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看全集,是在卫视看的,现在看了一半。
老大夫妻俩代表国企工人,比较安分守己,也没本事(大嫂看起来厉害,但是基本上只是嘴上厉害),我估计他们以后会下岗(我没看完,看完的给我指正啊)。他们这些人很多在1990年代都信佛了,依靠信佛来***自己现实的不幸。
老二代表着下乡(包括建设兵团)的那批人,这些人有些非常惨,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那些混的好的后来还可以。其实总的来说,建设兵团的生活条件比下乡好一些。
老三代表着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这些人很多都是靠投机倒把起家,也有的去珠三角赚到第一桶金(基本上都是走私、非法贸易的擦边球),哦 ,那时候长三角还不行,长三角得等1992之后才开始腾飞。这些人性关系随便,也是当时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普遍印象。
老四代表着体制内极力钻营的那批人,这些人自己没什么本事,主要靠阿谀奉承或者做上门女婿换来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已经预言了老四后来的悲剧下场。
老五则是典型的文艺青年,我觉得他的原型很大程度上是海子。这些人1980年代初涌现的最多,大概1980年代末
,商品大潮侵袭下,这些人发现自己追求的那些东西根本无法得到,于是走到了自己人生的末路。
黄大妮则代表了那些“渴望美好生活,要求上进”的那些人(也可以说是“主流”中国人的想法),她对五个儿子的爱是无私的(当然,肯定有所偏袒,比如对老二就不公平,因为老二不是亲生的),哪怕委屈自己,也不能亏待了孩子。但是,这种无私的爱,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
很多观众都在骂黄大妮不好,我觉得,作者没有把黄大妮圣人化,甚至都没有把她作为完全正面的角色(张玲玲、二凤才是比较正面的角色),黄大妮的形象,只是代表着最广大的中国人,在商品大潮冲击下,面临问题的最普遍的处事方式,(好面子,想尽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让自己孩子吃亏)。
因为哥五个分别代表着一种人群,所以剧中哥五个一点都不团结,都是各忙各的。很少有同仇敌忾的时候。
老大夫妻俩代表国企工人,比较安分守己,也没本事(大嫂看起来厉害,但是基本上只是嘴上厉害),我估计他们以后会下岗(我没看完,看完的给我指正啊)。他们这些人很多在1990年代都信佛了,依靠信佛来***自己现实的不幸。
老二代表着下乡(包括建设兵团)的那批人,这些人有些非常惨,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那些混的好的后来还可以。其实总的来说,建设兵团的生活条件比下乡好一些。
老三代表着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这些人很多都是靠投机倒把起家,也有的去珠三角赚到第一桶金(基本上都是走私、非法贸易的擦边球),哦 ,那时候长三角还不行,长三角得等1992之后才开始腾飞。这些人性关系随便,也是当时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普遍印象。
老四代表着体制内极力钻营的那批人,这些人自己没什么本事,主要靠阿谀奉承或者做上门女婿换来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已经预言了老四后来的悲剧下场。
老五则是典型的文艺青年,我觉得他的原型很大程度上是海子。这些人1980年代初涌现的最多,大概1980年代末
,商品大潮侵袭下,这些人发现自己追求的那些东西根本无法得到,于是走到了自己人生的末路。
黄大妮则代表了那些“渴望美好生活,要求上进”的那些人(也可以说是“主流”中国人的想法),她对五个儿子的爱是无私的(当然,肯定有所偏袒,比如对老二就不公平,因为老二不是亲生的),哪怕委屈自己,也不能亏待了孩子。但是,这种无私的爱,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
很多观众都在骂黄大妮不好,我觉得,作者没有把黄大妮圣人化,甚至都没有把她作为完全正面的角色(张玲玲、二凤才是比较正面的角色),黄大妮的形象,只是代表着最广大的中国人,在商品大潮冲击下,面临问题的最普遍的处事方式,(好面子,想尽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让自己孩子吃亏)。
因为哥五个分别代表着一种人群,所以剧中哥五个一点都不团结,都是各忙各的。很少有同仇敌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