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文学材料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他记忆中的表象材料。准确地说,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内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内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其实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在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发生阶段,创作动机的触发又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不管动机如何,在不同的文学创造过程都存在着不同样式和不同程度的动机冲突,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在程度不同的动机冲突中完成的。可以说,没有动机的冲突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产生。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构思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思维,但却不是普通的思维,而是交织着各种复杂活动的思维。艺术构思的内容十分广泛 ,同时,它也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艺术构思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
①回忆与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可使之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具有某种可让人玩味的盎然诗意,进而带来审美愉悦。
②想象与联想
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没有想象,艺术构思根本无法进行。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本质上也是想象的一种衍化。
③灵感与直觉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
④理智与感情
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规范这些动力的嚼勒。对于完整的文学创造过程来说,它们都不可缺少。
⑤意识与无意识
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是相互补充的。所谓“主从之分”,是指意识与无意识起着某种控制、压抑或引导、解禁作用。所谓“相互补充”,是指意识所提出的某些任务、目标等,往往要靠主体调动无意识的功能,并促使其积极活动、碰撞、组合来完成。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变形的方法很多,像扩大和缩小,粘合,漫画,夸张,幻事等。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