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扩张的后遗症
一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他相信内部贪腐是存在的,贪腐的温床就是共享单车的“坏账”,还有共享单车企业血拼扩张的后遗症。
根据企鹅智酷此前的调研,ofo和摩拜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分别为39.3%和26.2%(有用户认为这个数字低了,共享单车的损毁率足以让自行车厂商焕发青春)。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062c0eca3ec8a13141a57e8c7039157/802bb8ee76094b36dbe1ffeea9cc7cd98c109dce.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99178df8013632715edc23ba18fa056/7a6905084b36acaf569372ff76d98d1000e99cce.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0a25b20692762d0803ea4b790ec0849/c78f3837acaf2eddda82adea871001e9380193ce.jpg)
▲ 爆料内部区域经理贪腐现象的ofo员工揭露,区域经理每月通过虚报修车师傅套取公司资金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而ofo公司总部却不进行调查处理。
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热度猛涨,两家企业血拼市场互不相让,融资了一轮又一轮,单车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
此前ofo的CEO戴威就对媒体表示,公司越做越大,节奏压力也很大,各部门、系统都是赶着建的。“今天觉得车可以投产打样了,过两天又发现怎么没有风控,没有质检。”
业内人士质疑,如此赶着建的风控部门,会有多高的效率?在这么迅猛的扩张速度和市场血拼中,还要将内部管理和风控做得井井有条,是否真的是为难ofo和摩拜了?
法律后果
“假设存在这种情况,投资人有两个选择:一是按照投资协议上的约定要求损害赔偿,二是如果他们挥霍完了就报警抓人。”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如果爆料属实,就可能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犯罪。
“相关人员如果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法律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爆料,ofo和摩拜被爆出有贪腐行为的,是整个公司从基层到高层,甚至涉及创始人(胡玮炜为摩拜单车创始人兼总裁,王晓峰为联合创始人兼CEO,夏一平为联合创始人兼CTO,三人为摩拜单车的最高管理层),如果真的都卷入贪污丑闻,那么企业和行业将何去何从?
不了了之?
一位投资人表示,企业一般会直接辞退贪污的高管和基层,但是涉及创始人就比较尴尬了,不了了之居多。没有创始人,业务也没有办法操作,投资人又不可能越俎代庖去经营企业。
其实有不少投资人被创业者坑过,创业本身失败率就高,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创投要有非一般人的眼光。”宝杰控股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杰也表示,贪腐本来就是风险之一。
一位电商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其实贪腐在电商企业中并不少见,ofo摩拜等即使有,也不会更加夸张,在信息源未确定的情况下对其大加批判没有必要。
一位参与ofo投资的机构方表示,只是网站上的传闻而已,不能作为证明,他们愿意给创业者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也有一位单车使用者表示,现在谁都知道,摩拜和ofo的资金来源并不仅仅是投资人投资,还有用户押金……他已经去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