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姬吧 关注:5,775贴子:152,523

甄姬曹丕郭女王的几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大家好多人都说曹丕没有给甄姬追封,以此推断甄姬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低于郭女王。
但大家也都知道,把甄姬生下的孩子推上皇位,根据传统,甄姬是百分百会被孩子追封号的,曹丕选择曹睿,这点就已经和给她追封几乎没有差别了,已经足够表明曹丕的态度了哇
2.为什么郭女王和曹丕没有孩子?而且不正式过继一个孩子?
郭女王得到盛宠是肯定的,但为啥就啪不出孩子呢?既然得到盛宠,曹丕那一大堆孩子中(虽然夭折了一堆)相对低贱的侍妾的孩子就不能完全过继一个给郭女王吗?
当然,虽然过继了曹睿,但任何史书的记载都是曹睿母亲阿甄,而隔壁的孙登就直接只写养母徐氏了。这样,假如孙登继位,那么大概率是徐夫人而不是真实生母被加封太后。
如果曹丕真的全忘旧情,肯定是把甄姬赐死的同时作废掉了吧?这样曹叡即使要恢复母亲名义,也不可能在继位仪式的时候就给追封吧?
3.因为甄姬的死,曹睿被贬,这个史料很明确。但一年后曹叡马上被加封回了平原王。
而且虽然是曹丕最后阶段才给曹睿太子,但其实离甄姬死也就五年时间。五年时间确实不足以确定一个继承人的席位,也不能说曹丕完全是出自无奈。
对于曹睿的迅速提拔,是不是可以认为曹丕对于赐死甄姬还是有过后悔的呢?
4.曹丕是严格规定后宫不得干政的,这点正野史口径一致,还有他自己的作品论证,可以说是证据确凿。但为何有说郭女王是给曹丕出谋划策而上位呢?
设身处地地想,规定后宫禁止干政,然后把一个出了很多力的后宫推到前台来表彰?曹丕这么做不是打自己脸是什么?
5.综上所述,郭女王上位时没有容貌(和甄姬年龄相仿)没有家族权势(郭家黄巾起义后已经败落)难以借自己的政治智慧上位(曹丕的严厉规定)也不算非常有才华(甄姬至少传了一首塘上行出来,她却没有任何作品留世)没有子嗣,也不算很有声望,出身也不高(歌姬)她是怎么才能给封后的?即使甄姬被她陷害,或者因为塘上行之类的因素给赐死,她是凭什么理由拿到这个位置的?
诚然,她可能很孝顺,有母仪天下之风等等,但这些稍微出色一点的后宫女子都可以做到,并不能成为硬性理由啊?
6.郭女王记载中说她不喜音乐,可是她做了很多年的歌舞姬了,碰到曹丕时也是歌姬身份。
虽然这不属于硬性矛盾,但如果她真的不喜欢音乐,是怎么可能在歌姬时期出色到被曹丕欣赏的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07 21:40回复
    虽然基本是隔壁郭女王的问题,但很明显这些问题其实是站在甄姬粉的角度提出来的,所以发在这里讨论啦。
    另外我粉甄姬和郭女王这对相爱相杀的cp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07 21:45
    收起回复
      忍不住问一句,郭甄什么时候都出CP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07 23:41
      收起回复
        关于楼主说的“曹丕选择曹睿,这点就已经和给她追封几乎没有差别了,已经足够表明曹丕的态度了哇”,层主表示不能更同意。曹丕没有给甄姬追封,确实不能推断出甄姬在曹丕心中的地位就低于郭女王,曹丕既然选择了曹睿,就能预见曹睿会给其母甄氏正名,如果曹丕不想曹睿这么做,大可生前下道指令,“我儿睿若追封其母甄氏为后,天下共诛之”(参考黄初三年禁止后宫干政一令),曹丕既然没有这么做,可见他已经默认或者说许可这种事情发生,也算是变相承认了甄氏作为其皇后的身份。至于郭氏,虽然贵为皇后,可黄初三年曹丕就已经下旨不与其合葬,这完全不像是爱一个人就“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不能同年同月死,但求死后葬一起”的爱情定律。要知道,大家都说郭氏是“因爱登后”,曹丕却明令不与合葬,这无异于打众人的脸,郭氏听到这话也不可能开心吧。曹丕如果真爱郭,怎么不贯彻对郭的“爱”,明令死后要与其合葬,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是吗?可曹丕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丕对郭的爱有几分,我还真瞧不出来。要说郭徒有皇后虚名,也不为过。(郭粉估计要群起攻鄙人,求罩啊楼主。)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丕没有一首表白诗是写给“郭氏”的,那有没有写给甄的呢?绝对是有的,虽然鄙人不能肯定哪一首是写给甄,只能说《善哉行-有美一人》有极大嫌疑。层主做出此推测是因为甄氏会写诗,死前都能信手捏来《塘上行》,中间十七年曹丕出征,两人以诗传情应该是不在话下。曹丕必然为甄写过诗,鄙人推测燕歌行就是有感甄氏所作。“别日何易会日难”照应甄氏《塘上行》“使君生离别”,曹丕分明是在后悔当年离开甄氏时是那么决绝无情,转身离去很容易,可现在想见再也见不到了,不然何至于后面发出“耿耿伏枕不能眠”,这又对应甄氏的“夜夜不能寐”了,甄氏一句“从君致独乐”的指责又打脸曹丕的“乐往哀来摧肺肝”,甄氏说“感结伤心脾”,曹丕则“郁陶思君未敢言”,甄氏“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曹丕则“披衣出户步东西”,最后甄氏一杯毒酒穿肠,徒留曹丕“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两人的诗句句暗扣,直指甄氏。


