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疑 火 葬
高明海(文档180)
我们大家都知道,“施行火葬”是目前殡葬改革的大趋势。
那为什么要施行火葬而摒弃土葬?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很有必要来说说我们传统的土葬流程,看看其中到底存在哪些值得我们摒弃的因素。
我们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殡葬方式,都是将死者遗体用木棺装殓,然后找一自认为是风水宝地的去处,再精心修葺一番,然后将棺木置于其中使其成为一座像模像样的坟茔,以便后人祭奠。
在这个过程中,棺木的材质要好且造型要考究;在吊唁期间为了追求场面宏大也是一味地大操大办,似乎还觉得越喧闹就越好;安葬死人的坟茔也是经过精心考虑施工垒砌的。主人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觉得对得起故去的人,也才觉得自己更加体面。
这样看来,传统的殡葬主要弊病在于浪费木材、渲染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占用土地;事后后人到坟地祭奠时又还得燃放鞭炮、焚烧香蜡纸烛。这的确是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且在燃放鞭炮、焚烧香蜡纸烛时还极易引发山火而造成更大的灾难!
很显然,这是一种极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所以国家才倡导予以改革。
就目前来说,禁止丧家自办棺木入殓,而必须统一到殡仪馆吊唁,统一到殡仪馆火化,统一将骨灰盒安葬在公共墓地。
在这个过程中,不用棺木入殓而将人体火化是殡葬改革的两大主要内容。随之而来的好处,好像还有集中吊唁就不再扰民了,采用骨灰盒统一安葬在公共墓地就不再占用大量土地了,等等。
但现在的问题是,好像殡仪馆仍然会存在操办宴席与集中燃放鞭炮和焚烧香蜡纸烛的现象,只是远离了城区规模小了些罢了。但那骨灰盒也不便宜,一个与17吋电脑屏幕大小的骨灰盒要价也得三五百甚至是千儿八百的;要说那公墓的墓地就更不便宜啦,一块约为一个平方的墓地售价得一两万甚至更高!
这样看来,摒弃棺葬实施集中火化后唯一的好处好像就只剩下“节约木材”这一点了!人死了总得要有人上前操办,总得要举行一定的吊唁仪式,总得要操办宴席与燃放鞭炮和焚烧香蜡纸烛,只是规模小一些,但骨灰盒仍然还得要买墓地进行安放,仍然还得占用土地。这样算下来,操办一台丧事所需经费,也不一定就比传统棺葬方法少到哪去!
什么叫火葬?简言之,就是把人那诺大的尸体付之一炬,最后仅留下烧不尽的那些主体灰质骨架。
我们又来看火葬是怎么进行的,现在的主要方法就是,当尸体被推进焚化炉膛里后,操作员只要按动按钮,焚化炉里的自动装置就立即将尸体进行钢刀剖肚肢解以防尸体内账在燃烧时发生爆裂喷溅。这个过程以后,相关的自动装置就会向尸体喷发天然气或煤气,并加以适量地氧气并点火。除了点火是一次性以外,那喷发天然气或煤气和氧气都是要不断地进行着的。这就是死者亲友即便是在焚烧厅焚烧炉门四五米的距离之外,仍然能够听得到炉膛内发出的轰轰声并伴随着一系列爆裂声的缘故。一般地说,焚烧一具尸体需要四五十分钟再加冷却共耗时一小时左右。一具成人的尸体约50——80公斤不等,焚烧后就只剩一部分主体骨架,其总量也不过三五公斤。那么,一大具尸体到哪去了?毫无疑问,都在整个焚烧过程中,花为烟气通过烟道排入大气中去了。
但是我们只要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感到把人体焚烧其实是一个极为不科学的方法,要是站在地球发展史的高度去看,这更是一种自然资源极大的浪费现象。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现代地质学普遍认为,我们人类所用的石油、天然气或煤炭等自然资源,都是地球上包括植物、动物在内的一切生命体衰败死亡后,通过腐败变质、降解沉积等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的演变而来的,只是这个过程太漫长,我们不能直接感受或观察得到而已,但这却是被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那么,我们人类既然来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我们死后为什么就不能深埋于大地回归于自然而一定要焚烧掉呢?而且,现在地球上的入口有七十亿之众,光我们国家也有十几亿啊!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又是什么?我们应该从回归于自然、造福于后代这一点去想想。
所以,我才说火葬是不可取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但是现在问题又来了,这不是又与我们目前大力倡导的摒弃棺葬实施火葬的方法相悖了吗?
