示金玉合一人
                    二钏本是一对镯
                    只能配戴一个人
                    之前说过平儿和金钏的原形都是曲演李凤,李凤被孝贤皇后赶出宫后,孝贤皇后又很后悔,便派人去请李凤,但李凤不愿意回来。后来皇太后知道了,就传令让李凤进宫,让孝贤皇后向李凤道歉,李凤就又回来了。这段故事就要看平儿被凤姐打后,贾母把平儿和凤姐找来,让凤姐安慰平儿。因为李凤在宫中还有很多故事,她离宫的原因是因为失去了两个机会,一个是晋升皇妃的机会,因为乾隆的长子永璜也在追求李凤,而且永璜还向孝贤皇后讨要李凤。这正中孝贤皇后的下怀,于是孝贤皇后就暗中撮合皇子和李凤的关系。
                    宝玉曾跟金钏说:“我明日和太太讨你。”但王夫人后来打金钏并不是因为儿子要娶金钏,其实永璜也不是孝贤皇后的亲生儿子。而宝玉此时影射的是乾隆父子两个人,如果把宝玉当成乾隆,王夫人打金钏就可想而知。如果宝玉是大皇子,王夫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把金川赏给宝玉。要证明这一点还得继续解读平儿的虾须镯。
                    因为平儿的虾须镯还连环到玉钏,原来金钏跟王夫人在一起的时候,金钏就是李凤,王夫人就是孝贤皇后。但金钏和玉钏在一起的时候,金钏就是孝贤皇后,玉钏就是李凤。其实李凤是李鼎的独生女儿,她并没有姐姐和妹妹。而玉钏的“玉”是曹家的代名词。“钏”是指李凤,“玉钏”两个字就是暗指李凤最终会嫁到曹家。玉钏和金钏论姐妹关系是因为李凤和孝贤皇后都在侍奉皇帝和皇太后,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们是姐妹。但李凤后来被孝贤皇后许给皇子了,从这头论,她们又成了母女,最后孝贤皇后确实把李凤认作干女儿了。
                    书中说金钏死后,王夫人把金钏的月钱加在玉钏名下,这个玉钏有两个人的收入,就是在暗示读者,要把金钏和玉钏合为一人。更是在暗示,被赶走的金钏并没有死,又回来了。而玉钏就是回来的李凤。之前很多人托门子要来补金钏这个空缺,但王夫人硬要留住金钏的位子,这就是孝贤皇后还给李凤留着位子。后来王夫人把金钏的月钱给了玉钏就是暗指李凤的真身移到玉钏身上了。而玉钏一人得两份子的钱就是暗指李凤在宫中的收入比其他人高得多。
                    在《红楼梦》的三十五回,王夫人让玉钏给宝玉送莲叶羹,此时王夫人也不忌讳了,这就是暗指孝贤皇后有意撮合李凤和皇子的关系。莲叶羹的“莲叶”就很明显的暗示:玉钏和金钏是连着的叶。本来李凤失去了封妃的机会也不能离宫,因为她也可以当皇子妃。但皇太后却给永皇娶了正妃,使李凤在宫中的地位又渺茫了。
                    在玉钏把莲叶羹送到宝玉屋里时,宝玉就哄玉钏跟他一起喝羹。从玉钏身上可以看出,李凤是逐渐对皇子产生好感的。但就在这个时候,傅试家的两个老嬷嬷来给宝玉请安,顿时宝玉的心就移到傅家人身上了。
                    书中说:“ 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的,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 因此连忙命让进来。”这个傅秋芳是有几个原形的,但她此时就是在影射太后给永璜娶的正妃。
                    书中说:“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这就是说傅家要找权贵。太后看重了他们家的条件。
                    书中还说:“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这个傅秋芳又是在暗指李凤,因为李凤是二十三岁才真正和曹雪芹结为夫妻的。但“豪门贵族嫌他穷酸,不肯求配。”的傅秋芳是指曹家小姐,因为曹家就是又穷又酸,只有曹小姐识大体,而且才貌 俱全。但傅秋芳此时出现在玉钏和宝玉面前就是预兆李凤又失去了皇子妃的位子。
