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检索史籍,于陈基《夷白斋稿》中偶见一则材料,觉得有点意思。现录文于下。
至正十九年己亥十二月,妖寇犯杭。先是,行省左丞相达实帖木儿公与太尉吴陵张公以兵属本省平章政事兼同知行枢密院张公镇杭。由冬及春,寇百方攻城,不利,乃纵兵四掠,烧民庐,发冢墓。三月辛丑,大战数合。是夕,寇溃,斩首数千级,生擒者以万计。
这段材料见于《夷白斋稿》卷33《精忠庙碑》一文,十分珍贵,因为它是从张士诚政权的视角来描述朱元璋-张士诚战争的。其中提到了达识帖睦迩、张士诚、张士信。至于妖寇,显然是指朱元璋的军队。之所以会冠以妖字,显然与朱元璋集团的红巾军背景有关。
考察《明太祖实录》,我们会发现,《精忠庙碑》一文所录之事是有所据的。《明太祖实录》卷7己亥年十二月戊辰条记载:戊辰,命佥院常遇春帅师攻杭州。另外,宋濂写的常遇春神道碑铭是比《明太祖实录》更早出的史料,其中也写道:(己亥)十二月,攻杭州。由此可见,朱元璋集团确实在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发起了对杭州的进攻。
有意思的是,《明太祖实录》记载,次年三月,朱元璋”召常遇春于杭州。初遇春之出师也。上戒之曰: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及攻杭州,战数不利。元帅刘忙古歹及掾史商尚质又皆战死,城不得下。故遣使召之还。
可见,陈基所写“寇溃”之事并非虚妄之言。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这一仗,常遇春在杭州城碰了一鼻子灰,损兵又折将。陈基所写的战果不是很实际的数字,应是文人惯用的笼统之语,但张军首城成功,重挫朱军应是事实。
除此之外,根据陈基的记述,我们还发现朱元璋军队似乎军纪败坏,绝非王者之师。这是不是完全想陈基的污蔑之辞呢?我认为不是。因为类似的记载,我们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像掘坟的行为,在《保越录》中就有记述。陈彩云的《元代温州路研究》中也提及了明军进攻温州时的恶行,包括强抢良家妇女做妾等等。我们决不能忽视、否定这些事实。由于明初的史料,特别是私人记述遗留并不多。因此,我们不可能特别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但我隐隐感觉,现在的很多人其实忽略了元明之际战争的残酷性。元朝末年,王朝秩序瓦解,乡豪和地方势力维持着脆弱的地方平衡。而朱元璋雄心勃勃,建章立制,扩张地盘,最终建立起了一个统治秩序严密的新王朝。这绝不可能是温情脉脉、和风细雨地完成的,而是在不断地征伐,编订里甲,垛集充军等一系列措施下完成的。陈基的记述应该不是虚妄之词。对于古代的这些军队,我们真的不能有太高的指望。
最后,我还想说,《明太祖实录》记述战争时是多有晦言的。以朱-张战争为例,很多失地之战在实录中没有明确记载,或者含含糊糊。常熟、宜兴、诸暨这些地方都是如此。只有综合文集、方志等文献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至正十九年己亥十二月,妖寇犯杭。先是,行省左丞相达实帖木儿公与太尉吴陵张公以兵属本省平章政事兼同知行枢密院张公镇杭。由冬及春,寇百方攻城,不利,乃纵兵四掠,烧民庐,发冢墓。三月辛丑,大战数合。是夕,寇溃,斩首数千级,生擒者以万计。
这段材料见于《夷白斋稿》卷33《精忠庙碑》一文,十分珍贵,因为它是从张士诚政权的视角来描述朱元璋-张士诚战争的。其中提到了达识帖睦迩、张士诚、张士信。至于妖寇,显然是指朱元璋的军队。之所以会冠以妖字,显然与朱元璋集团的红巾军背景有关。
考察《明太祖实录》,我们会发现,《精忠庙碑》一文所录之事是有所据的。《明太祖实录》卷7己亥年十二月戊辰条记载:戊辰,命佥院常遇春帅师攻杭州。另外,宋濂写的常遇春神道碑铭是比《明太祖实录》更早出的史料,其中也写道:(己亥)十二月,攻杭州。由此可见,朱元璋集团确实在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发起了对杭州的进攻。
有意思的是,《明太祖实录》记载,次年三月,朱元璋”召常遇春于杭州。初遇春之出师也。上戒之曰: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及攻杭州,战数不利。元帅刘忙古歹及掾史商尚质又皆战死,城不得下。故遣使召之还。
可见,陈基所写“寇溃”之事并非虚妄之言。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这一仗,常遇春在杭州城碰了一鼻子灰,损兵又折将。陈基所写的战果不是很实际的数字,应是文人惯用的笼统之语,但张军首城成功,重挫朱军应是事实。
除此之外,根据陈基的记述,我们还发现朱元璋军队似乎军纪败坏,绝非王者之师。这是不是完全想陈基的污蔑之辞呢?我认为不是。因为类似的记载,我们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像掘坟的行为,在《保越录》中就有记述。陈彩云的《元代温州路研究》中也提及了明军进攻温州时的恶行,包括强抢良家妇女做妾等等。我们决不能忽视、否定这些事实。由于明初的史料,特别是私人记述遗留并不多。因此,我们不可能特别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但我隐隐感觉,现在的很多人其实忽略了元明之际战争的残酷性。元朝末年,王朝秩序瓦解,乡豪和地方势力维持着脆弱的地方平衡。而朱元璋雄心勃勃,建章立制,扩张地盘,最终建立起了一个统治秩序严密的新王朝。这绝不可能是温情脉脉、和风细雨地完成的,而是在不断地征伐,编订里甲,垛集充军等一系列措施下完成的。陈基的记述应该不是虚妄之词。对于古代的这些军队,我们真的不能有太高的指望。
最后,我还想说,《明太祖实录》记述战争时是多有晦言的。以朱-张战争为例,很多失地之战在实录中没有明确记载,或者含含糊糊。常熟、宜兴、诸暨这些地方都是如此。只有综合文集、方志等文献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