就我们目前的殡葬改革,主要讲的就是摒弃自主土葬而集中到殡仪馆操办,将尸体焚烧后用骨灰盒统一安葬。在这个过程中,还列举了传统土葬的坟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等等诸多弊端。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殡葬改革后把骨灰盒统一安葬,仍然还是要占用土地,只是规模小了而已。
我认为,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殡葬改革的主体思路,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我们把殡葬改革的思路立足于“统一操办与塑棺深埋”这两点上就行了。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丧家办理丧事必须统一到殡仪馆集中操办,但遗体不再焚烧,而是使用由殡仪馆提供的塑料棺椁入殓,统一安葬于殡仪馆指定的位置,且必须深埋于两米以下的地底下,安葬过塑棺的地面一律不允许垒砌坟茔,即不留痕迹,再在上面栽上一两棵树苗。这样,坟山就是林区,林区就是坟山。
简言之,就是今后逝者家属不用找坟茔祭奠了。
今后的每年清明,家人不再上山林而改在家中进行祭奠。因为现在的影视设备是家家都能自行解决的。祭奠时,挂上逝者的遗像,或是在荧屏上播放逝者图片或视频,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这样还起到了逝者“音容宛在”的极佳效果。同时又从根本上消除了在林区燃放鞭炮、焚烧香蜡纸烛引发山火的重大隐患。
至于说塑棺问题可以这样解决,这种统一的塑棺制成品,可选用厚度为3——4厘米易于降解的塑料板材。其内深、宽各为50厘米,内长度为160、180、200、220厘米的各种规格,供丧家依据逝者的体型予以选用。
之所以要改用塑料棺椁的理由是,塑料易降解,人的尸体更易降解,深埋于地底下,都降解了就回归自然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只要我们把观念改过来,那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了。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丧家可以提出保留一份逝者的DNA单子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必须遵循自愿原则而不宜强求。
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的骨灰盒公墓墓地的价格贵得惊人,这是必须提醒政府予以注意的!理由是,由于逝者的塑棺是深埋于两米以下的地底深处,地面只栽树而不留坟茔标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占用土地问题!既然丧家没有占用土地,那么殡仪馆就没有理由向丧家收取“公墓”费了。
值得说明的是,现在的殡仪馆一般都是承包方式,政府应该严格把好塑棺价格关,一般每具塑棺维持在三四百元即可。不要让殡仪馆以死人要挟活人,不要再让人“死不起”就行了!
(2017年5月3日)
高明海(文档180)
我们大家都知道,“施行火葬”是目前殡葬改革的大趋势。
那为什么要施行火葬而摒弃土葬?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很有必要来说说我们传统的土葬流程,看看其中到底存在哪些值得我们摒弃的因素。
我们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殡葬方式,都是将死者遗体用木棺装殓,然后找一自认为是风水宝地的去处,再精心修葺一番,然后将棺木置于其中使其成为一座像模像样的坟茔,以便后人祭奠。
在这个过程中,棺木的材质要好且造型要考究;在吊唁期间为了追求场面宏大也是一味地大操大办,似乎还觉得越喧闹就越好;安葬死人的坟茔也是经过精心考虑施工垒砌的。主人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觉得对得起故去的人,也才觉得自己更加体面。
这样看来,传统的殡葬主要弊病在于浪费木材、渲染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占用土地;事后后人到坟地祭奠时又还得燃放鞭炮、焚烧香蜡纸烛。这的确是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且在燃放鞭炮、焚烧香蜡纸烛时还极易引发山火而造成更大的灾难!
很显然,这是一种极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所以国家才倡导予以改革。
就目前来说,禁止丧家自办棺木入殓,而必须统一到殡仪馆吊唁,统一到殡仪馆火化,统一将骨灰盒安葬在公共墓地。
在这个过程中,不用棺木入殓而将人体火化是殡葬改革的两大主要内容。随之而来的好处,好像还有集中吊唁就不再扰民了,采用骨灰盒统一安葬在公共墓地就不再占用大量土地了,等等。
但现在的问题是,好像殡仪馆仍然会存在操办宴席与集中燃放鞭炮和焚烧香蜡纸烛的现象,只是远离了城区规模小了些罢了。但那骨灰盒也不便宜,一个与17吋电脑屏幕大小的骨灰盒要价也得三五百甚至是千儿八百的;要说那公墓的墓地就更不便宜啦,一块约为一个平方的墓地售价得一两万甚至更高!
这样看来,摒弃棺葬实施集中火化后唯一的好处好像就只剩下“节约木材”这一点了!人死了总得要有人上前操办,总得要举行一定的吊唁仪式,总得要操办宴席与燃放鞭炮和焚烧香蜡纸烛,只是规模小一些,但骨灰盒仍然还得要买墓地进行安放,仍然还得占用土地。这样算下来,操办一台丧事所需经费,也不一定就比传统棺葬方法少到哪去!
