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金不换吧 关注:71贴子:1,440
  • 4回复贴,共1

立夏养生,不负好时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 夏 时 刻 2017年5月5日 15:30:59 农历 四月初十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







1楼2017-05-05 13:44回复
    《尔雅》释言:“夏,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莲生八戕》:“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历忌释》曰:“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夏火代木,木生火...” 因应五行,隋唐《郊天下》记载:“故立夏日,迎夏南郊,祭赤帝祝融。南郊七里,因火数。”
    立夏三侯
    第一候蝼蝈鸣
    第二候蚯蚓出
    第三候王瓜生(王瓜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礼记·月令》解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明】蔡汝楠《山中立夏即事》


    2楼2017-05-05 13:4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楼2017-05-05 13:47
      回复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1 进入夏季,随着早晚温差逐渐缩小,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减衣,不要早晨的厚装到了中午仍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此时着装应以穿衣不出大汗为原则,衣服递减的顺序应由上而下,既养阳又收阴,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
        2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饮食养生
        1 夏季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易感湿邪。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脾病。所以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赤小豆排骨汤、红豆薏仁粥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
        被称为健脾补气第一名方的“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以白术,健脾燥湿,还能加强人参的补气之力。加上有健脾渗湿效果的茯苓,补脾作用更加明显;配上炙甘草,能协调使它们共同发挥效果。立夏时节,用“四君子汤”加上粳米熬粥,减少即将到来的炎热给身体带来的消耗。
        2 也可选“番茄荸荠饮”,选用荸荠200克,番茄200克,白糖30克。将荸荠洗净,去皮,切碎,绞取汁液;番茄洗净,切碎,绞取汁液。将合并番茄、荸荠的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有清热利湿、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的功效。
        3 所谓“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夏季易心火过盛,可通过吃“苦”来防治。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吃苦去火,首推莲子心。《本草纲目》记载莲子心“清心去热”,搭配生甘草能增强莲子心的泻心火除烦之功。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或加粳米同煮成粥即可。

        运动养生
        立夏时节可以练习《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中的心脏导引法:“可正坐,两手作拳,用上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可正坐,以一手向上托空,如托重石。又以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去心胸间风邪诸疾。闭气为之。毕,良久闭目。三咽液,三叩齿而止。”
        也可练“立夏导引法”以养生,立夏导引法是足运太极式,就是以足来做描划太极的动作。以足尖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划圆,形如描太极圈,故名。又因心主血脉,所以还要注意血脉的锻炼,以防止气血阻滞,从而影响到心的机能。具体做法如下:
        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竖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右腿屈膝内收,脚掌自然踏地;接上式,左腿屈膝内收,自然盘屈,左足跟靠近会阴部位;接上式,两手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内轻轻扶按在右膝膝眼处,动作稍停。然后两手抱膝收至胸前,脚掌离地、自然放松,同时下颌微收、百会上顶,拔伸脊柱;接上式,右脚尖尽力向上勾,身体其他部位不动,动作略停(图4);脚尖尽力向下伸展,脚背绷直,动作略停,如此重复练习三次;接上式,右脚尖向右、上、左、下、右划圆三次,称为内转太极,然后反方向划圆三次,称为外转太极;接上式,右脚放松、踏地,然后依次松手、伸左腿、伸右腿、还原平坐、两手覆按两膝,呼吸调匀,全身放松;左腿屈膝内收,做左脚的练习,动作同右,左右方向相反。

        经络养生
        节气养生除了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经络养生。
        立夏时节太阳不像盛夏的烈日让人难以忍受,正是享受“太阳进补”的好时机,可以通过晒头顶和背部的动作来补阳气,调气血。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人体腹为阴,背为阳。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背腧穴)均分布在后背。晒这些穴位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此外推荐一个可以清心降火的穴位——劳宫穴,心为“君主之官”,五行中属“火”,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同时又是荥穴。传统中医认为,荥主身热,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情志养生
        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要人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才可“心静自然凉”。
        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少贪心杂念。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4楼2017-05-05 13:49
        回复



          5楼2017-05-05 1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