                    书中说:“宝玉又只顾和婆子说话,热汤洒烫在手上都没有知觉。这是在暗写永璜对未来正妃的垂涎。这正是:
                    多情公子见傅嬷
                    实因傅姐才貌佳
                    攀谈搜寻秋芳影
                    莲羹烫手全不知
                    根据书中的暗示,在李凤对皇子永璜产生好感的时候,太后却给永璜娶了正妃。但此时李凤也可以得到次妃的位子,但永璜的正妃嫉妒李凤和永璜的关系,就主动给永璜选了一个次妃。
                    在宝玉对贾母和王夫人说“想喝莲叶羹”的时候,就是隐指永璜和太后、皇后讨要李凤。但此时袭人却跟薛宝钗要莺儿来帮宝玉“打几根络子”。这就是暗指正妃在故意给永璜找了二房。后来莺儿打了一个梅花络把宝玉的“玉”装进去,这就是暗指二房之位落入莺儿之手。但这里也有政治故事,此时暂却不表。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5-22 07:31
                    回复
                      第十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索引诗:
                      主子信任不自得
                      行权方知她有威
                      严格执法不寻私
                      能宽容时且宽容
                      在上一回里,简单介绍了李凤在宫中的沉浮,现在还是应该回到全文的主人公——平儿身上。其实平儿的虾须镯很不简单,它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现在先讲坠儿偷镯的故事,这是写李凤在宫中处理偷盗事件。书中说平儿发现坠儿偷了她的虾须镯后,便让麝月日后找个借口,把坠儿打发出宫,这已经是从轻处罚了。书中通过晴雯打坠儿来演示:偷盗的人被抓到时,都是先打个半死,然后再赶走。但通过平儿的故事可以看出,李凤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尽量把事情给隐瞒下来,但也是有限度的,对有偷盗行为的人必须赶走。因此平儿一方面在凤姐跟前隐瞒实情,另一方面就安排人找别的理由把坠儿赶走。后来坠儿被晴雯毒打,一方面是在演示因偷盗被抓的人所得到的悲惨下场,另一方面是曹家的政治故事。
                      现在从曹家的政治故事上来分析“坠儿偷镯”事件,首先要把坠儿看作是曹家的代名词,“坠儿偷镯”就是曲指曹家在宫中偷抱了二皇子胤礽的女儿。因为平儿的虾须镯是在跟宝二爷与史湘云一起吃鹿肉的时候丢的。宝二爷就影射二皇子胤礽,此时书中还提及了史湘云的“宫绦上系着一个小麒麟”,“ 宫绦”的“宫”暗示宫里,小麒麟暗示太子胤礽,因为大麒麟可以影射皇帝。书中说“坠儿偷镯”是被宋妈妈发现的,这就是曲指曹家偷抱郡主的事被乾隆的生母李金桂发现了。而宋妈妈“宋”有“送”的意思,因为她在承德生了儿子乾隆,后来又把乾隆送到北京。平儿让麝月日后找个借口把坠儿打发出宫,请注意“麝月”是暗指曹家的案子牵涉到“月”(太子胤扔)。
                      后来坠儿因偷虾须镯被晴雯毒打也是在影射曹家被后来的皇帝迫害。因为书中说晴雯是拿一丈青向坠儿手上乱戳,这“一丈青”就是簪子的别名。作者不说簪子,偏说拿一丈青来戳坠儿,原来“一丈青”又是一种蛇的名字,传说这种蛇有一丈多长,又是黑色,故称“一丈青”。而蛇又有“小龙“的别名,而“青色的小龙”就是在影射清宫里新登基的皇帝雍正。因此作者让晴雯拿一丈青来戳坠儿就是隐指皇帝雍正在迫害曹家。书中说晴雯是在枕边拿的一丈青,这就是隐指雍正是听枕边人说过曹家偷抱了郡主才起的迫害曹家之心,这个枕边人就是乾隆的生母李金桂。而晴雯打了坠儿之后又把坠儿赶走,这又是隐指雍正抄了曹家后又把曹家赶出金陵。
