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关于吴语方言的版本,是借鉴粤语吧的相关帖子写的,建议大家到处转发,让我们吴越人民有清醒的认识。
1 “讲普通话有文化,讲江南话无文化;讲普通话是乖小囡,讲江南话是小瘪三。”
点评:麻痹思想、降低士气。
培养方言自卑感,从思想上麻痹江南人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让“北方文化先进论和正统论”得到推广。使得江南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说自己的话,而说北方话。明明是要消灭方言,却说是培养江南人的文化。
既然北方话的代表普通话如此有文化,为什么说没有文化的江南话的人才如此之多?为什么江南人却占据中国两院院士的将近一半,古代状元的2/5?为什么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很多却是江南人?为什么江南的经济文化远远比北方发达?
2 “中国语言的分裂,终将造成国家四分五裂,所以要推广普通话”
点评:无中生有,借刀杀人。
实则是蒙蔽人民群众。给方言扣上了分裂的帽子。这样的言论使得无数“爱国”青年为“统一”中国而战。这种言论不但不能够使得中国团结,反而还容易造成地区矛盾和冲突。
为什么印度、俄罗斯语言之多,却没有分裂;为什么明清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之多,也没有分裂?中国文化之所以丰富,就在于文化多样性。全国一种语言,一种思维,请问哪里还有什么江南才子、四川将军?
3 “推广普通话只是让学校和街面上说普通话”
点评:瞒天过海,笑里藏刀。
方式隐蔽,手段阴险。到最后,干脆无论在何时何地,说普通话算了,省得麻烦。这样吴语就会很容易“自然”被消灭。此举在其他方言区屡试不爽。对付此招,我们一定要逢人先说吴语,对方如果会吴语则坚持说吴语,对方不会吴语再改用普通话,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学校里完全说普通话,街面上完全说普通话,那么方言又从何学起,难道光光父母?语境不足。大家试想,在街面上和家里说普通话,那么方言如何称作“地方语言”?完全是出了家门就到了北京城。
4 挑拨内部矛盾,拉大吴语差距
点评:挑拨离间,隔岸观火。
让吴越内部互斗伤其元气,最后乖乖向北方文化称臣。60年代江南地区完全通行吴语,没有普通话的介入,照样顺利交流。而现在却出现上海人和苏州人使用普通话的现象,似乎就应当使用普通话似的。后来宣传文化,苏州人来什么“吴文化中心”,之后无锡人也来什么“吴文化”,争执不休。随后普语介入,干脆大家都说普通话,最“公平”。
备注:吴语大致包括皖南、苏南、上海、浙江、赣东。主要地级以上城市有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宣城、徽州、湖州、嘉兴、杭州、上饶、衢州、金华、绍兴、宁波、舟山、丽水、台州、温州。
5 删减正字
点评:釜底抽薪,愚弄百姓。
字典中只收北方方言字,将吴语字大肆删减。吴越人民只知其音,不知其言。以为自己的方言是无文字蛮话。因此不得不学习先进的普通话,掌握北方的“先进”文化。
6 从娃娃抓起
点评:上屋抽梯,断绝后路。
从幼儿园就开始推行普通话教育 方言区人民真正系统接触并学习自己母语的时间只有4、5年,从根本上摧毁方言滋生土壤。从此孩子们以为自己有素质有文化,结果却忘记了自己的母语。断绝青少年方言人口。然后利用这些孩子,树立普通话观念,影响其它地区,为消灭其他地区方言作准备。
综上所述,推广普通话并没有错误,而是有些人利用推广普通话,为了达到自己不想入乡随俗,不想融入当地人民的目的,妄图减弱江南文化的影响力。更有些人,嫉妒江南文化(因为我们江南经济文化都是中国最先进发达的地区之一),妄图在江南文化的价值挖掘出来之前,将江南文化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文化的支柱,也是为什么江南如此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护吴语就是保护江南文化,就是保持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就是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