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者,京州太守也,喜言钱粮事。其身寒微,科举入仕。初为汉东刺史赵立春主簿,立春观之良久,曰“能”。
改开十五年,任金山县丞。时金山有三杰,曰县令易学习,县丞李达康,僚属王大路。三人立志振民富县。达康性急,为先锋,征徭筑路。民穷迫,命相抵,死。达康领罪。县令易公曰:“达康,干将也,吾不如。况身为县公,当领此罪。”遂左迁他县,革职王大路,以全达康。达康谢之无所语,时王大路从商,达康易公以银资之。
代表四年,达康升吕州巡抚,与太守高育良不睦,几同水火。时刺史立春子瑞龙欲于吕州湖中建酒肆。达康曰:“此污水源,乃害百姓也,不允。”立春曰:“此能吏,然不为己用,惜哉。”谓左右曰:“达康刚猛,育良持重,吕州富庶,宜持重,达康不如育良也。”迁林城太守。育良准酒肆。
荣辱二年,达康知林州。曰:“为官不言钱粮,百姓何以富足。此来林州,只为富民。”乃兴修新区,引天下资;新辟一区,方圆十里;寥寥数年,林城富足。百姓僚属均赞之曰能。达康亦自得。
初,达康欲成事,遍寻诸吏。因行事果决霸道,君子不能容,乃用小人,小人逐利,羁绊达康。荣辱三年,小人事发,巨贾逃遁,一朝空城。达康为之困,时育良已为汉东长史。
荣辱七年,达康迁京州太守,汉东别驾。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达康虽受顿挫,亦不忘钱粮事。至京州,欲效林城旧事,辟田富民。时有能吏丁义珍者,颇具才干,然性贪鄙,达康遍寻无所用,嘱之再三托之。义珍感言曰:“某,太守替身耳。”然事未成而身先败,国梦三年,京师御史台侯御史密令汉东法曹陈海捉拿,谋事不密,义珍远遁海外。达康不自醒,反责属下未尽监督之责。另有属下孙连城者,心怀宇宙,不愿劳心。达康辱之“懒政无为,白吃干饭”。
达康妻欧阳氏,州府钱库副使,柔情女也。性高傲,往年追者如云,达康以身入海,得海蛎半袋,欧阳氏大悦,结为夫妇。后达康勤政,夜归甚完,其妻恨恨,曰:“痴汉不解风情,玉体空守闺房。”常悻悻不悦,日久分居,形同陌路。有一女,居之海外。
国梦年间以来,庙堂反贪甚急。达康外有义珍贪赃远遁,内有欧阳贿案渐明,心不自安,白新任刺史沙瑞金。瑞金邀之驭马林城,意气风发,如桓公管仲故事,人言“沙李配”。驭马稍歇,沙公曰:“汝事吾已知之,既无恩义,君当速决。”
时李高争权,高育良以义珍、欧阳事白沙公。曰:“达康善用小人,妻亦有贿闻,不宜当大位,明公速决。”
沙公曰:“大才难遇,达康可用,诫之可也。”未几,沙公调易公学习监之。
高育良欲升门生祁同伟。祁同伟者,汉东按察使也。论及此人达康甚鄙夷,曰:“此生小人,随刺史立春祭祖,跪而哭之,其声甚悲,若丧父母,众皆尬之,为天下羞,断不可用。”育良曰:“此生性情中人,触景生情,哭天下父母,犹又未可。况哭他人父母,有国法禁乎?”
事在《祈同伟传》。
二公凡此种种,相恨已久。
京城侯御史,乃达康之仕途救命恩人。
国梦三年,欧阳氏事败,急告达康休妻。事毕。
欧阳氏曰:“昔日之情,今已断绝,欲往海外,恐今生无缘再见,可否专车载而送之?”
达康追思以往,愧曰:“可!”
御史左右侦之,报曰:“太守亲送夫人,追否?”
御史曰:“安敢以太守废法,追!”
众人扬鞭,抄近路截之。
达康属怒,斥御史曰:“汝等劫持太守车架,不惧太守怒乎?”
左右皆惊,侯御史笑曰:“太守胸怀大局,吾料其必安坐车中。”
左右拿下夫人,达康果不动。然以冷眼窗视之,众人皆寒。
刺史沙公闻之,抚额赞曰:“达康不废,侯御史之功也,当谢之。”
达康怒良久,方才悟。叹曰:“侯御史救我矣”。
达康妻自有《欧阳菁传》。
太史公曰:达康者,钱粮之吏也。貌奸而忠,独断利民,勤政惜羽,不擅声色,百姓喜而亲朋患。虽长囿于小人,然终不失大义。百姓谚曰:“达康莫俯首,钱粮将欲丢;达康莫独泣,小人将欲嘻。”
达康者诸事如往昔之吴起杀妻求将、刘邦弃子建汉、太宗杀兄称雄、海瑞殍女成名。公而忘私,惜名惜位。成大业而无天伦之乐,爱百姓而损夫妻之恩,重公心而忘弱冠之恩。遂成大事,小节有亏,为后人叹也!