        4楼2017-04-08 12:14
        收起回复
          关于郭女王为何没有曹丕的孩子这一点,很多人都说郭年纪大了,生不了小孩。我才不信是年纪的问题。郭氏在黄初七年曹丕去世时年纪已经43,确实是高龄不宜生小孩了,可之前有那么长的时间,往后推到建安十八年郭氏入五官中郎将府时,郭氏的年纪不到30,勉强虚岁30,现在我们的女性很多30+结婚生子的不少啊,何以郭氏就不行?如果郭氏那时候已经不适宜生孩子,曹丕看上她干什么?纯粹精神恋爱什么都不干?我信了丕的邪了。可郭氏从建安十八年被曹丕所纳一直到黄初七年无所出,我只能说,这是曹丕不用心与郭造娃的后果啊。怪谁呢?难道是曹丕“不举”?可不对啊,曹丕在黄初年间一举得七八个娃娃呢,说明这性功能还是可以正常的发挥的,那么只有另一种原因了,曹丕确实与郭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恋爱或者说是丕有恋“姐”或“恋母”情结使然,他对郭更多的是依赖与信任,而不是男女之爱。
          再说楼主问为何曹丕不在相对低贱的侍妾的孩子中选一个过继给郭女王?
          如果曹丕果然这么做了,那么,首先这个孩子的母亲立于何地?也与楼主“杀母立子”之说有矛盾了。如果曹丕还是遵循楼主认为的“杀母立子”之权术,那么,该过继孩子的生母必然性命不保,因为郭女王是嫡母身份,谁过继给她就是未来的继承人无疑,如果生母还在世,一上台有两宫太后并存的可能性不大,该娃是选生母还是选郭女王可以说毫无悬念选生母,这么浅显的道理郭女王不可能不知道吧?果真如此,那么又与杀甄以立睿的初衷不符,所以层主认为正因为曹丕其实没有楼主所说的“杀母立子”这一观念,所以就算曹丕想给郭女王过继其他妃子的娃,郭女王也不能接受,只有黄初三年,曹睿是过继过来给郭女王的最好的选择,因为其母已死,所以不可能威胁到郭女王将来的太后之位。所以甄氏之死绝无可能是“杀母立子”而死


