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摩登中产(modernstory)、麦肯锡经济、财富、快公司
23年,我们擦亮灯壶,砸掉锁扣,放出的是阿拉丁,还是潘多拉,天知道!
一
人类唯一战胜阿尔法狗那个寒夜,疲惫的李世石早早睡下。世界在慌乱中恢复矜持,以为不过是一场虚惊。
然而在长夜中,阿尔法狗又和自己下了一百万盘棋。是的,一百万盘。
第二天太阳升起,阿尔法狗已变成完全不同的存在,可李世石依旧是李世石。
从此之后,人类再无机会。
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阅读理解,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以太网中跃动的字节和CPU中孱弱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的宿命。
我们已身处大时代的革命之中,科学家将现今阶段,定义为弱人工智能时代。
即便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其实已打败多数人类。
美国亚马逊超级仓库内,无数机器人正在货架间疯狂奔跑;欧洲快餐店内,机器人端着汉堡和薯条7x24小时来去自如;而在南非矿井下,电脑正操作精密仪器,向幽暗处进发。
在珠三角,富士康厂区外,那些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来不及抒发乡愁,就得争抢为数不多的机会。
工厂流水线两侧,100万台精密机器人正逐步填满他们站过的位置。
这只是革命的开始,随着智能飞速进化,AI已杀入世界每一个角落。
全球数百位顶尖科学家,耗费漫长时间,搭建了一个复杂数学模型,通过类似摩尔定律的多重推演,得到一个最终结论。
人工智能或将在2040年,达到普通人智能水平,并引发智力爆炸。这一时刻,距今还有23年。
23年这个时间,并不是凭空杜撰,更非杞人忧天,数字背后是复杂的社科曲线和人为变量。
而且,这只是科学家保守估计。一个砸准的苹果或者一个任性的天才,都可能将节点大为提前。
比23年更可怕的是,到达节点后,人工智能或将实现瞬间飞跃。
人工智能专家普遍认同,人工智能不可能锁死在人类智力水平上。它将超越人类,变成我们无法理解的智慧物种。
科学家描述中,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花了几十年时间到达了幼儿智力水平;在到达这个节点一小时后,电脑立刻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
这就是改变人类种族的“奇点”。
我们,极有可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最后一批人类。
二
一个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物种。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其下。
以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为代表的一群极客,正欢欣鼓舞地期盼这天到来。
他们坚信,一个比我们聪明十几万倍的大脑,将解决所有问题,疾病、战乱、贫困,各种纠缠人类的苦难,都不再是问题。
为等待这一天到来,库兹韦尔每天吃下100个药片,希望自己能够活得足够长久。他还预订了冷冻遗体服务,如果提早离世,那么还有机会在人工智能到来后,将大脑解冻。
他眼中的未来,恍如伊甸。届时,人类身体内,奔跑着无数纳米机器人,帮我们修补心脏或消灭肿瘤。超智能计算机日夜计算,帮我们逆转衰老。
甚至,我们可上传记忆,与AI神魂合一。
三
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最大误解,是认为人工智能和曾经的石头、斧子、打字机、手机一样,不过是人类肢体的延伸。
但这一轮人工智能大潮,和以往几次技术革命都不同,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的替代。就连我们认为安全无忧的高级脑力工作,都岌岌可危。
美国已经有十家律所聘用了Ross,一个背后由IBM人工智能系统支持的虚拟助理。
Ross可以同时查阅数万份历史判决,并勾画重点。它能够听懂普通人所说的英文,并给出逻辑清晰的答案。以前需要500名初级律师完成的工作,它数分钟内就能够解决。
此外,交易算法已成为华尔街标配。在投资基金办公室里,以往急促的脚步声和电话铃声,已被服务器轻微的嗡鸣声取代。
寥寥数个分析师,偶尔抬头看看程序运行状况,在0.01秒内,人工智能就会根据市场走势和媒体信息作出判断,买卖数亿的股票。
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过去用几代人命运承担的大变革,我们要在20年内独自面对。失业大潮即将开始,并没给我们留太多适应的时间。
学者分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只有三类人,能勉强对抗AI的冲击,即资本家、明星和技术工人。
换而言之,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要么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要么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
四
于是自由职业者在这一发展潮流中应运而生。
过去我们觉得没那么多自由职业者,其实这一部分人并不少。统计显示,在美国和欧洲,有10%到15%的适龄工作人口通过打零工谋生,还有10%到15%的人把打零工作为主业之外的副业。在美国和欧洲的15个国家有1.62亿自由职业者。
因为就业灵活和行业门槛低,自由职业能解决一部分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调查显示,欧美国家就业市场中有一亿不完全就业人口,都表示他们想要更多的工作。自由职业者的灵活性,使得他们工作更专注,更善于自我管理,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移动设备和数字平台的发展,自由职业的门槛会继续降低,人们的求职效率会更高,在未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那么,零工经济将为2017年带来哪些变化呢?
