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0,844贴子:351,719
  • 10回复贴,共1

中庸吧没高人,在这里求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察乎天地”,总感觉朱子的解释是错误的。哪位有更好的见解?


IP属地:江西1楼2017-05-15 20:15回复
    个人感觉朱子的中庸章句解释这段话很好,道广大精微,隐于万物之内,众人都可能得道,愚夫愚妇与圣人一样,在体道悟道上并无差别,只是程度境界不同。圣人即使己得道,也还有不能尽知尽能的地方,所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仍需上下周边体察践行。“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虽是不同景象,但所蕴含的道是同一的。儒家讲究推己及人,践行中庸之道,自然就有了个起始开端以至广大精微。这个开端就如同自身最亲近的夫妇关系,广大精微就是察乎天地。中庸之道在夫妇关系和万物万象中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时”“位”的不同中庸之道所呈现的貝体情景才有差别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15 22:03
    回复
      这是没有成为君子前的感受,成了就不是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5-16 12:52
      回复
        对于儒学,这里不会有高人水平比朱子高


        IP属地:广东4楼2017-05-16 13:03
        回复
          君子之道,不以昭而明,不以勤而得,不以为而成,不以思而中。为其志一心静,神清智澄也。故居下而能高,处近而能远。以微而着,以费而安,无所容于心,而无不善其事,此道之所为然也。故求之者或不足,而得之有余。为之者或无功,而静者必得。道有所终始,事有所难易,昭晦直曲之间,而道存焉。故言人道必归于天,天道之见,必征诸人,合而参之,自达其理。执而求之,不知其途。故易知者,中寓难知。易为者,终有难成,此贵乎通也。夫妇之愚,可知能行,其易也。圣人不知不能,其难也。而所谓圣人不知者,果夫妇之愚所知耶。圣人不能者,果夫妇之愚能行耶。盖天地之道,顺其途则易,求其故则难,此天道之不可以言着也。人之性灵,生而同也,而智愚辨焉。人之知技,生而习也,而贤不肖殊焉。为其气之偏全,数之广狭,量之多寡,境之良否,不一也。故语其粗,众人皆能知之。语其精,圣智亦有不知。此道之不可尽,言之不可穷,行之不可矜,智之不可夸也。故君子知之,则费而隐。以潜其神,以休其力,以厉于平昔。而不争一时之能,以蓄于终身,而不奋一晌之智,此为顺乎天而应乎道,以成其德者也。天下之大,物类之庶,行与言之不可易也。故庸行必谨,庸言必信,天道之不可言,不可为,即因是也。故君子之道,先慎乎言行。慎言而后可以语天,慎行而后可以为道。天之难知,道之难明,非通其故,孰能喻之。故曰,语大天下莫载,语小天下莫破也。是故君子求之至中,而不驰于外。图之至近,而至于远。取之至易,而至于难。以庸言庸行,而尽天地之道,此所谓费而隐者也。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正可见静动之机,神明之至,由至中至常,推而尽乎无量无数。非达道者,孰能知之?故曰上下察也。君子造端夫妇,近取诸身也。察乎天地,远包无外也。极其所至,岂但察天地哉。故中庸之道,致用不穷。而中庸之行,始于至近至易者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5-16 14:14
          收起回复
            此节承上庸德之行数语,以明中庸之道,至精至详,为求其至中。故不足必勉及及之,有余不敢尽也。即前所谓智贤过之,愚不肖不及,皆失中庸。本节夫妇之愚,可以知行,即不足,勉之足。圣人之智,有所不能知行,即有余,不使之尽,皆以志乎中庸为止。中庸者,道之至也。达乎中庸,则无不达。故愚智同也,贤不肖同也。失中庸,则失道。得中庸,则得道。但以中庸为辨,不宜问其智愚贤不肖也。故君子之道,只在中庸。有余不及,皆非道也。费者,言其功用之大。隐者,言其取德之近。无非求其毋过不及,以适中庸耳。
            又曰,中庸之道,以至中至易为本。其用力在近,而致功则远。作始至易,而成德则大。斯所谓卷之退藏于密,放之弥六合者也。夫子所讲,全是此义。鸢飞鱼跃,尽于上下,即后之人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及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之意。皆言道之功用,无所不包,而致之也。则自切近,即造端夫妇是也。夫妇者,不仅指和顺言,为承上文夫妇之愚之不肖而来,以形容事之至近至易而已。盖夫妇之知能极狭,其施布极浅,非有难能难知者存,而大道由此寓焉。大道本非难知难能,而极其用,则有不可知,不可能。以人之知能,不足以尽天地之玄妙也。然天地之玄妙,亦非绝不可知,不可能,须视其智力所及耳。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就人言之,故皆失中庸。而就道言之,本无智愚贤不肖之分,更无过不及之差,实至平等者。能明此中理义,而后明道,而后明为道之方,与人事之所先,天道之所本,不复捍格不通也。通矣,而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智慧神通,莫不由通字见来。而其始,莫不由至静至清中求到。此即彻上下之谛,亦即中庸之教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5-16 14:16
            回复
              以上两楼真知灼见,阐发中庸之道,启迪人的灵性一二。如果是楼主本人的见识,则又函养了一个儒学大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5-16 22:13
              回复
                对与错,好与恶,既对立又共存,楼主觉得错,其实楼主看不穿,看不穿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5-19 16: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