          5楼2017-04-08 12:36
          收起回复
            “因为甄姬的死,曹睿被贬,这个史料很明确。但一年后曹叡马上被加封回了平原王。”
            虽然楼主认为曹睿被贬是曹丕另有深意,但层主认为,此说法证据不足,纯粹是楼主想当然耳。一年后的加封要站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来看,只能是因为郭女王过继其为子。曹睿是沾了郭女王的光无疑。如果曹丕果真本着杀甄以立睿的初衷,那么为何黄初年间不见曹睿参与政事,曹睿几乎是天天关着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完全脱离栽培继承人的基本范畴啊,曹睿在其母甄氏死后活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一,生母被杀,自己由嫡长子变成庶子,通过过继给郭女王才算勉强找到一个保命符,曹睿这时期对郭女王的态度很好,将其当做亲生母亲般的殷勤侍奉,不能说没有谄媚邀宠求自保之嫌,丕之"杀母立子”之说完全不能在曹睿身上得到体现。
            对于曹睿最终被立太子,史书有“子母鹿”一说,可见曹丕对于赐死甄姬还是有过后悔的,由于曹丕病如山倒,立睿确实是无奈之举,但不是说曹丕认为自己来不及悉心栽培,而是曹丕等不及其他儿子长大,这才是无奈之处。


            6楼2017-04-08 12:44
            收起回复
              曹丕是严格规定后宫不得干政的,这点正野史口径一致,还有他自己的作品论证,可以说是证据确凿。但为何有说郭女王是给曹丕出谋划策而上位呢?
              正是因为郭女王有权术,曹丕在需要她弄权的时候自然支持她这么做,但当君临天下,他已经用不着郭氏的权术时,必然要用此令限制郭女王,可见曹丕对郭的态度还是利用(物质需要)多过爱情(生理需求)。再回到黄初三年,元配甄氏已死,曹丕诸多新宠都是年纪轻轻,怎么可能掌管得了后宫,后宫女人的心计也不少,必然需要见过世面懂得手腕的女人掌舵,郭氏是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曹丕心里清楚这一点,所以提出禁令其实也是提醒郭氏不要逾矩行事。


              7楼2017-04-08 12:50
              回复
                综上所述,郭女王上位时没有容貌(和甄姬年龄相仿)没有家族权势(郭家黄巾起义后已经败落)难以借自己的政治智慧上位(曹丕的严厉规定)也不算非常有才华(甄姬至少传了一首塘上行出来,她却没有任何作品留世)没有子嗣,也不算很有声望,出身也不高(歌姬)她是怎么才能给封后的?即使甄姬被她陷害,或者因为塘上行之类的因素给赐死,她是凭什么理由拿到这个位置的?
                诚然,她可能很孝顺,有母仪天下之风等等,但这些稍微出色一点的后宫女子都可以做到,并不能成为硬性理由啊?
                依层主看,郭女王的劣势恰恰是她当皇后的优势。没有容貌就不必像其他女子一样争风吃醋,没有家族权势就不用担心外戚势力太大,身为皇后必须要宠辱不惊,不可过于张扬,没有作品传世恰恰说明郭女王为人低调,含而不露,没有子嗣更不会费尽心思去弄权搅得后宫不得安宁,郭氏不算很有声望,出身也不高,可曹丕是个叛逆的孩纸,谁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偏要干,众人说“无以妾为妻,曹丕能听进去吗?综上,凭什么郭女王能当皇后?虞氏说:“曹氏好立贱”啊。哈哈,层主戏言而已。事实上,以黄初三年的局势来说,皇后之位非郭女王莫属。曹丕是个很念旧情,但有仇必报的人,郭氏是除甄氏外陪伴他最久的女人,黄初元年的新宠“阴贵人”是南阳阴氏,家族势力太大,曹丕不可能不忌惮,“李贵人”虽有育子之功,但其人不够出色,我们对她的了解仅仅在于她在曹睿上台后打小报告说当年她妈因为郭氏陷害不得善终,这种背后说坏话的女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怎么曹睿没当皇帝之前她屁都不放,曹睿上台就赶着拆郭氏的台,说不定当年“众口烁黄金”也有她的份,郭氏之死说不定也是她添油加醋,还和曹睿套近乎说甄氏生前打算把你交给我抚养,是郭氏那***非抢了你当儿子云云,此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当皇后的料。至于山阳公之二女,也就是曹丕娶来当摆设的,可惜没有娥皇女英之德,偏偏郭懂得进退,曹丕不让她干政,她就做起女儿态,要曹丕给她搞个永始台,玩起了恋爱的调调,天天在卞夫人面前做孝顺儿媳,曹丕不纳郭还真无合适人选。


