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白展堂吧 关注:168贴子:2,973

历史上的宋江义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QI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是个很小的湖泊,后因从五代到北宋黄河多次缺口泛滥,使它与四周的许多小湖泊汇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横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并有许多天然小岛,形势险要复杂。  
    当时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ZHENG府通缉追捕的逃犯遂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进行一些“非法”活动营生。有若干股势力日益增大,人数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败、盘剥与压迫的武装斗争和农民QI义。宋江QI义军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QI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烟解决财政困难,设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 
 


1楼2008-12-04 16:27回复
    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武装聚险 
    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ZHEN压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QI


    2楼2008-12-04 16:28
    回复
      2025-05-17 23:54:59
      广告
      史书记载,宋江QI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QI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七修类稿》),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


      3楼2008-12-04 16:28
      回复
        宋江QI义军正式宣布QI义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书记载说:这支QI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不得不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官军中的一部分。后来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腊农民QI义军,史学界有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部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


        4楼2008-12-04 16:28
        回复
          过程 

          北宋末期,朝政(哗)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众QI义。旋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赵佶闻知,纳知亳州侯蒙“赦过招降”建策,颁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蕴率军往讨。宋江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省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三年二月,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继由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海州镇)。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所向,及知宋江以十余只钜舟径趋海滨,乃募敢死士干余人设伏近城,遣轻兵踞海诱战。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伏击,船只亦被焚,退路断绝,战败被俘,QI义遂被ZHEN压。


          6楼2008-12-04 16:28
          回复
            宋江的结局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QI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QI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QI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QI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8楼2008-12-04 16:29
            回复
              附 

              时任大名府元城县尉的李若水(后官至礼部侍郎,靖康二年与徽、钦二宗一起被俘,拒绝金国高官厚禄劝降,不屈就义,谥“忠愍”)的《忠愍集》卷二有诗一首: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


              10楼2008-12-04 16:29
              回复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以上的诗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ZHEN压。 
                  无斋主人倾向于邓老先生的结论,综合某些史料,宋江投降不会早于宣和三年二月这点是肯定的,而此时方腊基本大势已去,方腊被俘是在宣和三年四月。而李若水的诗,有明显的时间要素“去年”、“今年”,也就是说到了宋江投降后的第二年宣和四年,宋江等人的作为是不令朝廷正统看法满意的,否则就不会“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这么说了。若是宋江投降后,作为主力去ZHEN压方腊,李若水断不会这么写。从这个角度看,宋江基本上不可能去平定方腊。


                11楼2008-12-04 16:30
                回复
                  2025-05-17 23:48:59
                  广告
                    那么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了平定方腊的战争呢?我们再看看其他资料,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记卷九十四,宣和三年所发生的有关事情按时间顺序如下:正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降诏招抚方腊”。“方腊陷旌德县及处州。步军都虞候王禀复杭州。”同月,“淮南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过人,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馀,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所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三月,“方腊再犯杭州,步军都虞候王禀等战于城外,斩首五百级。官军与贼战于桐庐,败之,遂复睦州。”四月,“童贯、谭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方腊焚官舍、府库、民居宵遁,还青溪帮源洞。贯等合兵击之,腊众尚二十万,与官军力战而败,深据岩屋,诸将莫知所入。王渊裨将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捣其穴,格杀数十人。庚寅,擒腊以出。世忠,延安人也。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洞口,掠为己功。诸将并取腊妻子及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洞石穴中,杀贼七万馀人,其党皆溃。腊之乱,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八月,“方腊伏诛。”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宋史完全吻合,有些文字也完全相同。宋江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同月官军对方腊的战事也开始占据主动,“复杭州”,三月“复睦州”,四月方腊被俘,基本被平定,八月伏诛。没提到宋江同平定方腊有任何关系。


                  12楼2008-12-04 16:30
                  回复
                      宋会要辑稿有关评定方腊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到宋江。 
                      在野史中倒是有所提及,据李〔上直下土〕的《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前半段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基本符合。后面则提到六月份辛兴宗同宋江破贼上苑洞。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都提到了辛兴宗参与平定方腊,却没有提到宋江。可见即便宋江参加了平乱,这支部队也是可有可无的,最多是一支偏师。