                      后来坠儿母亲把坠儿带走也是曲指曹家被赶出金陵后被李太妃接进北京,因为李太妃救了曹家一命,曹家就视李太妃为再生之母。
                      再说“坠儿”两个字也有深意,坠儿的“坠”就是在隐指曹家偷抱的郡主后来坠绳上吊了。再看坠儿是个小丫头,暗指曹家犯了小人,这个小人也是在隐指雍正。而晴雯虽然在坠儿身上凶狠毒辣,但她的遭遇也是在暗写曹家的故事。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1楼2017-05-22 07:40
                      回复
                        第十一回:晴雯的四个银镯子
                        话说晴雯和林黛玉在书中都有芙蓉花神的称号。而芙蓉花的谐音可读为“富荣华”,也就是“富贵荣华”的意思。书中有两个“芙蓉花神”就是隐指曹家曾经两次想向神仙那样,不费劲就能得到富贵荣华。也就是曲指曹家两次结皇亲,想借“皇神”之力来得到富贵荣华。但作者安排这两个“芙蓉花神”早亡,就是隐指曹家的两次皇亲都泡汤了。而本文是通过平儿的虾须镯连环到了晴雯,因此就请看晴雯的故事:
                        在《红楼梦》的第五回,晴雯的判词上面画满了乌云,这是在暗指曹家遇难,其中有被雍正陷害的故事。在《红楼梦》的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故事里,有江南曹家被雍正抄家的暗示。王夫人赶走晴雯,就是曲指曹家被雍正赶出金陵,谴送回北京。晴雯被赶走之后,宝玉去看她时,晴雯曾不断晃动手挽上的四个银镯子,请注意这这里出现了镯子,通过“镯子”就应该联想到平儿的虾须镯!其实虾须镯只有一对,但作者却在晴雯身上写成四个,而且是套在一个手腕上,这是因为政治故事的需要。此时晴雯的手腕在影射金陵曹家,把这个手腕上的镯子联系到坠儿偷镯的事就能看出,在晴雯被赶出贾府的故事里,隐藏着金陵曹家因偷抱郡主而被雍正赶出金陵的真事。本来镯子是金的,但此时作者在晴雯身上却写成四个“银”镯子!而这“银”是有隐情的,这“四个银镯子”就是在曲指曹家最初是因四百多两银子而吃官司。也就是暗写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被雍正诬陷他勒索驿站,后来判曹頫赔偿驿站四百四十三两二钱银子。所以作者让晴雯戴四个银镯子。作者在这里是用晴雯的清白来证明曹頫的清白。因为晴雯并没有犯错,只是王夫人凭自己想象,加之听了旁人的片言就认定晴雯会对宝玉不利。这就是在影射雍正本来和曹家来往不多,在听说曹家偷抱郡主的事后,就认为曹家和废太子结亲对他不利,于是就迫害了曹家。王夫人说晴雯勾引宝玉就是曲指曹家跟太子胤礽走得很近,请看宝玉排行在二,此时影射二皇子胤礽,再把晴雯当成曹家的代名词就能看出真相。
                        通过“镯子”再看《红楼梦》四十九回坠儿偷镯的事,当时王熙凤说:“我知道镯子的去向,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此时用王熙凤来影射雍正就能看出一些东西,王熙凤说她知道镯子的去向,就是曲指雍正听说过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被曹家偷抱的事。王熙凤说“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这就能感觉到雍正会有什么预谋。