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漂泊吧 关注:22贴子:3,579

《儿童心理学》(读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贯彻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外科学成就,联系我国实际,能够体现我国学术水平的高等学校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全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儿童心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
二是以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为叙述体系,分别从一般特征、生理特征发展、动作或活动发展、言语发展、心理发展等方面,系统阐述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IP属地:江苏1楼2017-05-09 10:58回复
    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它的主要问题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软弱无能的新生儿的心理经过一定阶段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参加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的心理的?


    IP属地:江苏2楼2017-05-09 11:05
    回复
      2025-07-19 02:32:08
      广告
      心理的反映不是像镜子般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反映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在人的言语参与下进行的,因此,人的心理、意识具有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我心理对话,首先得要有语言存在,要不然如何完成自我对话呢?此处可以论文一下,在没有社会语言的参与下,人是如何完成自我心理对话的?另外,人的心理是先于语言存在还是和语言一起产生的呢?】


      IP属地:江苏3楼2017-05-09 12:40
      回复
        关于心理发展的问题,在心理科学中,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的。
        (1)心理的种系发展。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相联系的。
        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它研究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为止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适应自然的情况下逐步从低级形态(受刺激性)向高级形态(思维的萌芽)发展的。
        人类心理发展史则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人类的心理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准备起来的,是跟动物心理有联系的,但同时又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心理、意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过程中、在言语的参与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人的心理、意识不但能适应现实,而且能变革现实。
        (2)心理的个体发展。所谓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动植物的分界在什么地方,是否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物种?比如民间的太岁?
        植物是否就没有心理活动?为什么没有?植物的向阳性和亲水性属于生理活动?】


        IP属地:江苏4楼2017-05-09 12:43
        回复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否具有心理?他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在人的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中,心理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它是按着什么规律发展变化的?这些发展变化在人的生活和教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所有这些,都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史必须阐明的问题。


          IP属地:江苏5楼2017-05-09 12:44
          回复
            儿童时期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儿童跟动物不同。他一开始就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向着人类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儿童从出生的时候起,就过着社会生活,在成人长期抚养和教育下,通过跟成人的交际,通过有系统的学习,去掌握人类已有的社会经验。随着儿童的日益成长,他就不但能适应社会生活,而且也能改造社会生活,这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如果儿童从小不在人类社会环境中生活,比如狼孩、猪孩等,心理会怎样生长?会不会生长?如此心理就有好坏,或者说适应不适应之分。是不是心理不生长就会导致生命的陨落,心理生长是否正常应该和生理生长同步?如果不同步,提前,或者滞后都会带来哪些问题现象?】


            IP属地:江苏7楼2017-05-09 12:49
            回复
              第二,儿童也不完全跟成人一样。当然,从人的社会性来说,儿童跟成人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发展的水平来说,他们之间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儿童的脑的结构和机能还是不成熟的,儿童的思维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思维,儿童的劳动能力也不跟成人完全一样。
              儿童时期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的时期,是一个生长特别旺盛的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而也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期。


              IP属地:江苏8楼2017-05-09 12:49
              回复
                2)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
                这是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理解。这几个问题是儿童心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本书第三章将作详细的论述。


                IP属地:江苏9楼2017-05-09 12:51
                回复
                  2025-07-19 02:26:08
                  广告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学不但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而且要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规律,这些具体规律是通过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表现出来的。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两三岁的儿童情感是易变的,自我控制力是较差的,因而很容易破涕为笑,转怒为喜。又如,有经验的小学一年级教师把儿童初入学时在课堂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表现(如坐不住、下位子、说话、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持久等)理解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并且善于根据这种客观存在的特征而采取正确的措施。但是在一个没有经验的教师,则往往引起厌烦、急躁的情绪,以致把事情越弄越糟。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虽然同是小学时期的儿童,低年级和高年级也是不一样的。低年级儿童还跟学前儿童有某些共同之处,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有意注意还不很发展,因而在一堂课中往往运用着不同的作业形式,更多地注意直观性,而对高年级儿童就不需要这样做了。


                  IP属地:江苏10楼2017-05-09 12:52
                  回复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我们作以下理解。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起来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一切发展都是和时间相联系的),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同时,它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概括出来的,它只能代表某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不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所有儿童的个别特征。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以时间为最基本的线迟,所以时间线的规律应该说是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最伟大的规律】


                    IP属地:江苏11楼2017-05-09 12:55
                    回复
                      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年龄特征是受许多比较稳定的因素支配的,例如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知识本身的深浅也是有一定顺序的,这就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在一定时期或阶段内不可能没有一定的、不能突破的限度;另一方面,年龄特征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变化而有一定的变化的(当然,也不是毫无限制的),例如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一年级儿童的识字量,可以比以前多一些,算术程度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些,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方面也是如此。
                      第三,教育的目的方向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特征决定的。但在教育的目的方向决定了以后,就不能不考虑:教材如何安排就能使儿童既容易接受,又学得更好更快;创设什么条件,采取什么方法,就更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特点。……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不认识和运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规律。


                      IP属地:江苏12楼2017-05-09 12:57
                      回复
                        在教育中运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规律,必须同时兼顾:(1)积极发展儿童的能力;(2)不使负担过重。资产阶级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成是固定不变的,限制了儿童的发展,这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反对这种观点。积极发展儿童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不使儿童负担过重,不超越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
                        【看到对资产阶级教育家的评述,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阶级斗争的时代】


                        IP属地:江苏13楼2017-05-09 12:59
                        回复
                          在儿童文艺工作方面,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思想政治道德方向,与此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高尔基在《论主题》这篇论文中,曾经说过:“想写儿童文学的作家应该估计到读者年龄的一切特征。不然,他写的书会成为儿童和成年人都不需要的无着落的东西。”
                          【突然很想较真一下写下本段以上文字内容时候的作者年纪和时间】


                          IP属地:江苏14楼2017-05-09 13:03
                          回复
                            儿童心理学要揭示:儿童心理、意识是怎样在一定的物质条件(脑和客观现实)下产生和发展的,儿童的认识是怎样密切依存于他的实践活动的,怎样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等等


                            IP属地:江苏15楼2017-05-09 14:55
                            回复
                              2025-07-19 02:20:08
                              广告
                              儿童心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的能动的反应。因此,必须从儿童的行动和活动中去研究,从儿童主体跟其客体(环境和教育)的矛盾统一的关系中去研究。


                              IP属地:江苏16楼2017-05-09 14: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