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吧 关注:6,545贴子:39,767

回复:春秋战国时期色彩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丝织品:春秋战国时期,农村种桑植麻,纺纱织造,染织工 艺已有较高水平。最为重要的战国时期丝织品出土物是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发现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5-28 08:45
回复
    其织法多样,色彩纹样丰富多彩。锦的色彩有朱红、暗红、黄、深棕、浅棕、褐色等。在《龙凤虎纹绣衣》中,用褐色和金黄色各绣一龙凤,虎身 为红百相间,罗地为浅棕色,绣物斑斓华丽,色彩绮丽。在《塔形纹锦》中,有土黄和 浅棕、深棕、朱红色,花纹多变,色彩缤纷。概括其色彩主要为:朱红、暗红、黄、土黄、浅棕、深棕、褐等色。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5-28 08:45
    回复
      4、陶器:彩绘陶是战 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主要是用作明器,作为陪葬用的。陶胚有灰、褐两色,灰胎多用黑线和红彩彩绘;褐胎多先施白或黄粉,然后多绘以红色花纹。色彩上,以红、黄和黑、白、灰的交替使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5-29 11:27
      回复
        5、服装:在漫长的中 国古代社会里,平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被统治、被奴役的地位。在周代有了冠服制度后,服饰色彩也有了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春秋时期,孔子把色彩分为正色、杂色、美色、恶色,这些颜色不能随便混淆。青、赤、黄、白、黑为正 色,象征者高贵,是礼服的色彩。绀(红青色)、红(赤之浅色)、缥(淡青色)、紫、流黄是间色,象征着卑贱,只能为便服、内衣、妇女和平民的服色。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05-29 11:29
        回复
          记载“齐桓公好紫衣”,由于紫色具有稳重、华贵的特征,后一直上升为富贵的色彩。春秋战 国时期,在服装上的明显变化是深衣的盛行和胡服的出现。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5-29 11:30
          回复
            6、彩妆:从文献的记载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彩妆之风。根据《战国策》“郑国之女,粉白黛黑”,《楚词》“粉白黛黑施芳泽”的记载,说明战国时期,妇女已着妆 了。以白粉涂在面肤上,称为“白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05-31 09:57
            回复
              战国时期的陶俑,其脸部有敷粉、画眉及红妆的使用,表明那时的妇女已开始使用胭脂红妆了。画眉之风亦现,材料以黛为主,有石黛和青黛。并有点唇的习俗。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色彩状况是以天然色与人工色两大色系为主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7-05-31 09:58
              回复
                也充分体现了在运用天然材质的质地美时,人们已可以很成功地挖掘表现出青铜色、红铜色、金色、银色、绿松石、各种宝石色、玉色等天然材质自身内在的美。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 美的智慧。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7-05-31 10:00
                回复
                  同时,勤劳灵巧的人类也创造出许多第二自然的人工色彩。自然色有种出自天然、巧夺天工、神秘瑰丽的美;而人工色彩或华丽溢彩、或清新沉着、有种朴实的华美。总之,无论天然色还是人工色,都是人类认识、利用、创造自然的结 果;都是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结果;都体现了人类智慧创造灿烂文明的丰厚成果。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7-05-31 1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