后来宝玉偷听了平儿和麝月的谈话,平儿说王熙凤因丢镯的事就暗中派人监视大观园;这是暗指雍正听说曹家跟胤礽的关系后,就派人把金陵的曹家监视起来了。平儿说坠儿偷镯是宋妈妈发现的,这就是隐指曹家偷抱郡主是乾隆生母李金桂说出去的。但平儿又对麝月说:“宝玉偏在你们丫头身上用心”,请注意,此时的宝玉是金陵曹家的代名词,麝月的“月”影射太子胤礽,而平儿却对着麝月说:“宝玉偏在你们丫头身上用心”,这很明显是在向读者交代金陵曹家把心事用在了太子家的女儿身上。后来宝玉把这件事告诉晴雯,晴雯一听就火冒三丈。这就是曲指雍正听说金陵曹家偷抱郡主的事后,就把曹家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平儿还叫麝月不要告诉晴雯,平儿还说:“晴雯是块暴碳,告诉她,她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上来,或打或骂的。”而此时在晴雯的身上有雍正的影子,作者通过晴雯的凶狠来暗写雍正是一个暴君。
                        平儿和晴雯都说:“那一年有一个偷玉的,这会子又出来个偷金的来了。”请读者注意,“偷玉”就是暗指偷玉玺篡位的雍正。把偷玉和偷金连系在一起,就是暗指“偷金”的曹家是被偷玉玺的雍正所害。
                        再看坠儿偷的镯子名叫虾须镯,而虾的须子是虾的感觉器官,因此“虾须”就是暗指雍正这个人一天到晚总是在瞎感觉,今天感觉这个人要害他,明天感觉那个人对他不利,而“虾须镯”就是曲指雍正瞎感觉瞎琢磨,瞎琢磨来瞎琢磨去就把这些人整治了。就这样,雍正瞎琢磨来瞎琢磨去也瞎琢磨到了金陵曹家,就又来整曹家。首先雍正是栽赃曹頫,以此为由到曹家搜查当年偷抱的胤礽女儿,目的是以“偷运郡主”的罪名来治罪曹家和废太子家。而雍正这么做就是要除掉一切他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万幸的是:曹家事先把郡主转移了。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2楼2017-05-22 07:58
                        回复
                          第十二回:免吞虎狼药
                          话说在《红楼梦》的五十一回里,胡庸医给晴雯开了虎狼药,这“虎狼药”实际上就是打胎药,因为虎狼是伤人的猛兽,但虎狼药是吃进肚子里去伤腹内人的猛兽。但《红楼梦》中的虎狼药有还有政治故事,而胡庸医给晴雯开的虎狼药有两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政治故事。这“政治故事”就是暗写雍正要害曹家人。因为胡庸医的“庸”可读为雍正的“雍”,就是暗指雍正,这时的晴雯又代表曹家。胡庸医给晴雯吃虎狼药,就是暗指雍正要害曹家人。因为晴雯是曹家的代名词,晴雯肚中人就是曹家人,胡庸医给晴雯吃虎狼药害肚中人就是要害曹家人。而且胡庸医的名字叫胡君荣,“君”就是皇帝的代称。胡庸医和胡君荣就是暗指雍正是一个糊涂昏庸的皇帝,因为他把曹家这样的忠臣当成敌人。胡庸医错诊了晴雯和尤二姐的病,就是暗指雍正错判了曹家等一些忠臣。胡庸医不会看病就是暗指雍正不识好坏人。
                          把晴雯和尤二姐的故事连环在一起就能看出真相,话说尤二姐和张华是父母指腹为婚,这就是暗写曹家因和太子家结娃娃亲引来了是非。书中说尤二姐原是个“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人,而尤二姐“花在肚中”就是隐指二皇子胤礽的内人怀上了女孩。“雪作肌肤”就是暗写这个女孩出生后被抱到曹家,却使曹家遭了雪灾,因为曹家是在腊月被雍正下令查封,故称雪灾,这正是:
                          花为肠肚雪作肤
                          绝色艳词隐真事
