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婴吧 关注:3,770贴子:290,769
  • 7回复贴,共1

此人才是甲午惨败的罪魁祸首,却常常被当做同情对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94年,中日两国爆发甲午战争,虽然日本此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明治维新,但与清朝相比,终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据后来的史料揭秘,清朝虽然腐朽不堪,但清军的装备并不逊色于日军,而北洋海军实力更是排名亚洲第一。
然而这场关乎中日两国此后数十年国运的战争,却以清朝的完败而结束。尤其是甲午海战,实力并不逊色的北洋海军竟然被击沉5艘战舰,而日本海军没有一艘被击沉
所以很多人在反思这场战争时,除了抨击清朝的腐朽和落后外,也纷纷骂慈禧、骂李鸿章。慈禧太后不必多说,但骂李鸿章其实是冤枉了他。早在1874年,李鸿章就在奏折中警示朝廷:“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30 17:11回复
    除了这两个人,其实有一个人最该对战败负责,但我们却常常将其忽视,这个人就是光绪皇帝。
    很多人会问,光绪不过是傀儡,而真正掌权的其实是慈禧太后。一直致力于变法强兵的光绪皇帝,怎么会成为甲午惨败的罪魁祸首呢?
    潜意识里,人们一提起光绪皇帝,总是充满了同情,认为这个还算清醒的年轻人一直满怀抱负的想要挽救清朝,可惜总受到慈禧太后这个顽固派的掣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30 17:11
    回复
      2025-07-25 16:52: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在甲午战争前后,光绪已经亲政,他对整个战局是有掌控权的,并非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事事都由慈禧来做决断。
      1894年10月,已经占领整个朝鲜的日军,迅速突破了清军重兵把守的鸭绿江,清军溃不成军。老练的李鸿章分析日本的国力无法支撑长久战争,所以向光绪提出打持久战,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拖垮日本。
      然而血气方刚的光绪却认为是李鸿章缺乏决战的勇气,他以添油战术不断将全国的精锐部队推向前线。结果正中日本下怀,急于寻求决战的日军就这样一点一点吞噬掉了清军的精锐。
      海军也同样如此。光绪下令:“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为北洋要隘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数处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不懂海战规律的光绪,以一道错误的命令让北洋海军主动放弃了制海权。
      光绪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血性正是清朝所欠缺的,但仅仅有血性是不够的,战争需要的是冷静和老练。处于深宫的光绪,却命令太监把记载康熙平定准格尔的《圣武记》搬来研读,模仿康熙的用兵方略发出一道道指令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30 17:12
      回复
        但很显然,志大才疏的光绪这么一瞎指挥,让清朝输掉了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就连光绪的老师翁同龢都在日记中写道:(光绪帝)暴躁、偏执、骄纵。虽然在慈禧太后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但他骨子里却是急躁和缺乏耐心。
        热血有余,睿智不足,此后的光绪同样如此,他害怕慈禧,却又指望康有为这些书生通过一次变法就能撼动整个清朝架构,结果注定也是失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4-30 17:12
        回复
          正解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8-01 14:50
          回复
            盛世可为,乱世祸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14 1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