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来吧 关注:44贴子:2,266
  • 2回复贴,共1

活死人之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古至今,不论地域或是人种的差别;每个民族都相信死后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哪里可以说是阳世的翻版。亡者,更像是去搬到阴间居住一样;所以,那些富贵人的阴宅——坟墓中;也就堆满了金玉珍宝。只是如此之举,非但不能使得亡者安息;反而引来了无时无刻不窥测徘徊的盗墓者。

自从孔夫子倡导在陵墓上封土植树,以便寻陵祭祖之后;封土堆就成了绝好的招牌。其高大与否,则明示了亡者生前的地位与陪葬物事的多寡;这些埋藏起来的富贵,便催生了最早的盗墓者。

古人敬天地畏鬼神,而打搅逝者的阴宅更是罪大恶极;是以历朝历代皆斩立决。但是财富的诱惑,足以使贫穷的生者铤而走险;并更加隐秘的展开行动。比如先秦时,就出现了以建屋居住为掩护;暗掘地道图利的事情。

皇浦谧曾说:“自古即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冢也。”究其原因,厚葬风行实乃祸首。

骊山的始皇陵,封土高如山岳;相传其地宫穿三泉,以铜为椁,水银做江河;其中设日月星辰,以机关驱动;布局及其宏大。如此丰厚的宝藏,自然是盗墓者的首选;只是由于其封土层太过高深,才幸免遇难;只留下遍布始皇陵周遭的各个朝代的盗洞。

帝王们虽然避讳今后可能会被戮尸抛棺,不过为了证明自己身份显赫,仍不惜余力的厚葬。即如一代英主李世民,表面上也说:“为帝王者,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朕之陵,不藏金玉,皆用瓦器。”似乎是很开明的。但实际上昭陵被盗掘时,出珍宝无数;也算是不能免俗吧。

说道这里,有一人不得不提;那便是臭名昭著的“盗墓将军”温韬。其人悉发关中一带的唐诸陵,太宗墓就是毁于其手。唯一免于劫难的,是乾陵。

武则天生前才智高绝,死后仍是不好对付。其和高宗合葬的乾陵,依托山体开凿而成;山石缝隙间以铁条贯穿连为一体,再灌注铅汁铁水,可说是固若金汤;令温韬只能望山兴叹。 


1楼2008-12-09 22:05回复
    到了东汉末期,时局动荡,盗墓也成为了半公开的行为。比如董卓、孙权等都曾发掘陵墓,劫取珍宝。但要说最出名的,莫过于曹操曹孟德也。

    为了破棺取宝,他公然设立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专职盗墓;其后更是亲自参与盗发梁孝王墓,可谓胆大包天矣。不过或许正是有了盗墓的经历,使曹操明了阴宅难保的道理,所以才提出薄葬,不封不树的。

    历史上能与曹操相提的,似乎只有金朝扶持的齐了。刘豫也设立了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对两京陵墓大肆破坏;行为令人发指。

    不过某些时候,经官方默许的盗墓,并不就是为了财宝;比如杨琏真伽。此君公然开挖南宋皇陵,掠获珍宝之外,还将理宗尸身倒挂以获取水银;并将其头骨制成法器。为了达到厌胜的目地,他还将诸皇尸骨集中,加以牛马骨骸;建塔以示威压。

    相对军阀没而言,民间的盗墓必须掩人耳目;所以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比如著名的土夫子,不但能熟练分辨五花土和生土,还可以根据“铜线”来推断陵墓的年代和位置分布。子弹库楚帛书,就是长沙一带的土夫子盗掘出流失国外的。

    另外一个著名的盗墓群体在洛阳。因其为历代古都,丰碑高冢、帝王陵墓比比皆是。动荡之时,盗贼常黄昏聚集,持械举火,肆意挖掘;邙山墓群的破坏、大量珍贵文物的损毁、珍宝的外流;便是这些贼子所为。

    面对或明或暗的威胁,墓主们自然不甘;于是各种方法应运而生。比如杀死工匠保密、自来石、拐子钉、月牙城等等,都是亡者的自保之术。

    这场活人与亡者的博弈,直到了今天仍未结束;死人之地仍然被贪婪的生者所关注。一件二十年前可以值数万元的陶俑,现在只有几千元的价格;可想而知多少文物被盗卖了。

    盗墓是丑陋的,也需要更多的关注;才能斩断魔手!


    2楼2008-12-09 22:06
    回复
      2025-05-11 01:57:14
      广告
      360行、行行出状元,盗墓虽然也是一种职业(不正当的职业)但是破坏文物和他人的财产安全这是国家所不禁止的。
      无可你说的没错盗墓是丑陋的,也需要更多的关注;才能斩断魔手! 
      支持!!


      IP属地:福建3楼2008-12-10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