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SaaS迎来了春天,要谈企业SaaS怎么做,必须要知道未来企业趋势是什么,然后企业SaaS才能与之匹配。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企业是这样的:
1、企业自组织化
大家更耳熟能详的词汇来解释是阿米巴组织。阿米巴是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小型化,核算单元小型化,让人人成为经营者,每个小团队都更有决策权、更据灵活性。
简单讲,就是在战略统一的前提下,实行承包制。在这个背景下,企业自上而下铁板一块的管理将被打破,价值观和战略成为共识,而运营决策权下放。
现今,互联网企业无一不是在这样做,阿里、腾讯都是建立内部生态,而非内部管控,小米、360的扁平化管理也着力在自组织化管理上。传统一点的海尔,也从正三角管理变为了自主经营体模式。
可以说,未来的企业会从一个个颠簸不破的铜豌豆变成无形无迹的变形虫,快者如水银泻地占领市场,慢者则被快者无情吞噬。
2、企业规模两级分化
未来的企业将呈现大象和跳蚤共舞的局面。如跳蚤般的小微企业海量存在,他们凭借着灵活的身形和贴近客户的优势,在市场中获利。
其中少数的成功者,迅速成为巨头,网罗同业和上下游,成为内部自组织化的大象企业。而长期存在于旧时代的中等规模企业,由于即不具有跳蚤的灵活性,又缺乏大象的集约优势,只能是大象成长史中的短暂形态。中型企业的成功者成为大象,失败者或成为跳蚤或被大象吸纳。
3、组织结构网络化
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不是讲企业互联网化,而是在MBA教科书里谈了20多年的耐克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里,这个模式已经从个别者成功的法宝变成了普遍实行的基本业务运营模式。
今后的中小企业,很难想象还需要自己雇佣会计处理财务,作为行业巨头也往往把财务和人力资源的非敏感工作进行了外包,企业聚焦竞争力核心,把原来的仓储、物流甚至是生产都剥离到了外部合作伙伴。
企业会怎样使用SaaS?使用什么样的SaaS?
1、快速上手,学习成本越低越好
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快速变化的企业,如果还需要提供给他一个半年多才能实施培训到位的软件,不管是软件包还是SaaS,都没有什么竞争力。
快速上手的产品就必须是情景导向,而不能是管理导向的。什么叫情景导向,什么又叫管理导向呢?看看下图,你就明白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991ebc45082b2b7a79f39cc01afcb0a/d16cd659252dd42a60e1726b0a3b5bb5cbeab8c8.jpg)
我们都知道这幅图是信用卡申请表,它的使用困扰和学习成本非常高。实际上,在你填写信用卡申请表时,工作人员一般只会让你填写几个必要信息就能完成申请工作了。
那么印刷这么多的字段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就是为了管理者臆造的管理需求服务的。当这些信息不能真实有效的采集时,这就不是仅仅浪费时间的问题了,更让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处在无限纠结当中,我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呢?