什么叫火葬?简言之,就是把人那诺大的尸体付之一炬,最后仅留下烧不尽的那些主体灰质骨架。
我们又来看火葬是怎么进行的,现在的主要方法就是,当尸体被推进焚化炉膛里后,操作员只要按动按钮,焚化炉里的自动装置就立即将尸体进行钢刀剖肚肢解以防尸体内账在燃烧时发生爆裂喷溅。这个过程以后,相关的自动装置就会向尸体喷发天然气或煤气,并加以适量地氧气并点火。除了点火是一次性以外,那喷发天然气或煤气和氧气都是要不断地进行着的。这就是死者亲友即便是在焚烧厅焚烧炉门四五米的距离之外,仍然能够听得到炉膛内发出的轰轰声并伴随着一系列爆裂声的缘故。一般地说,焚烧一具尸体需要四五十分钟再加冷却共耗时一小时左右。一具成人的尸体约50——80公斤不等,焚烧后就只剩一部分主体骨架,其总量也不过三五公斤。那么,一大具尸体到哪去了?毫无疑问,都在整个焚烧过程中,花为烟气通过烟道排入大气中去了。
但是我们只要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感到把人体焚烧其实是一个极为不科学的方法,要是站在地球发展史的高度去看,这更是一种自然资源极大的浪费现象。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现代地质学普遍认为,我们人类所用的石油、天然气或煤炭等自然资源,都是地球上包括植物、动物在内的一切生命体衰败死亡后,通过腐败变质、降解沉积等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的演变而来的,只是这个过程太漫长,我们不能直接感受或观察得到而已,但这却是被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那么,我们人类既然来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我们死后为什么就不能深埋于大地回归于自然而一定要焚烧掉呢?而且,现在地球上的入口有七十亿之众,光我们国家也有十几亿啊!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又是什么?我们应该从回归于自然、造福于后代这一点去想想。
所以,我才说火葬是不可取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但是现在问题又来了,这不是又与我们目前大力倡导的摒弃棺葬实施火葬的方法相悖了吗?
就我们目前的殡葬改革,主要讲的就是摒弃自主土葬而集中到殡仪馆操办,将尸体焚烧后用骨灰盒统一安葬。在这个过程中,还列举了传统土葬的坟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等等诸多弊端。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殡葬改革后把骨灰盒统一安葬,仍然还是要占用土地,只是规模小了而已。
我认为,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殡葬改革的主体思路,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我们把殡葬改革的思路立足于“统一操办与塑棺深埋”这两点上就行了。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丧家办理丧事必须统一到殡仪馆集中操办,但遗体不再焚烧,而是使用由殡仪馆提供的塑料棺椁入殓,统一安葬于殡仪馆指定的位置,且必须深埋于两米以下的地底下,安葬过塑棺的地面一律不允许垒砌坟茔,即不留痕迹,再在上面栽上一两棵树苗。这样,坟山就是林区,林区就是坟山。
简言之,就是今后逝者家属不用找坟茔祭奠了。
今后的每年清明,家人不再上山林而改在家中进行祭奠。因为现在的影视设备是家家都能自行解决的。祭奠时,挂上逝者的遗像,或是在荧屏上播放逝者图片或视频,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这样还起到了逝者“音容宛在”的极佳效果。同时又从根本上消除了在林区燃放鞭炮、焚烧香蜡纸烛引发山火的重大隐患。
至于说塑棺问题可以这样解决,这种统一的塑棺制成品,可选用厚度为3——4厘米易于降解的塑料板材。其内深、宽各为50厘米,内长度为160、180、200、220厘米的各种规格,供丧家依据逝者的体型予以选用。
之所以要改用塑料棺椁的理由是,塑料易降解,人的尸体更易降解,深埋于地底下,都降解了就回归自然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只要我们把观念改过来,那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了。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丧家可以提出保留一份逝者的DNA单子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必须遵循自愿原则而不宜强求。
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的骨灰盒公墓墓地的价格贵得惊人,这是必须提醒政府予以注意的!理由是,由于逝者的塑棺是深埋于两米以下的地底深处,地面只栽树而不留坟茔标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占用土地问题!既然丧家没有占用土地,那么殡仪馆就没有理由向丧家收取“公墓”费了。
值得说明的是,现在的殡仪馆一般都是承包方式,政府应该严格把好塑棺价格关,一般每具塑棺维持在三四百元即可。不要让殡仪馆以死人要挟活人,不要再让人“死不起”就行了!
(2017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