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梦而行吧 关注:187贴子:58,285

回复:墓午的每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语就没有音步这种说法吧,因为汉语是一个字一个音节的,不过平仄实际也是有的音节占据时间多,有的比较少
一个字一个音节,诗行本身就会非常规整,五言或者七言本身就适合产生韵律感
好吧深的我好像想不清楚,大概还是因为汉字比较神奇,写出来是齐的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5-03 20:54
回复
    我突然想到汉语里是有声调的,平仄差距太大了,很容易念出铿锵有力的感觉,而英语就没有自带三声四声
    所谓灯下瞎,没有看到显而易见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5-04 09:2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位大大的文笔可真好。
      虽然小说里文笔并不是最主要的。
      还是很羡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5-04 21:00
      回复
        康德养成记 与大众想象中的康德不同,康德一直到中年,都是柯尼斯堡著名的交际花。他出入戏剧院,音乐会和各色派对..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343893156/
        哈哈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5-06 16:15
        收起回复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43692284/
          今天一天昏睡不醒,复习了一下俄国四大名剧,就当做干了点事情吧~
          关于四大名剧的说法,前三个是没有争议的,就是冯维辛的《纨绔少年》,格里鲍耶陀夫的《聪明误》和果戈理的《钦差大臣》
          但是第四种就有争议了
          比如我记笔记的这本书的说法,还有俄国文学史说是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家人好算账》
          我看了看两种说法的第四部都不怎么样,没有前三种好,所以就当做俄国有三大名剧了(大误?)
          不过这里的名剧指的是喜剧,不包括悲剧


          21楼2017-05-07 21:47
          收起回复
            最近看到文笔很好的耽美
            沉迷其中又觉得有无法释怀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作者不喜欢讲故事吧
            现代主义以来,作家越来越不喜欢在小说里讲故事了,纯文学作者基本上不会好好讲故事
            这其实也是小说写作技巧发展到了这个程度
            但是我觉得故事是人类的本能
            人喜欢讲故事,喜欢听故事
            尽管人们知道生活不是故事
            在故事中,人物性格塑造可以不完美,故事逻辑可以不通顺,文笔可以不美好
            但是读者仍然会痴迷于故事
            然而当你想要讲述思想,塑造性格,想要让故事接近生活时,你的作品离故事反而遥远了
            所以即使我明白有的书只是在扯,文笔也纯粹垃圾,但是还是喜欢看,因为故事中存在着奥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5-07 22:56
            回复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43721729/
              https://book.douban.com/people/77266881/annotation/2328539/
              今天正好把契诃夫的剧也po出来啦~
              不过契诃夫的戏剧感觉神神叨叨的,很难说充分


              23楼2017-05-08 13:17
              回复
                唉我在看《巴赫金文论选》
                不知道几天可以看完,写在这里当做自我激励好了
                看文论根本没有看文学或者历史那么有收获(我觉得)
                但是为了理论素养不得不看


                24楼2017-05-08 19:2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在同学的召唤下开始看变态心理学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5-10 22:5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5-12 00:22
                    收起回复

                      看《认识电影》的时候看到了很多这个学期的课程
                      关于叙事学、女性主义还有后殖民主义之类的


                      27楼2017-05-14 19:48
                      回复
                        也是讨论意识的
                        想起了卢梭的《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也是说有意识之后才产生善恶的
                        正好也是圣经的说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5-15 21:10
                        回复
                          最近在重读《天问》,在开头发现了莫大的问题,就是我看不懂呀
                          《天问》本身就是屈原对世界本原、日月星辰、自然世界还有历史故事的询问,所以这个开头正好是关于“世界本原”的,天问的素材和很多现在看到的中原神话并不一致,这里也是,屈原并不认为世界是盘古劈开的
                          远古神话多有对世界本原的理解,其实和世界是哪个神明创造这个问题比起来,人类如何出现可能是更大的问题
                          其实这种对世界本原的解释,本来就是不可能正确的,古人的智慧就体现在对不可能的事物的追寻上。
                          具体到屈原身上,就是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疑惑,也是对神话、对答案本身的质疑,正因为采取了疑问的形式,所以它永远是开放的,永远没有把话说死。这正是这篇诗的绝妙之处。后世很多名人写了答天问,正是把话说死了,世界的问题也再没有像屈原这里这么吸引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5-21 22:16
                          回复
                            说实话,不管是《创世纪》还是《天问》的开头,我都没有像现在这么迷惑过,只是觉得对世界的创设解释大致如此,反正不是真的胡乱看看就好
                            现在可能是感到古人并不像我想的那么原始,古人其实很有想法吧
                            虽然原始人具有神秘力量只是现在社会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5-21 22:2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天气越来越热了,昏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学文学学得略无聊了
                              最近(倒也不是最近了)西方不是分析一些早期的名著嘛,比如荷马史诗或者圣经那种
                              得出了荷马史诗不是荷马写的,圣经也是由很多来源拼起来的结论什么的
                              大概人类的思路总是类似的,就我所知的很多名著就受到了冲击,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很多名著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具有统一性,内部充满了矛盾,是普通读者觉得无所谓但是研究者无法忽视的
                              虽然挺好的,但是文学专业简直已经水到让我绝望了。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没有事实证据所以就靠论文貌似说xxx了
                              总之,很多学科都不具备证据呀内部统一性。。但是文学专业可能是最让人绝望的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5-29 0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