                    13楼2008-12-04 16:30
                    回复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曾引用《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中有关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所以不能做数。 
                        而于1939年出土的宋将折可存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折可存平定方腊后,“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


                      14楼2008-12-04 16:30
                      回复
                          因此,按照这一部分专家的说法,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水浒上所谓宋江率梁山大军打方腊建功的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即便按野史的说法,宋江投降后参加了这次平乱行动,顶天了也就是在方腊被俘之后带了一支小部队参与ZHEN压方腊的残余势力


                        15楼2008-12-04 16:30
                        回复
                          <水浒传> 中武松杀干净张都监家人后, 沾血写下了 "杀人者, 打虎武松也", 俺年轻时看到此处, 真真的发自内心的佩服: "武松, 真汉子也"!后来才知道, 这真汉子原来是宋江! 当然了, 正史肯定是不会写这些 "琐碎" 事情了, 在南宋至元的民间传说中宋江从来就是个 "勇悍狂侠" 的形象, 在 <大宋宣和遗事> 中, 武松在张都监家墙壁上写的几个血淋淋大字, 原来是写在另外的一栋房间的墙壁上, 内容是这样的: "杀了阎婆惜, 寰宇显姓名. 要捉真凶者, 梁山泊上寻"!血是阎婆惜的, 写字的人是宋江啊! 因为杀了阎婆惜才有的宋江带着几个兄弟 "太行山往寻晁盖" 的故事, 才有宋江三十六人纵横京东 (北宋, 东京以东) 的故事, 才有的 "来时三十六, 去后十八双. 若还少一个, 定是不归乡!"(<大宋宣和遗事>)才有后来的 <忠义水浒传> 啊.


                          16楼2008-12-04 16:30
                          回复
                            历史上的方腊 


                            宋史上关于方腊的记载见列传二百二十七方腊传。 
                              “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平。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 ……, 王师自出至凯旋,四百五十日”。 
                               可见方腊是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QI义,宣和三年二月基本败局已定,四月被俘,宣和四年三月余党被彻底平定。其规模达六州五十二县,涉及人口二百万,(按宋史地理志,北宋末总共有4京,30府,254州,63监,1234县,人口4500多万)。朝廷动用了15万大军,出动了枢密使童贯才ZHEN压下去的。其中没提宋江参加了平定方腊。 
                               另据列传一百二十三韩世宗传:“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 
                               从这段看,方腊是被日后的抗金名将韩世忠擒获的,但功劳被辛兴宗抢去。


                            17楼2008-12-04 16:31
                            回复
                              2025-05-17 23:42:59
                              广告
                                那么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了平定方腊的战争呢?我们再看看其他资料,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记卷九十四,宣和三年所发生的有关事情按时间顺序如下:正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降诏招抚方腊”。“方腊陷旌德县及处州。步军都虞候王禀复杭州。”同月,“淮南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过人,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馀,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所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三月,“方腊再犯杭州,步军都虞候王禀等战于城外,斩首五百级。官军与贼战于桐庐,败之,遂复睦州。”四月,“童贯、谭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方腊焚官舍、府库、民居宵遁,还青溪帮源洞。贯等合兵击之,腊众尚二十万,与官军力战而败,深据岩屋,诸将莫知所入。王渊裨将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捣其穴,格杀数十人。庚寅,擒腊以出。世忠,延安人也。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洞口,掠为己功。诸将并取腊妻子及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洞石穴中,杀贼七万馀人,其党皆溃。腊之乱,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八月,“方腊伏诛。”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宋史完全吻合,有些文字也完全相同。宋江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同月官军对方腊的战事也开始占据主动,“复杭州”,三月“复睦州”,四月方腊被俘,基本被平定,八月伏诛。没提到宋江同平定方腊有任何关系。 
                                宋会要辑稿有关评定方腊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到宋江。 
                                在野史中倒是有所提及,据李〔上直下土〕的《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前半段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基本符合。后面则提到六月份辛兴宗同宋江破贼上苑洞。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都提到了辛兴宗参与平定方腊,却没有提到宋江。可见即便宋江参加了平乱,这支部队也是可有可无的,最多是一支偏师。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曾引用《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中有关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所以不能做数。 
                                而于1939年出土的宋将折可存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折可存平定方腊后,“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


                              18楼2008-12-04 16: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