                          指腹为婚肚中花
                          雪作肌肤是雪灾
                          如果晴雯真吃了虎狼药,就等于曹家人都没救了。但后来宝玉没有让晴雯吃胡庸医开的虎狼药,而是又找了自家的王大夫给开的安全药,这就是暗指曹家被善良的人所救。这个善良的人就是李家的大小姐,她是康熙的妃子,在雍正朝是李太妃。当时曹家被赶出金陵后回到北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是李太妃拿出自己的钱来救济曹家,这才使曹家人死里逃生,活到解放。但在尤二姐的故事里却真的吃了虎狼药,真的打掉了胎,这是因为尤二姐连环上了另一个故事。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3楼2017-05-22 23:31
                          回复
                            第十三回: 晴雯感冒
                            在《红楼梦》的五十一回讲到:晚上麝月说她出去走走,后来晴雯要吓唬她玩,也跟了出去,因为穿的少,就感冒了。这就是在曲指江南曹家跟太子走得太近,有些是非。此时麝月的“月”影射太子,晴雯影射曹家。“晴雯感冒”就是曲指江南曹家和废太子家弄出了是非,主要是结娃娃亲,并偷抱了太子刚出生的郡主。后来麝月从外面回来说:“山子石后边有一个人蹲着,我才要喊,原来是那个大锦鸡。”这个“大锦鸡”就是暗指乾隆的生母李金桂,因为李金桂没有后妃的名分,所以她不是凤,而是鸡。而“山子石后面”是一块风流之地,这是在影射雍正跟李金桂私通的地方。麝月和晴雯遇见了大锦鸡,就是暗指曹家偷抱郡主的事被私通雍正的李金桂发现了。大锦鸡的“锦”就是暗指李金桂发现曹家偷抱郡主之后,便以此来敲诈江南曹家,跟曹家索要过一百匹锦布。
                            当时晴雯有些鼻塞,就是曲指曹家遇到了麻烦。后来晴雯觉得鼻塞声重,就是暗指曹家犯事了,因为李金桂把曹家偷抱郡主的事告诉了雍正。雍正对废太子家有敌意,也就把曹家当成敌人。后来晴雯鼻塞更重,宝玉给晴雯擦鼻烟,但鼻烟盒里画着一个裸女,两肋还长着肉翅,这就是曲指曹家就是被这个风流女子所害,这个风流女子就是暗指李金桂,因为李金桂在承德是和雍正私通才生下乾隆的。“裸女身上的肉翅”就是暗指李金桂生了乾隆之后就高升了,离开承德飞到北京去了。
                            话说曹家和太子结娃娃亲并偷抱郡主的事,都是曹寅生前定下来的,如果有错也只是“小感冒”。但胡庸医却给晴雯开虎狼药,因为虎狼药是打胎的药,害的是晴雯的后代,这就是暗指雍正在迫害曹寅后代。前文坠儿被晴雯毒打,就是曲指金陵曹家被雍正查抄。后来坠儿被晴雯赶走,就是隐指曹家被雍正赶出金陵。
                            在大丫头中,晴雯的戏远没有袭人、平儿,鸳鸯多,她位居又副册之首的原因,就是在她背后有重要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作者想说,又不能明说的事。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4楼2017-05-22 23:36
                            回复
                              第十四回:抄检大观园