改开十五年,任金山县丞。时金山有三杰,曰县令易学习,县丞李达康,僚属王大路。三人立志振民富县。达康性急,为先锋,征徭筑路。民穷迫,命相抵,死。达康领罪。县令易公曰:“达康,干将也,吾不如。况身为县公,当领此罪。”遂左迁他县,革职王大路,以全达康。达康谢之无所语,时王大路从商,达康易公以银资之。
代表四年,达康升吕州巡抚,与太守高育良不睦,几同水火。时刺史立春子瑞龙欲于吕州湖中建酒肆。达康曰:“此污水源,乃害百姓也,不允。”立春曰:“此能吏,然不为己用,惜哉。”谓左右曰:“达康刚猛,育良持重,吕州富庶,宜持重,达康不如育良也。”迁林城太守。育良准酒肆。
荣辱二年,达康知林州。曰:“为官不言钱粮,百姓何以富足。此来林州,只为富民。”乃兴修新区,引天下资;新辟一区,方圆十里;寥寥数年,林城富足。百姓僚属均赞之曰能。达康亦自得。
初,达康欲成事,遍寻诸吏。因行事果决霸道,君子不能容,乃用小人,小人逐利,羁绊达康。荣辱三年,小人事发,巨贾逃遁,一朝空城。达康为之困,时育良已为汉东长史。
荣辱七年,达康迁京州太守,汉东别驾。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达康虽受顿挫,亦不忘钱粮事。至京州,欲效林城旧事,辟田富民。时有能吏丁义珍者,颇具才干,然性贪鄙,达康遍寻无所用,嘱之再三托之。义珍感言曰:“某,太守替身耳。”然事未成而身先败,国梦三年,京师御史台侯御史密令汉东法曹陈海捉拿,谋事不密,义珍远遁海外。达康不自醒,反责属下未尽监督之责。另有属下孙连城者,心怀宇宙,不愿劳心。达康辱之“懒政无为,白吃干饭”。
达康妻欧阳氏,州府钱库副使,柔情女也。性高傲,往年追者如云,达康以身入海,得海蛎半袋,欧阳氏大悦,结为夫妇。后达康勤政,夜归甚完,其妻恨恨,曰:“痴汉不解风情,玉体空守闺房。”常悻悻不悦,日久分居,形同陌路。有一女,居之海外。
国梦年间以来,庙堂反贪甚急。达康外有义珍贪赃远遁,内有欧阳贿案渐明,心不自安,白新任刺史沙瑞金。瑞金邀之驭马林城,意气风发,如桓公管仲故事,人言“沙李配”。驭马稍歇,沙公曰:“汝事吾已知之,既无恩义,君当速决。”
时李高争权,高育良以义珍、欧阳事白沙公。曰:“达康善用小人,妻亦有贿闻,不宜当大位,明公速决。”
沙公曰:“大才难遇,达康可用,诫之可也。”未几,沙公调易公学习监之。
高育良欲升门生祁同伟。祁同伟者,汉东按察使也。论及此人达康甚鄙夷,曰:“此生小人,随刺史立春祭祖,跪而哭之,其声甚悲,若丧父母,众皆尬之,为天下羞,断不可用。”育良曰:“此生性情中人,触景生情,哭天下父母,犹又未可。况哭他人父母,有国法禁乎?”
事在《祈同伟传》。
二公凡此种种,相恨已久。
京城侯御史,乃达康之仕途救命恩人。
国梦三年,欧阳氏事败,急告达康休妻。事毕。
欧阳氏曰:“昔日之情,今已断绝,欲往海外,恐今生无缘再见,可否专车载而送之?”
达康追思以往,愧曰:“可!”
御史左右侦之,报曰:“太守亲送夫人,追否?”
御史曰:“安敢以太守废法,追!”
众人扬鞭,抄近路截之。
达康属怒,斥御史曰:“汝等劫持太守车架,不惧太守怒乎?”
左右皆惊,侯御史笑曰:“太守胸怀大局,吾料其必安坐车中。”
左右拿下夫人,达康果不动。然以冷眼窗视之,众人皆寒。
刺史沙公闻之,抚额赞曰:“达康不废,侯御史之功也,当谢之。”
达康怒良久,方才悟。叹曰:“侯御史救我矣”。
达康妻自有《欧阳菁传》。
太史公曰:达康者,钱粮之吏也。貌奸而忠,独断利民,勤政惜羽,不擅声色,百姓喜而亲朋患。虽长囿于小人,然终不失大义。百姓谚曰:“达康莫俯首,钱粮将欲丢;达康莫独泣,小人将欲嘻。”
达康者诸事如往昔之吴起杀妻求将、刘邦弃子建汉、太宗杀兄称雄、海瑞殍女成名。公而忘私,惜名惜位。成大业而无天伦之乐,爱百姓而损夫妻之恩,重公心而忘弱冠之恩。遂成大事,小节有亏,为后人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