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陌生人吧 关注:14贴子:1,878
  • 5回复贴,共1

《中国简史》 吕思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后感。


1楼2017-04-07 22:34回复
    翻看了一下笔记,第一次记是在2017.03.16,最后的就是今天。
    大概用了20天来看这本,
    其实应该是用了一个月吧。
    刚开始看的时候真的要放弃,
    书里用的基本是文言文,
    对于高中考试翻译才得一半分的我来说,
    看一本文言文书靠的不仅是知识的储备更多的是毅力,而自己又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啊。。。。。
    不过还好,虽然是文言文,不过也不算深度的文言文,
    算是一看的就能看懂,如果不深究其意的话。
    乱七八糟的看了,
    看到古代史的时候还很好,
    曾经学的历史还没全部还给老师,
    有的书里没讲到的凭着自己的回忆还能一一对上。
    到了中代史简直要命,恨不得立刻看完,
    因为书里讲的很多都不记得了,
    看的时候一脸懵逼,
    看完懂了一点,
    所以这本书一定要二刷或者说三刷。


    2楼2017-04-07 22:45
    回复
      关于书中的中代史有的地方觉得作者把每一个朝代的失败更多的认为成了君主的昏庸无道。
      而且作者写到有关历代君主的功绩时仿佛写得有点少,更多的是在写他的不好之处。
      看了不立刻写读后感的坏处就是现在写了我已经忘了里面的一些具体的内容,现在想讲的详细都讲不出来了。


      3楼2017-04-07 22:59
      回复
        到了近代史,看得比中代史懂。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李鸿章。
        不知道是从哪里知道他的,
        对他的印象一直就是他是个坏人,
        在很外交上,他都是主和的,没有勇气一战,
        那时就在想,他应该也是那种曾经满腹诗书、才华横溢、一身正气的,所以当上官,
        后来的一步步升官,被富贵蒙了眼,
        所以在后来以他为首的外交中都主和,因为害怕一战就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所以就不喜欢他。
        到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李的主和并不是说为了自己,
        而是当时的国力和国情等方面真的不适合开战,哪怕开战了大概也是被签订各种条约,也只是死了更多的人吧。
        看的书太少不懂的太多,希望有一天能看一本李的传记。
        记得书里有讲到,清派兵去新疆吧,然后被新疆当地的士兵给赶了出来。
        真的觉得悲哀啊,
        这个国家是走到了哪步啊,
        一个国家派兵去自己的领土护卫,而居然被当地的士兵给赶了出来。
        这样的大清注定要亡。
        嗯,还有的就是,
        原来慈禧并不是正宫皇后,原来溥仪并不是慈禧的儿子。。。。。。


        4楼2017-04-07 23:12
        回复
          到了现代史。
          作者应该是很欣赏孙中山的。
          从里面的很多字词就能看出了233333
          这里记忆最深的应该五三惨案、沙基惨案、汉口惨案和重庆惨案了,
          这是我从未知道的事情,从读的那一刻起开始铭记。
          后面作者有讲到一个社会为什么变动,他的答案是文化。
          我觉得吧文化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我也无法准确概括,只能每点扯一些了。
          回头看那些朝代的更替,更多的是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到了一定程度实在是受不了了就开始有人出来反抗,然后一个一个的起来赞同附和,一起推翻一个王朝;还有的就是有的人拥有了很多东西,开始不满足现状了,就开始谋划推翻一个王朝自己当皇帝。
          总的来说应该就是人心。
          人心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变动。
          如果下层民众你都忍受了那么多苦难,想着一切都无所了,就继续忍受吧,那么就不会有起义。
          如果高官你觉得自己拥有了那么多已经够了不想再要了,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谋划。


          5楼2017-04-07 23:23
          回复
            暂完。
            希望二刷能有更实在更好的观后感。


            6楼2017-04-07 2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