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一般说来,个性张扬,情绪浓烈的人在爆发力上多有优势;而个性冷静,情绪内敛的人在稳健上更胜一筹。
顶尖的强者,则能做到“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和硬实力的修炼有异曲同工之妙。
尼特罗把自己的门派取名为“心源流”,意指念的修习,入门修的是身,“根源”却在于“心”。
一代宗师一生所习,不过“心源”二字。
小杰说,因为失去了念能力,无法亲身感受到金的强大,所以没有被感召和他一起冒险;十二支本身作为高级强者,无数次直面尼特罗的强大,正因如此才会全身心拜服;而即使这样还能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金、帕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琪多被帕里称为“武力稍有不足”,

也深知自己缺少金、帕那样不畏强者,不惧挑战的坚韧,格局上的一线之差,造成了境界上的咫尺天涯。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被定型,想破而后立难于登天;但人无论到任何时候都不会也不应失去“可能性”。
梅路艾梅在见识到小麦、尼特罗两个各自领域里突破天花板的案例后,深深惊异于“人”所蕴含的无限可能,那人类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超越自己”这件事?
琪多憧憬的是“尼特罗”这个人,又何尝不是向往那种“人一旦停止挑战,他的生命也就结束了”的人生境界。
《猎人十条》开篇第一条:
“凡猎人者,必有所猎之物。”
——“凡猎人者”,终其一生,都必定有值得其追求的“猎物”。
尼特罗追求的是“个体的强大”,在四十六岁那年仍然能孤注一掷,问道于天地;

比杨德追求“与严苛大自然搏斗,立于逆境的强韧”,隐忍蛰伏五十年,百折不回,“不管多久,我都会等下去”;

金追求的是“不在眼前的事物”,探险生涯永无止境。

“猎人”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挑战”,就是“超越”。
选举战中,金反问琪多“你也是猎人吧?”

对啊,琪多,你也是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