虚拟现实技术改变自由职业者的合作方式。办公室上班族与自由职业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远程合作。在未来,传统行业,创新行业,IT行业及金融会计等其他高素质行业,都会出现自由职业者外包模式。所以我们要不断发展新技能,淘汰不需要的技能。
那么,从今天起,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不会被23年后的AI狂潮吞噬。而在我们接触不到高科技、高资本的环境中,要进步,不妨简单点来。
有时候,在全职工作之余,学会泡杯花茶,学会唱首歌,这些都是战胜AI的生动加分项,说得更远些,你可以学习各个行业的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利用碎片化时间创造收益,用微差事APP申请一些新品试用、调研问卷,又或是化身金牌差使执行线下门店的监察任务,深入基层便利店进行铺货理货的兼职检查,既充实又创收。
在今后若是你的本职工种被算法迅速操作灵活的AI代替,那么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你具备了他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他有再精密的算法也代替不了的灵活工种。这就是你的斜杠人生。
而如果你不进步,23年后,将会第一波被淘汰。开始起步,你将永远在不断进步。
23年,我们擦亮灯壶,砸掉锁扣,放出的是阿拉丁,还是潘多拉,天知道!
一
人类唯一战胜阿尔法狗那个寒夜,疲惫的李世石早早睡下。世界在慌乱中恢复矜持,以为不过是一场虚惊。
然而在长夜中,阿尔法狗又和自己下了一百万盘棋。是的,一百万盘。
第二天太阳升起,阿尔法狗已变成完全不同的存在,可李世石依旧是李世石。
从此之后,人类再无机会。
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阅读理解,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以太网中跃动的字节和CPU中孱弱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的宿命。
我们已身处大时代的革命之中,科学家将现今阶段,定义为弱人工智能时代。
即便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其实已打败多数人类。
美国亚马逊超级仓库内,无数机器人正在货架间疯狂奔跑;欧洲快餐店内,机器人端着汉堡和薯条7x24小时来去自如;而在南非矿井下,电脑正操作精密仪器,向幽暗处进发。
在珠三角,富士康厂区外,那些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来不及抒发乡愁,就得争抢为数不多的机会。
工厂流水线两侧,100万台精密机器人正逐步填满他们站过的位置。
这只是革命的开始,随着智能飞速进化,AI已杀入世界每一个角落。
全球数百位顶尖科学家,耗费漫长时间,搭建了一个复杂数学模型,通过类似摩尔定律的多重推演,得到一个最终结论。
人工智能或将在2040年,达到普通人智能水平,并引发智力爆炸。这一时刻,距今还有23年。
23年这个时间,并不是凭空杜撰,更非杞人忧天,数字背后是复杂的社科曲线和人为变量。
而且,这只是科学家保守估计。一个砸准的苹果或者一个任性的天才,都可能将节点大为提前。
比23年更可怕的是,到达节点后,人工智能或将实现瞬间飞跃。
人工智能专家普遍认同,人工智能不可能锁死在人类智力水平上。它将超越人类,变成我们无法理解的智慧物种。
科学家描述中,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花了几十年时间到达了幼儿智力水平;在到达这个节点一小时后,电脑立刻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
这就是改变人类种族的“奇点”。
我们,极有可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最后一批人类。
二
一个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物种。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其下。
