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吧 关注:239,322贴子:1,984,726

戚继光:野太刀很厉害,然而日本枪法不足为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朝的倭寇肆无忌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本浪人的高超武艺,尤其是日本刀及其刀法,令不少明人心惊胆战。抗倭名将戚继光也很欣赏日本刀,甚至还仿造了日本刀,并且以日本阴流刀法为基础,创造了《辛酉刀法》,让一部分士卒练习。
然而,戚继光粉的也只是野太刀罢了,并且只粉大号野太刀(五尺野太刀,160cm以上)对普通太刀和打刀,只字未提。为何?因为明朝时期,中国双手长剑和长刀早已失传,双手剑法和双手刀法没人会。士兵的短柄腰刀都在1米以下,如何敌得过160cm的野太刀?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




有人可能会问,明朝士兵不是还有长枪吗?枪是百兵之王啊。是的,明军有长枪,然而,士兵的武艺不足,无法发挥长枪的优势。长枪的质量又太烂,经常被倭刀砍断。
《倭变事略》中记载:“一贼出哨亭外,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兵皆徒手而奔一处。”
我们来看看当时南方明军的枪杆大多是什么材料,然后什么材料才是优良的枪杆
明●何良臣《阵纪》
南方以竹为杆,甚称省便;北地风高易裂,须得丝筋缠紥乃可,否则以椆木代之犹胜。
明●程冲斗《长枪法选》
其木色有稠木、有檀木、有检栗木,皆大木取小劈刨而成,多不坚牢易断。必选生成者为上,有檕条木,有牛筋木(赤者为佳,白者次),有茶条木,有米枯木(有名乌檕),有拓条木,有白蜡条木(有名水黄荆)。各处土产不同,各名其异。惟取坚实体直,无大枒枝节疤者为上。根头可要盈把,便好持拿,自根渐渐细至稍上。不软不硬为妙,如太软太硬,则拿捉不如意。调制如法,便好运用也。今军伍中多用竹竿,但要选苗竹,竹节稠密者佳。大抵竹不耐用,拿拦击刺之间,力大则破矣,干又自裂,可用盐卤久浸,使常有润色,略可取用耳。
明●吴殳《手臂录》
枪材,以徽州牛筋木者为上,剑脊木 次之,红棱劲而直,且易碎。白蜡软,棍材也。
明●茅元仪《武备志》一百三卷军资乘战八(器械二)枪杆稠木第一,合木轻而稍软,次之。要劈开者佳,锯开者纹斜易折。攒竹腰软必不可用。北方干燥竹不可用,木杆可用;东南竹木皆可通用。
而且,浪人也有长枪,也会枪法。日本武士骑马,射箭,刀法,枪法都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戚继光只能无奈的说:“长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纪效新书》


虽然如此,戚继光发现,我中国的杨家枪法,远胜日本枪法。长枪在戚家军最初的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即使是在创出鸳鸯阵后,长枪也是主力武器





IP属地:江苏1楼2017-05-09 20:25回复
    日本人用长枪,喜欢手持枪身中间,以为灵活多变。然而,这种持枪方式,令长枪的攻击距离大大缩短,弊多利少,根本无法与中国杨家枪相提并论








    IP属地:江苏2楼2017-05-09 20:28
    回复
      这个杨家枪,跟宋代的杨家将没啥关系,不过据说也是宋代传下的枪法,在明代是最闻名的枪法,很适合战场
      杨家枪,传为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所创的枪法。《宋史》卷四七七《李全传》载”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明代,杨家枪名声很大,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法,古代兵书《武编》、《纪效新书》、《阵记》等书均有记载,是为当时山东等地专习。




      IP属地:江苏3楼2017-05-09 20:30
      回复
        事实上,像野太刀、炎型剑这样双手大型长刃武器,对枪类和短兵类都占据优势:枪刺难收,可斩其杆,比它尺寸小的武器灵活的特性在战场环境下发挥不出来。


        IP属地:江苏4楼2017-05-09 20:36
        收起回复
          明朝只不过是体质问题,当兵的人数不够,训练都没正规。有本事挑战朱元璋的军队看看!找个嘉靖道士打算什么英雄。还是找杂兵的,日本人要是能打早攻过去了。
          看看大秦帝国的弓弩手,战神白起算了太欺负人了。大魏武卒就够小日本灭国了!胡服骑射就更不用说了。


          IP属地:广西5楼2017-05-09 20:38
          收起回复
            太远。而且出海如下阎王殿,当时明军海防不像后期糜烂,已经不错了,远海之路给刘大夏绝了。


            IP属地:江苏6楼2017-05-09 20:54
            收起回复
              也不要吹野太刀,在日本战场,野太刀就是被长枪取代的。戚继光仿造野太刀,制作了六尺五寸的长刀(约208cm,明代工部营造尺32cm)然而长刀也只是给鸟铳手备用的,不是啥主力武器











              IP属地:江苏7楼2017-05-09 21:00
              收起回复
                看到你的名让我想起“自古枪兵幸运E”


                IP属地:黑龙江9楼2017-05-09 22:28
                收起回复
                  戚家军前锋是手持狼筅的士兵(狼筅可视为特殊的长枪 可攻可守)前卫是刀盾兵 刀用的是短柄单手持用的戚家刀和藤牌配合使用 至于辛酉刀法 在戚家军的阵法里 并没有双手长刀的配置兵种,因此可视此书为戚继光对于日本刀法的解析及应敌之策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7-05-09 23:16
                  收起回复
                    在日本用槍是最下層的......什麼都用不好的才用槍......
                    刀>剃刀>槍
                    據說日本普通小兵用槍是用拍的卧槽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17-05-10 00:07
                    收起回复
                      好帖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5-10 00:18
                      回复
                        戚继光的军事生涯分为抗倭和蓟镇两个部分,兵书《纪效新书》也分不同时期的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本,辛酉刀法是出现在戚继光晚年修订的十四卷本,抗倭时期在南方水网密集环境下的对付日本武士的鸳鸯阵,在北方平原环境下对付蒙古骑兵就不太适合,起码狼筅用的大毛竹就很难保证来源,所以戚继光就将辛酉刀法和双手长刀引入军阵,主要为了对付蒙古骑兵,当然在后来万历年的抗倭援朝战争中也对付了日本人。
                        不同时期不同作用,不可混为一谈


                        IP属地:北京14楼2017-05-10 00:34
                        收起回复
                          狼筅是个好发明。据说戚家军多为南兵,佩刀也短,跟倭刀比是不占优势。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5-10 10:59
                          收起回复
                            哈哈哈最大的郑芝龙,林朝都都是福建人潮州人,日本浪人只是打工的,还有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海盗都是跟中国大佬,雍兵过万,战船过前,还有西洋大炮,其他小海岛只是小股,日本浪人最多一百几十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5-11 01:14
                            收起回复
                              萨摩示现流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5-11 15: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