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吧 关注:348,434贴子:3,690,259
  • 13回复贴,共1

【高考前51天备考】回归教材 夺回失分重灾区,各科复习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4-22 14:54回复
    距离高考还有51天,在高考前这个关键的时期,怎样复习才能更有效?此时更应该抓住哪些知识点?这篇文章给大家解答。


    2楼2017-04-22 14:55
    回复
      2025-07-17 17:43:28
      广告
      🌝就这么多?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4-24 19:20
      收起回复
        别再抠难题要回归基础
        数学


        第一,距离高考还有不到45天,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第二,继续完善知识体系。更多地是做题、做模拟题。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分析这些题考察了哪些知识及哪些知识的用法,对于这个用法是否已经掌握,将其完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第三,逐渐回归到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计算的准确性)的练习上。
        第四,细节是提分的考前有效手段之一。对于主体知识,那些同一道解答题经常得4分的,在高考中也很难拿满分;但如果你拿了8分、10分,就说明完全有能力去拿满分,就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比如说表达形式:集合、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比如范围中的端点值;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直线斜率存在与否的计算。严谨是数学的学科特点。
        第五,要有计划地将错题再做一遍,想一下当时做错的原因。如果继续出错,做标记,过段时间再做,直到做对为止。
        第六,考前坚持掐点做模拟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锻炼计算,调整考试心态。


        5楼2017-04-25 08:45
        回复
          做到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语文


          一、不管是一个字、一个标点,还是一句话、一段话,都要做到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二、做问题的发现者。学会从模拟试卷和练习题中发现短板,集中攻破。
          三、做教材的掌控者。回归教材此时特别重要,从对教材的复习中考[微博]生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
          四、做生活的评价者。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情进行理性思考、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这也是训练思维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五、不要以为现在的水平就是自己高考的水平,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是最大的赢家。
          六、做老师的追随者。越是临近高考,越要紧跟住老师,老师是你备考路上最好的搭档。


          6楼2017-04-25 08:46
          回复
            避免答题中死记硬背的痕迹
            化学


            一、这一阶段要求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较好的知识网络,不能出现知识漏洞。同时要安排时间回归教材,看笔记、看错题,查缺补漏。
            二、注重试题创新弱化传统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三、注重实战演练提高审题能力规范解题过程。
            从历届高考阅卷中,都发现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较严重。符号系统掌握不准确、不熟练,如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书写错误仍较多。要尽可能用化学方程式或化学专用名词回答,可以研究近几年高考题标准答案。


            7楼2017-04-25 08:50
            回复
              做过的错题要动手重做
              物理


              二轮复习阶段,要认真分析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丢分原因,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
              一、加强基础,回归教材。
              二、按计划复习笔记,做过的错题、典型题不要只看,要动手做,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规律、按部就班,制定好计划,稳步推进。
              1.关注已做过的错题,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
              2.建议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
              3.研究近三年来高考试题,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专项训练,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三、专项填空题知识点:磁场、电磁感应、实验(力学、电学)、电场、机械能、运动、受力问题。具体问题例如:图象,极值;功有哪些类型;机械能守恒有几种典型题;磁场有几种类型;确定圆心。
              四、规范做题、限时做题。


              8楼2017-04-25 08:50
              回复
                重点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三
                生物


                一、认识上的误区
                (一)生物必修三本教材,必修二的遗传变异是每年都会考查的考点,近两年,必修二的分值分布较必修一和必修三要低些。
                (二)生物知识有许多需要记忆,但选修三也不是完全考查识记能力,例如2014年选三15分,只有4分是记忆的,其他11分都需要读题、审题获取信息及组织语言才能表述出正确答案。
                二、回归教材
                (一)看书的方法:如,网络构建法: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构建知识网络。知识体系构建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图解归纳法:适合原理及规律类知识。例如光合呼吸过程、免疫调节过程等。比较整理法:适合概念类。例如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各种细胞器的比较。
                (二)注重教材的细节:黑体字、图示、资料分析等,尤其是图示,要能以图转文,例如基因表达过程中,教材展示的多聚核糖体图示及旁边的文字解释等。
                三、限时训练
                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理综训练,注意各科时间安排及答题顺序。
                四、主观题答题技巧
                读题时要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字词,从而确定答题方向,答题时要语言规范、表述准确,无错字、无漏字。


                9楼2017-04-25 08:51
                回复
                  2025-07-17 17:37:28
                  广告
                  自然地理是失分“重灾区”
                  地理


                  在复习中不要把知识绝对化,更不要死抠教材中的某句话、某个词;不要把教材中的内容随意加深和扩展,复习中应该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思考,会运用。
                  一、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锁定复习重点。
                  二、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对照考点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仔细研读试题范例。
                  三、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
                  1.分析知识形成的情境,通过分析情境材料推导出结论,形成条理化知识。
                  2.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包括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联系;自然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或框架。
                  四、加强自然地理概念的理解。
                  常见易搞错的概念有7个:零度经线、零点子午线与180度经线,暖锋锋前雨与冷锋锋后雨,凸岸与凹岸,上中天与下中天,集水线与分水线,槽线与脊线,飓风、台风与热带风暴。
                  五、高考地理四大专题(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选修部分)的复习中,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失分的“重灾区”。


                  10楼2017-04-25 08:51
                  回复
                    可能再次出现计算型、函数图像型选择题
                    政治


                    在复习时尽可能把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内容和逻辑上的联系构建成关系密切的网络,即知识集成块。强化记忆知识脉络,达到涉及一点便能联想起整个知识网络的目的。
                    一、选择题虽然题量少,但分值高、风险大。
                    政治12道选择题,大约用时10~15分钟。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计算型、函数图像型选择题。
                    二、关注2015年高考的重大时政热点素材。


                    11楼2017-04-25 08:51
                    回复
                      选择题分数增加得分率低
                      历史


                      一、选择题:题量减少,但分数增加,难度也随之增加。两次模拟考试中相对于政治与地理,历史选择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
                      1.训练量加大。条件允许每天做一套完整的历史试题(“12+1+1”模式)。
                      2.过于偏、怪、难的试题尽量不要做,可以选择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大纲卷、新课标Ⅰ、新课标Ⅱ卷、海南卷),还有可以选择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省份的大型模拟考试题或名校的模拟考试题。
                      3.要将每一个选项解释清楚,如有知识点不明确的应及时回归教材。
                      4.及时对解题思路作总结归纳,出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问老师和同学。
                      5.解题技巧和方法:分析试题材料应明确材料主体;简化材料结构,明确材料各主体之间的关联;注意材料的有效信息,如:时间、感情色彩、提问项等;简单划分材料结构;选项中的特殊词语和表述,如:完全、彻底等一些程度性词语和提高、增加等带有变化内涵的词语,“了”等带有时间概念的词语。
                      二、主观题:近两年虽然相对阅读难度下降,但对能力要求依然不低。
                      适当加强主观题训练。一定要有阅读-分析-思考-落笔的过程。对照答案,找出答题的切入点。每做完一道主观题,要适当总结答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特别是答题角度和答案表述方式和语言。书写要严格按照试题提问要求和顺序作答,语言不啰唆,层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字迹要工整。


                      12楼2017-04-25 08:52
                      回复
                        楼楼,平时做数学都还可以,一考试就完蛋怎么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4-26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