基于管理导向的产品就要不停的培训指导,让使用者去理解一个自己所未曾见过的场景,才能知道如何操作。而情景导向的产品,则直面使用者的真实环境,让他操作起来毫无违和感。
那些所谓的管理数据需求,在未来的组织管理模式下大部分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那些真实存在的管理需求,也应该更多的通过行为数据采集来支撑。
2、小团队独立使用
企业自组织化情境下,业务是自底向上生长的,团队也是自底向上发展的。这就需要软件SaaS应用必须可以在最小单元内独立使用起来。在小微企业,不管是什么工具,应当都是拿来就用的,能够快速的决当下的问题。比如,负责市场的人用麦客,负责产品研发的人在用tower。
那些跳蚤企业成长为大象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各自团队的独立性。比如研发部门内部,A部门可以用worktile,B部门可以使用tower。
小团队的独立使用,也相应的降低了产品的学习复杂度。产品即不会掺杂其他部门和管理的冗余需求,同时,再专业的功能在专业的使用者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简单。
3、数据交换可自定义
传统的数据交换定义是自上而下规划完成的,这就导致未经规划确定的业务无法存身,也就湮灭了企业的创新机会。
在未来的自组织模式下,业务是随需应变的,是基于小团队快速迭代的。因此,数据交换接口的定义必须是数据提供者和使用者自定义的握手过程。
未来企业SaaS的使用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4e11f72bbb7d0a27bc90495fbed760d/661f932dd42a28347d4e45cb52b5c9ea17cebfc8.jpg)
最后
Saas是未来的趋势,毫无疑问,这一点,国内企业绝不会例外。
原因也可以从几方面分别分析:
1、从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角度上来看,SaaS是更优的模式。
举个例子:
在人类刚发明电的时候,工厂都得在厂房旁边建一个发电站。还有另外一个人告诉我,他们家原来在街头经营着一个卖/租电池的铺子,人们来买电池,很大一坨的那种,店里负责充,充好了拿回家用,用完了再到店里换充好的。
具体是多少年前的事儿已经不知道了,但是想象这个场景,拿电来比喻软件其实挺合适的,因为电也是个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进行一定的标准化和接口转换,并且对普罗大众而言是刚需的东西。
集中的大型发电厂、完善的电网部署使电力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后,还有谁会记得去街上的小铺子换电池的日子?不需要了,因为历史在前进,有些东西被淘汰是必然的,也没啥好可惜,就像落后的管理模式。
2、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信息化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要。完全不限于公司规模,就算是三五个人的小团队,也有可能需要面对上百上千的客户,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数字分分钟上升到几百上千万也是很正常的,大型系统复杂、上手成本高、价格贵,但是问题又必须要解决,那怎么办呢?Saas形态的产品是必需的。简单、轻量、低价甚至免费、解决核心需求而不是整体需求。
3、从整个SaaS(或者扩展到软件)行业的发展来看,SaaS模式的互联网、多租户等特性决定了这种形态对于厂商来说也是很划算的选择。
4、说到市场,普遍共识认为国内收费难,因为“盗版用惯了,付费环境差”。这个其实比较片面,需要两说。让个人为几十几百元的办公软件付费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很难。
所以关键在两点:
第一,目标群体是否确实有一定的支付能力能够负担得起这个价格;
第二,产品是否足够好到让客户愿意买单。
一切的一切,有个绝对的前提,那就是产品一定要能够做到为用户提供价值。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企业是这样的:
1、企业自组织化
大家更耳熟能详的词汇来解释是阿米巴组织。阿米巴是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小型化,核算单元小型化,让人人成为经营者,每个小团队都更有决策权、更据灵活性。
简单讲,就是在战略统一的前提下,实行承包制。在这个背景下,企业自上而下铁板一块的管理将被打破,价值观和战略成为共识,而运营决策权下放。
现今,互联网企业无一不是在这样做,阿里、腾讯都是建立内部生态,而非内部管控,小米、360的扁平化管理也着力在自组织化管理上。传统一点的海尔,也从正三角管理变为了自主经营体模式。
可以说,未来的企业会从一个个颠簸不破的铜豌豆变成无形无迹的变形虫,快者如水银泻地占领市场,慢者则被快者无情吞噬。
2、企业规模两级分化
未来的企业将呈现大象和跳蚤共舞的局面。如跳蚤般的小微企业海量存在,他们凭借着灵活的身形和贴近客户的优势,在市场中获利。
其中少数的成功者,迅速成为巨头,网罗同业和上下游,成为内部自组织化的大象企业。而长期存在于旧时代的中等规模企业,由于即不具有跳蚤的灵活性,又缺乏大象的集约优势,只能是大象成长史中的短暂形态。中型企业的成功者成为大象,失败者或成为跳蚤或被大象吸纳。
3、组织结构网络化
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不是讲企业互联网化,而是在MBA教科书里谈了20多年的耐克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里,这个模式已经从个别者成功的法宝变成了普遍实行的基本业务运营模式。
今后的中小企业,很难想象还需要自己雇佣会计处理财务,作为行业巨头也往往把财务和人力资源的非敏感工作进行了外包,企业聚焦竞争力核心,把原来的仓储、物流甚至是生产都剥离到了外部合作伙伴。
企业会怎样使用SaaS?使用什么样的SaaS?
