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区,东南毗邻璧山区。至2014年底,铜梁幅员面积1343平方公里,辖23个镇、5个街道,常住人口为66.38万人。铜梁区唐氏人口1.68万,约占重庆市唐氏人口的2.9%,占铜梁区总人口的2.5%。据不完全统计,铜梁有五十多支唐氏,分散在全区23个镇、5个街道。
在铜梁,明朝以前铜梁原籍的唐氏已经无从考查,据我了解现在的铜梁唐姓,都是湖广填四川时先后从湖南邵阳、零陵、衡阳等地迁来,由于迁来地不一样,来自不同的宗族,迁来后各自为一体,分别另立字辈,甚至同一家族,不同的房也有各自的字辈,造成了铜梁唐氏支系多,来源多等情况,铜梁唐氏经过不断的搬迁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为一个特征鲜明、族群稳定的宗族,现在以独特的风貌、风姿和风情,屹立于重庆宗族之林。
本人唐光亮,正在协助修编重庆铜梁国瑞、国好、国禄一支的唐氏族谱。借此机会,搜集整理重庆铜梁各支系唐氏的概况,为将来的铜梁唐氏通谱做准备工作。重庆铜梁唐氏宗亲QQ群:⑥③⑦⑧⑥③⑥⑤②,打造铜梁本土唐氏交流平台,欢迎老家在铜梁,或在铜梁生活、上班,或祖籍在铜梁,从铜梁迁出的唐氏宗亲入群。
1、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平滩镇、侣俸镇唐氏
康熙初年,思良公七世孙唐国瑞、唐国好兄弟,与国瑞之子唐之席,之孙唐昌伦三代人,未携谱谍由湖南邵阳入蜀。国瑞、国好祖落于铜梁县凉水坝葛藤湾(今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五社)插占为业。之席、昌伦祖落于平滩喻家平房及四方碑石堰坡(今铜梁区平滩镇四方村六队)插占为业。现后裔主要居平滩镇四方村、千佛村,巴川街道玉皇村、接龙村、高滩村,侣俸镇永乐村等地,少数后裔迁贵州省汇川区毛石镇,金沙县后山乡等。在世最老辈分为纲字辈。
康熙年间,思明公文槐支下后裔唐国禄,其孙唐昌梅,原籍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梅塘一都小地名木瓜冲水府庙主祠下住宅,携其子唐永武等,由广入川,落于凉水黄泥坝和侣俸斑竹林。至乾隆中期1777年后,昌梅永武祖才买田置业于柏树林、称铊湾(今铜梁区侣俸镇石河村一队)、帽盒山等地,家业方兴。现后裔主要居侣俸镇团竹村、石蛤村、长坝村、水龙村,平滩镇高坪村、四方村,巴川街道登高村等地。
邵阳字辈:元士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定安邦正,纲纪守荣华。同治三年甲子岁1864年,唐正寅、唐纲乾后续字辈二十个字:世德有全盛,心传本执中,钦明开统绪,广运立成功。目前已发展至纲、纪、守、荣、华、世、德七辈。
在铜梁,明朝以前铜梁原籍的唐氏已经无从考查,据我了解现在的铜梁唐姓,都是湖广填四川时先后从湖南邵阳、零陵、衡阳等地迁来,由于迁来地不一样,来自不同的宗族,迁来后各自为一体,分别另立字辈,甚至同一家族,不同的房也有各自的字辈,造成了铜梁唐氏支系多,来源多等情况,铜梁唐氏经过不断的搬迁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为一个特征鲜明、族群稳定的宗族,现在以独特的风貌、风姿和风情,屹立于重庆宗族之林。
本人唐光亮,正在协助修编重庆铜梁国瑞、国好、国禄一支的唐氏族谱。借此机会,搜集整理重庆铜梁各支系唐氏的概况,为将来的铜梁唐氏通谱做准备工作。重庆铜梁唐氏宗亲QQ群:⑥③⑦⑧⑥③⑥⑤②,打造铜梁本土唐氏交流平台,欢迎老家在铜梁,或在铜梁生活、上班,或祖籍在铜梁,从铜梁迁出的唐氏宗亲入群。
1、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平滩镇、侣俸镇唐氏
康熙初年,思良公七世孙唐国瑞、唐国好兄弟,与国瑞之子唐之席,之孙唐昌伦三代人,未携谱谍由湖南邵阳入蜀。国瑞、国好祖落于铜梁县凉水坝葛藤湾(今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五社)插占为业。之席、昌伦祖落于平滩喻家平房及四方碑石堰坡(今铜梁区平滩镇四方村六队)插占为业。现后裔主要居平滩镇四方村、千佛村,巴川街道玉皇村、接龙村、高滩村,侣俸镇永乐村等地,少数后裔迁贵州省汇川区毛石镇,金沙县后山乡等。在世最老辈分为纲字辈。
康熙年间,思明公文槐支下后裔唐国禄,其孙唐昌梅,原籍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梅塘一都小地名木瓜冲水府庙主祠下住宅,携其子唐永武等,由广入川,落于凉水黄泥坝和侣俸斑竹林。至乾隆中期1777年后,昌梅永武祖才买田置业于柏树林、称铊湾(今铜梁区侣俸镇石河村一队)、帽盒山等地,家业方兴。现后裔主要居侣俸镇团竹村、石蛤村、长坝村、水龙村,平滩镇高坪村、四方村,巴川街道登高村等地。
邵阳字辈:元士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定安邦正,纲纪守荣华。同治三年甲子岁1864年,唐正寅、唐纲乾后续字辈二十个字:世德有全盛,心传本执中,钦明开统绪,广运立成功。目前已发展至纲、纪、守、荣、华、世、德七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