                8楼2017-04-08 13:10
                收起回复
                  至于郭女王记载中说她不喜音乐,可是她做了很多年的歌舞姬了,碰到曹丕时也是歌姬身份。虽然这不属于硬性矛盾,但如果她真的不喜欢音乐,是怎么可能在歌姬时期出色到被曹丕欣赏的呢?
                  楼主你忘了吗?当虞氏对卞太皇太后吐槽说曹氏好立贱时,一向贤明自持的卞太皇太后竟然立马翻脸了,因为卞夫人就是娼妇出身的啊,人家虽然不是为了打她的脸才这么说,可她心里能不能芥蒂吗?
                  同样,歌舞伎的身份也是郭氏一生的耻辱柱啊,她怎么可能和大家说我喜欢唱歌跳舞呢?郭氏当年被曹丕看中必然是因为跳舞跳得好,但贵为皇后之后的她,最怕的应该就是别人提起她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吧。如果她是富贵人家小姐出身,她和大家说我不喜欢音乐,那估计大家会觉得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但她是歌舞伎出身,她和大家说喜欢音乐就像娼妇拿着手帕招呼客人进来睡她一样的赶脚,郭氏怎么可能大大方方承认得了?
                  就连曹睿无意中夸郭女王琵琶弹得好,想让她露一手时,曹睿身边的人就提醒曹睿这是对郭女王的不敬,因为这时候让郭女王弹一曲可就不是当年曹丕叫甄夫人出拜给大家显摆的,而是一种变了味的一种伺候人的赶脚,层主这么说,楼主认为是否?


