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王/三皇子/殷宁佑/母妃宸贵妃/年十八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殷帝子嗣何其多,有效忠于朝廷的贤王,更有驰骋疆场的武者。可若是有风流者,唯一个殷宁佑罢。
临安王,殷帝第三子。好诗书典籍,更好饮酒作乐。一生意属文艺,并不愿沾染朝政。更有“鹤王”美称,意为闲云野鹤,是为风流。京城文人雅士聚集的“云阙阁”,也是为他所办。此生欲求美人,妻妾不计其数。算得圆满。
直至数十年后的某日,临安王去了。在满室的妻妾子嗣面前,他只道
“本王,终是可以殊途同归,殊途同归!”
是啊,多年的不复相见,多年的各执一方,或许已是陌路殊途,殊途同归。
〓
“皇上,三皇子殿下他……”
“溜走了?”
“是。”
这是十八之前的殷宁佑。皇家男儿,衣食无忧,却最“不学无术”。上能爬树翻墙,下能骑马狂飙。是让贵妃最为头疼的皇子。
而于帝君子嗣间,他是最受喜爱的。左一支不知从哪弄来的冰糖葫芦哄得妹妹们开心,右一个弯弓怂恿兄弟去捕猎打鸟。活脱脱一个顽童模样。
唯一人他从未说得一言,就是贞妃殿中的殷静姝。
似乎是个冷艳的妹妹,极少看她出殿,即便是出殿了也只是因事而出。
怪了。
〓
嫔妃间的恩怨他是知道的。然于宁佑,或是更喜用血浓于水来看待这些皇子公主。而不是需要时刻防着的天家子弟。殷帝寿宴的一支“青花悬想”,亦或是无意间撞见她的晨间苦读。许是他自己亦不明白,为何会越来越在意这个叫静姝的妹妹,明明同在皇城却生疏至此的妹妹。
〓
直至那年元宵,这是宁佑出世的第十八个年头,一副俏丽少年郎的好模样。他知晓父皇的意思,让这些皇子公主,到京城外游历一番,看看京城美景,盛世荣光。
照此,是十有八九要出宫的。一切一如从前,只是他撞到了一位女子。一位,带着面具,同是皇族的女子。
只可惜,这叫静姝的妹妹竟不认得自己。虽为失落,可两人同游,至少那夜是欢快的。
至那以后,许是有了理由接近静姝。她出殿送账本,他尾随其后。她出殿礼佛,他默然陪伴。或是某个月夜,她不如意之时弹奏的一曲,亦有宁佑吹笛复和。
再后来,他们渐渐熟了。静姝道,诚然想和众皇子一样啊,可母亲不是高位出身,弟弟还小也就罢了,她是贞妃的长女,一举一动他人唯恐揪出错来,索性远离。母亲也喊她装的温润些,马上为自己找个好人家人就好了。宁佑只是笑笑。
“我母妃入宫时,外祖家只是一个县令罢了。她还想让我当个太子呢。每次一说,我便跑,或者拿我弟弟们当令箭。”
静姝见状不对,连连示意停下。
“哎,我晓得你担心什么,没人听得见,就算父皇知道了,有什么呢。”
她深沉,他不羁。二者相合是多么好的一块良玉。许是他们都察觉到了,半年光景。或是月下对饮,街市玩乐,亦或是……他们在一起的事太多了,如梦如幻。
梦啊,终究是要醒的。
〓
新任吐蕃王上任,为表衷心,特来大殷国拜与殷帝。不想一眼钟情于静姝。怕身份不足以允,又言明愿永世于京城,以吐蕃为聘,至此为大殷所用。
这,真真是奇了。
贞妃觉着这事是极好的,而静姝呢?忽的,有种说不出的落寞。好容易喝个酩酊大醉将她唤出。好容易借酒说情,却被一巴掌打回。
她说,皇兄你醉了,回去罢。
她说,吐蕃王是才俊,怎会不嫁,红衣嫁妆都备好了,自己不知有多么欢喜。
宁佑说,好啊,皇兄逗你开心来着。
后来,许是静姝唤人将他送回的,这也是自相识起,头一次真正以兄妹相称。
可以后的岁月里,也只能说兄妹了。
宁佑记得,最后她说
“你记着,人各有志,殊途同归。”
〓
是宁佑先成的婚。
许是宸贵妃发现一丝端倪,如终日描绘的女子丹青,终日书写的静姝二字。
他仍然是那个顽劣模样,贵妃质疑,他说
“妹妹出嫁,我怕父皇伤怀,练好一副丹青再由母妃赠予,岂不是美事。”
这理由固然好,却没有入府娶妻来的痛快。
他们间到底是何样的感情呢,现下宁佑觉着,许是自己自作多情了。或许,从未爱过。
是啊,不过兄妹罢了,永远的兄妹。
既如此,便无情。
〓
后来别的皇子问,哎,兄弟,混这么久,妻妾如此多,可有挚爱?
“有啊,”临安王长袖一甩,翩然一笑。
“我的正王妃贤良淑德,侧妃举止端庄,我的一众妻妾风姿百态,没有那个本王要辜负的。”
“……”
〓
办文社,抱美人,不留心于朝政,这许是他殷宁佑所求。岁月静好,美酒好诗,此生足以。
〓
临安王弥留之际突然惊醒,这是梦还是人世?