1、快速上手,学习成本越低越好
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快速变化的企业,如果还需要提供给他一个半年多才能实施培训到位的软件,不管是软件包还是SaaS,都没有什么竞争力。
快速上手的产品就必须是情景导向,而不能是管理导向的。什么叫情景导向,什么又叫管理导向呢?看看下图,你就明白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991ebc45082b2b7a79f39cc01afcb0a/d16cd659252dd42a60e1726b0a3b5bb5cbeab8c8.jpg)
我们都知道这幅图是信用卡申请表,它的使用困扰和学习成本非常高。实际上,在你填写信用卡申请表时,工作人员一般只会让你填写几个必要信息就能完成申请工作了。
那么印刷这么多的字段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就是为了管理者臆造的管理需求服务的。当这些信息不能真实有效的采集时,这就不是仅仅浪费时间的问题了,更让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处在无限纠结当中,我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呢?
基于管理导向的产品就要不停的培训指导,让使用者去理解一个自己所未曾见过的场景,才能知道如何操作。而情景导向的产品,则直面使用者的真实环境,让他操作起来毫无违和感。
那些所谓的管理数据需求,在未来的组织管理模式下大部分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那些真实存在的管理需求,也应该更多的通过行为数据采集来支撑。
2、小团队独立使用
企业自组织化情境下,业务是自底向上生长的,团队也是自底向上发展的。这就需要软件SaaS应用必须可以在最小单元内独立使用起来。在小微企业,不管是什么工具,应当都是拿来就用的,能够快速的决当下的问题。比如,负责市场的人用麦客,负责产品研发的人在用tower。
那些跳蚤企业成长为大象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各自团队的独立性。比如研发部门内部,A部门可以用worktile,B部门可以使用tower。
小团队的独立使用,也相应的降低了产品的学习复杂度。产品即不会掺杂其他部门和管理的冗余需求,同时,再专业的功能在专业的使用者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简单。
3、数据交换可自定义
传统的数据交换定义是自上而下规划完成的,这就导致未经规划确定的业务无法存身,也就湮灭了企业的创新机会。
在未来的自组织模式下,业务是随需应变的,是基于小团队快速迭代的。因此,数据交换接口的定义必须是数据提供者和使用者自定义的握手过程。
未来企业SaaS的使用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4e11f72bbb7d0a27bc90495fbed760d/661f932dd42a28347d4e45cb52b5c9ea17cebfc8.jpg)
最后
Saas是未来的趋势,毫无疑问,这一点,国内企业绝不会例外。
原因也可以从几方面分别分析:
1、从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角度上来看,SaaS是更优的模式。
举个例子:
在人类刚发明电的时候,工厂都得在厂房旁边建一个发电站。还有另外一个人告诉我,他们家原来在街头经营着一个卖/租电池的铺子,人们来买电池,很大一坨的那种,店里负责充,充好了拿回家用,用完了再到店里换充好的。
具体是多少年前的事儿已经不知道了,但是想象这个场景,拿电来比喻软件其实挺合适的,因为电也是个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进行一定的标准化和接口转换,并且对普罗大众而言是刚需的东西。
集中的大型发电厂、完善的电网部署使电力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后,还有谁会记得去街上的小铺子换电池的日子?不需要了,因为历史在前进,有些东西被淘汰是必然的,也没啥好可惜,就像落后的管理模式。
2、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信息化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要。完全不限于公司规模,就算是三五个人的小团队,也有可能需要面对上百上千的客户,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数字分分钟上升到几百上千万也是很正常的,大型系统复杂、上手成本高、价格贵,但是问题又必须要解决,那怎么办呢?Saas形态的产品是必需的。简单、轻量、低价甚至免费、解决核心需求而不是整体需求。
3、从整个SaaS(或者扩展到软件)行业的发展来看,SaaS模式的互联网、多租户等特性决定了这种形态对于厂商来说也是很划算的选择。
4、说到市场,普遍共识认为国内收费难,因为“盗版用惯了,付费环境差”。这个其实比较片面,需要两说。让个人为几十几百元的办公软件付费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很难。
所以关键在两点:
第一,目标群体是否确实有一定的支付能力能够负担得起这个价格;
第二,产品是否足够好到让客户愿意买单。
一切的一切,有个绝对的前提,那就是产品一定要能够做到为用户提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