                  10楼2017-04-08 13:19
                  收起回复
                    楼主说:曹丕等其他孩子长大也不敢立别人啊,曹睿始终是比别人大十来岁,而且过继之后曹丕应该是没有立别人的打算了,否则最起码也会发生夺嗣大战的。另外曹睿登位郭女王也能加封太后,郭女王也会保曹睿的
                    层主认为:曹丕不敢立别人完全是楼主主观臆断,不可忽视史料“文帝欲以他姬子。。”的白纸黑字啊,曹丕如果怕夺嗣大战,确实一开始就可以立曹睿为太子,何以等到黄初七年自己快不行了?正因为有郭罩着,曹睿立嗣才大加砝码呢,层主可以推断,倘若曹丕多活十年,曹睿立为嗣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12楼2017-04-08 14:04
                    收起回复
                      up下,蛮赞同楼楼的看法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5-01 18:59
                      回复
                        当时的家妓除了歌舞妓外还有床妓。歌舞妓有兼床妓的,但床妓未必兼歌舞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6-17 20:12
                        回复
                          大家好多人都说曹丕没有给甄姬追封,以此推断甄姬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低于郭女王。
                          ——————————————
                          这一点引用了宇治桥姬写的【辟谣】关于文昭甄后的相关谣诼之三、甄后在曹丕继任魏王后到曹叡即位前的身份考
                          永元九年,窦太后崩,松子扈遣从兄禅奏记三府,以为汉家旧典,崇贵母氏,而梁贵人亲育圣躬,不蒙尊号,求得申议。太尉张酺引禅讯问事理,会后召见,因白禅奏记之状。帝感恸良久,曰:"于君意若何?"酺对曰:"《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汉兴以来,母氏莫不降显,臣愚以为宜上尊号,追慰圣灵,存录诸舅,以明亲亲。"帝悲泣曰:"非君孰为朕思之!--------东汉和帝追封被谗言害死的生母梁贵人时和大臣的对话。
                          兴平元年,帝加元服。有司奏立长秋宫。诏曰:"朕禀受不弘,遭值祸乱,未能绍先,以光故典。皇母前薨,未卜宅兆,礼章有阙,中心如结。三岁之戚,盖不言吉,且须其后。"于是有司乃奏追尊王美人为灵怀皇后-------这是汉献帝追封生母王美人时的记载。
                          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这是诸葛亮等人关于后主母甘夫人追封问题的上书。
                          -----------------------------------
                          按现有史料来说,甄后生前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并且他是被曹丕下旨赐死的。
                          所以和汉和帝母梁贵人情况相似,那么曹叡即位后若要给母亲追封,从礼法上应该采用“春秋之义,母以子贵”的理由,从形式上应该是先将母亲由夫人追封皇后,大臣们的上书也应该与诸葛亮等人的上书类似。但现存的关于此事的原始上奏却让人惊异:
                          三公奏曰:「盖孝敬之道,笃乎其亲,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谓生则致其养,殁则光其灵,诵述以尽其美,宣扬以显其名者也。今陛下以圣懿之德,绍承洪业,至孝烝烝,通於神明,遭罹殷忧,每劳谦让。先帝迁神山陵,大礼既备,至於先后,未有显谥。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
                          -------------------
                          在这篇上奏里三公直接称呼甄为“先后”,也就是说甄在名份上就是大魏皇后,只是没有谥号而已。现在追加一个谥号就行了。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春秋之义,母以子贵的字样。
                          我知道有人会说,这是造假不可信!
                          关于这点我想说,史书可以根据需要编造更改某些事,但实时奏章不可能乱写------不是皇后可以追封皇后(哪怕是庶人都无所谓),但不是皇后硬说是皇后一来是礼法笑话,二来就等于自挖陷阱,将来只要掀出这点就能连根拔(唐朝郭太后事件就是如此)。曹叡和曹魏的大臣都不是傻子绝不会犯这种无聊错误。
                          那么,如果甄后在曹叡即位前就是皇后(礼法上),那么是什么时候、谁册封的呢?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借方技传道出了曹丕关于甄后赐死的真实心理------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当赐死旨意下达后,曹丕是处在犹豫矛盾很想收回的状态下,所以当听到周宣之言后,马上派人去追使者。但最终没能追上。
                          这之后的事情陈寿就没有记载了,但王沈的(魏书)却有记载。但由于王沈在甄后死因问题上造假太过,导致很多人对此事的其他记载都不予采信。
                          但综合曹叡即位后的三公原始奏章和三国志方技传,(魏书)里的“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很可能是真事


                          IP属地:湖北16楼2018-05-09 16:56
                          收起回复
                            大家好多人都说曹丕没有给甄姬追封,以此推断甄姬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低于郭女王。
                            ——————————————
                            这一点引用了宇治桥姬写的【辟谣】关于文昭甄后的相关谣诼之三、甄后在曹丕继任魏王后到曹叡即位前的身份考
                            《魏书》曰: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裴注》
                            《魏书方技传》
                            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奏宫人相杀。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入迫使者不及。
                            这两个都提到了曹丕追封甄氏为后
                            按现有史料来说,甄后生前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并且他是被曹丕下旨赐死的。
                            所以和汉和帝母梁贵人情况相似,那么曹叡即位后若要给母亲追封,从礼法上应该采用“春秋之义,母以子贵”的理由,从形式上应该是先将母亲由夫人追封皇后,大臣们的上书也应该与诸葛亮等人的上书类似。但现存的关于此事的原始上奏却让人惊异:
                            三公奏曰:「盖孝敬之道,笃乎其亲,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谓生则致其养,殁则光其灵,诵述以尽其美,宣扬以显其名者也。今陛下以圣懿之德,绍承洪业,至孝烝烝,通於神明,遭罹殷忧,每劳谦让。先帝迁神山陵,大礼既备,至於先后,未有显谥。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
                            -------------------
                            在这篇上奏里三公直接称呼甄为“先后”,也就是说甄在名份上就是大魏皇后,只是没有谥号而已。现在追加一个谥号就行了。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春秋之义,母以子贵的字样


                            IP属地:湖北18楼2018-05-09 17:16
                            回复
                              这个辟谣怎么看不到全部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6-07 2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