                              在《红楼梦》的七十三回里,傻大姐就是李金桂的化身,因为傻大姐是干粗活的丫头,李金桂是干粗活的宫女。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子石后边拣到“五彩香囊”,就是曲指跟雍正私通的李金桂发现了曹家偷抱郡主。其实“香囊”就是郡主的代称,因为郡主曾经给曹雪芹的堂兄绣过香囊。但书中说香囊上有一对裸男女的画面,这“一对裸男女”就是暗指雍正和李金桂,因为曹家偷抱郡主的事就坏在雍正和李金桂身上,所以作者在书中就把二人私通的丑事画在香囊上,并命名为“五彩绣香春囊”,其中的“五”就是暗指清五帝雍正。后来傻大姐把香囊交给邢夫人,就是曲指李金桂把曹家偷抱郡主的事告诉了雍正,因为邢夫人是主子身份,就影射一下皇帝。再把邢夫人跟傻大姐合并就是一个完整的李金桂,傻大姐是李金桂的前身,邢夫人此时就影射皇家主子的夫人李金桂,后来邢夫人告诉了王夫人,就更进一步曲演李金桂把曹家的秘密告诉雍正,因为王夫人的“王”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代称。后来抄检大观园搜查香囊,就是暗指雍正查抄江南曹家,其目的就是搜查郡主。但香囊上画的一对裸男女是作者的一步高棋,作者的意思是说:抄检大观园是因为这两个人,而江南曹家被抄也是因为这两个人。在抄检大观园的同时,也传来了江南甄家被抄的消息,而江南甄家就是江南曹家。在翻晴雯的箱子时,里面什么都没有,这是因为曹家事先得信,把郡主转移了。后来查出香囊是司棋表哥送给司棋的,而司棋就是作者的一粒政治棋子,这就是作者的一步高棋,因为此时的焦点不是香囊,而是香囊上的风流画,这是作者故意让雍正自己把自己的丑事曝光。
                              以上说的搜香囊,是暗写雍正查抄金陵曹家的目的就是暗中搜查郡主。但书中还说,邢夫人要找回“鸳鸯抗婚”时丢的面子,而邢夫人的家是宝玉的叔叔家,而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也受到了自己堂叔的诽谤。堂叔名叫曹宜,是曹寅的堂兄弟,自幼父母双亡,跟叔父曹玺生活,曹玺就是曹寅的父亲,也就是曹雪芹的太爷。曹宜成年后在曹玺手下当差,后来有人揭发他手脚不干净,曹玺就给他一笔钱,让他自立门户。大约在康熙六十年前后,曹宜看上了曹寅夫人的丫头,也就是书中的鸳鸯。“鸳鸯抗婚”连环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就是暗指曹宜求婚被拒绝。后来曹宜听说曹寅夫人把“真鸳鸯”嫁给了曹頫(曹雪芹之父),其实真鸳鸯就是曹雪芹的母亲。曹宜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真鸳鸯而怀恨金陵曹家,也恨曹雪芹的父亲跟他枪亲,因此他就在雍正面前说了一些坏话。
                              书中的贾蔷就是影射曹宜和一些贪官。十六回贾琏说贾蔷有“藏掖”,也是在暗指当年曹玺发现曹宜根苗不正。第九回说贾蔷被下人“造谣诽谤”,贾珍让他自立门户,这里不止一个故事,但其中的一个就是暗指曹玺打发曹宜。后来贾蔷挑拨茗烟大闹学堂就是暗指曹宜挑拨雍正生事。
                              要想解开《红楼梦》之谜,首先要把茗烟这个角色弄清楚,因为书中有很多故事涉及到茗烟。在《红楼梦》第十九回里茗烟和一个叫万儿的下等丫头私通,就是在影射雍正私通下等宫女李金桂,因为茗烟说:万儿娘生万儿的时候,梦见一匹锦布,上面有五色富贵不断头的万字花样。“五色”就是暗指清五帝雍正的色情,“富贵不断头的万字花样”就是指李金桂的丈夫雍正和儿子乾隆都是皇帝,将来孙子也是皇帝,这就是“万字不断头”,而“万”就是“万岁”,也就是皇帝的意思。因此茗烟就是在影射雍正,茗烟是宝玉的小厮,暗指雍正是曹家的小人,因为宝玉的侧面是曹家的代名词。而“锦布”就是暗指李金桂知道曹家偷抱郡主后,便以抓到曹家的把柄为由经常敲诈曹家,其中拿过曹家一百匹锦布。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9楼2017-05-23 00: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