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复杂社会行为中应该如何自处?这个命题,不论从何种意义上出发,它都算作是是哲学经典命题:“我该往哪儿?”的延伸版本。人的社会属性决定其集体性,集体性也就形成了组织性。在电影Martha Marcy May Marlene中,女主角Martha离家久未归家,结果是因为陷入了纽约乡下的一个邪教组织里,逃脱之后,寻求姐姐帮忙,从未得到自我救赎的故事。这部电影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作为首次集编导于一身的T·sean·Durkin而言,算是十分的了得了。
对大多数独立电影而言,形式大于内容是通病。新导演们往往希望通过华丽的镜头语言或者独辟蹊径的叙事方式来赢得公众对他们的首次亮相的肯定。而往往评论界也十分厚道的一遍遍地分析导演们是否使用长镜头,俯拍镜头是否来暗示主人公的孤独,而摇晃的手持又是否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等等。就这点而言,Martha Marcy May Marlene可能在内容已经胜利了,不寻常的逃离,诡异的邪教组织,艰难的自我内心救赎,这些都构成了一部新颖的惊悚悬疑片的要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