这还是十八岁的临安王,此刻他说
“今朝有酒今朝醉!”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殷帝子嗣何其多,有效忠于朝廷的贤王,更有驰骋疆场的武者。可若是有风流者,唯一个殷宁佑罢。
临安王,殷帝第三子。好诗书典籍,更好饮酒作乐。一生意属文艺,并不愿沾染朝政。更有“鹤王”美称,意为闲云野鹤,是为风流。京城文人雅士聚集的“云阙阁”,也是为他所办。此生欲求美人,妻妾不计其数。算得圆满。
直至数十年后的某日,临安王去了。在满室的妻妾子嗣面前,他只道
“本王,终是可以殊途同归,殊途同归!”
是啊,多年的不复相见,多年的各执一方,或许已是陌路殊途,殊途同归。
〓
“皇上,三皇子殿下他……”
“溜走了?”
“是。”
这是十八之前的殷宁佑。皇家男儿,衣食无忧,却最“不学无术”。上能爬树翻墙,下能骑马狂飙。是让贵妃最为头疼的皇子。
而于帝君子嗣间,他是最受喜爱的。左一支不知从哪弄来的冰糖葫芦哄得妹妹们开心,右一个弯弓怂恿兄弟去捕猎打鸟。活脱脱一个顽童模样。
唯一人他从未说得一言,就是贞妃殿中的殷静姝。
似乎是个冷艳的妹妹,极少看她出殿,即便是出殿了也只是因事而出。
怪了。
〓
嫔妃间的恩怨他是知道的。然于宁佑,或是更喜用血浓于水来看待这些皇子公主。而不是需要时刻防着的天家子弟。殷帝寿宴的一支“青花悬想”,亦或是无意间撞见她的晨间苦读。许是他自己亦不明白,为何会越来越在意这个叫静姝的妹妹,明明同在皇城却生疏至此的妹妹。
〓
直至那年元宵,这是宁佑出世的第十八个年头,一副俏丽少年郎的好模样。他知晓父皇的意思,让这些皇子公主,到京城外游历一番,看看京城美景,盛世荣光。
照此,是十有八九要出宫的。一切一如从前,只是他撞到了一位女子。一位,带着面具,同是皇族的女子。
只可惜,这叫静姝的妹妹竟不认得自己。虽为失落,可两人同游,至少那夜是欢快的。
至那以后,许是有了理由接近静姝。她出殿送账本,他尾随其后。她出殿礼佛,他默然陪伴。或是某个月夜,她不如意之时弹奏的一曲,亦有宁佑吹笛复和。
再后来,他们渐渐熟了。静姝道,诚然想和众皇子一样啊,可母亲不是高位出身,弟弟还小也就罢了,她是贞妃的长女,一举一动他人唯恐揪出错来,索性远离。母亲也喊她装的温润些,马上为自己找个好人家人就好了。宁佑只是笑笑。
“我母妃入宫时,外祖家只是一个县令罢了。她还想让我当个太子呢。每次一说,我便跑,或者拿我弟弟们当令箭。”
静姝见状不对,连连示意停下。
“哎,我晓得你担心什么,没人听得见,就算父皇知道了,有什么呢。”
她深沉,他不羁。二者相合是多么好的一块良玉。许是他们都察觉到了,半年光景。或是月下对饮,街市玩乐,亦或是……他们在一起的事太多了,如梦如幻。
梦啊,终究是要醒的。
〓
新任吐蕃王上任,为表衷心,特来大殷国拜与殷帝。不想一眼钟情于静姝。怕身份不足以允,又言明愿永世于京城,以吐蕃为聘,至此为大殷所用。
这,真真是奇了。
贞妃觉着这事是极好的,而静姝呢?忽的,有种说不出的落寞。好容易喝个酩酊大醉将她唤出。好容易借酒说情,却被一巴掌打回。
她说,皇兄你醉了,回去罢。
她说,吐蕃王是才俊,怎会不嫁,红衣嫁妆都备好了,自己不知有多么欢喜。
宁佑说,好啊,皇兄逗你开心来着。
后来,许是静姝唤人将他送回的,这也是自相识起,头一次真正以兄妹相称。
可以后的岁月里,也只能说兄妹了。
宁佑记得,最后她说
“你记着,人各有志,殊途同归。”
〓
是宁佑先成的婚。
许是宸贵妃发现一丝端倪,如终日描绘的女子丹青,终日书写的静姝二字。
他仍然是那个顽劣模样,贵妃质疑,他说
“妹妹出嫁,我怕父皇伤怀,练好一副丹青再由母妃赠予,岂不是美事。”
这理由固然好,却没有入府娶妻来的痛快。
他们间到底是何样的感情呢,现下宁佑觉着,许是自己自作多情了。或许,从未爱过。
是啊,不过兄妹罢了,永远的兄妹。
既如此,便无情。
〓
后来别的皇子问,哎,兄弟,混这么久,妻妾如此多,可有挚爱?
“有啊,”临安王长袖一甩,翩然一笑。
“我的正王妃贤良淑德,侧妃举止端庄,我的一众妻妾风姿百态,没有那个本王要辜负的。”
“……”
〓
办文社,抱美人,不留心于朝政,这许是他殷宁佑所求。岁月静好,美酒好诗,此生足以。
〓
临安王弥留之际突然惊醒,这是梦还是人世?
这还是十八岁的临安王,此刻他说
“今朝有酒今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