以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为代表的一群极客,正欢欣鼓舞地期盼这天到来。
他们坚信,一个比我们聪明十几万倍的大脑,将解决所有问题,疾病、战乱、贫困,各种纠缠人类的苦难,都不再是问题。
为等待这一天到来,库兹韦尔每天吃下100个药片,希望自己能够活得足够长久。他还预订了冷冻遗体服务,如果提早离世,那么还有机会在人工智能到来后,将大脑解冻。
他眼中的未来,恍如伊甸。届时,人类身体内,奔跑着无数纳米机器人,帮我们修补心脏或消灭肿瘤。超智能计算机日夜计算,帮我们逆转衰老。
甚至,我们可上传记忆,与AI神魂合一。
三
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最大误解,是认为人工智能和曾经的石头、斧子、打字机、手机一样,不过是人类肢体的延伸。
但这一轮人工智能大潮,和以往几次技术革命都不同,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的替代。就连我们认为安全无忧的高级脑力工作,都岌岌可危。
美国已经有十家律所聘用了Ross,一个背后由IBM人工智能系统支持的虚拟助理。
Ross可以同时查阅数万份历史判决,并勾画重点。它能够听懂普通人所说的英文,并给出逻辑清晰的答案。以前需要500名初级律师完成的工作,它数分钟内就能够解决。
此外,交易算法已成为华尔街标配。在投资基金办公室里,以往急促的脚步声和电话铃声,已被服务器轻微的嗡鸣声取代。
寥寥数个分析师,偶尔抬头看看程序运行状况,在0.01秒内,人工智能就会根据市场走势和媒体信息作出判断,买卖数亿的股票。
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过去用几代人命运承担的大变革,我们要在20年内独自面对。失业大潮即将开始,并没给我们留太多适应的时间。
学者分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只有三类人,能勉强对抗AI的冲击,即资本家、明星和技术工人。
换而言之,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要么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要么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
四
于是自由职业者在这一发展潮流中应运而生。
过去我们觉得没那么多自由职业者,其实这一部分人并不少。统计显示,在美国和欧洲,有10%到15%的适龄工作人口通过打零工谋生,还有10%到15%的人把打零工作为主业之外的副业。在美国和欧洲的15个国家有1.62亿自由职业者。
因为就业灵活和行业门槛低,自由职业能解决一部分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调查显示,欧美国家就业市场中有一亿不完全就业人口,都表示他们想要更多的工作。自由职业者的灵活性,使得他们工作更专注,更善于自我管理,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移动设备和数字平台的发展,自由职业的门槛会继续降低,人们的求职效率会更高,在未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那么,零工经济将为2017年带来哪些变化呢?
虚拟现实技术改变自由职业者的合作方式。办公室上班族与自由职业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远程合作。在未来,传统行业,创新行业,IT行业及金融会计等其他高素质行业,都会出现自由职业者外包模式。所以我们要不断发展新技能,淘汰不需要的技能。
那么,从今天起,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不会被23年后的AI狂潮吞噬。而在我们接触不到高科技、高资本的环境中,要进步,不妨简单点来。
有时候,在全职工作之余,学会泡杯花茶,学会唱首歌,这些都是战胜AI的生动加分项,说得更远些,你可以学习各个行业的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利用碎片化时间创造收益,用微差事APP申请一些新品试用、调研问卷,又或是化身金牌差使执行线下门店的监察任务,深入基层便利店进行铺货理货的兼职检查,既充实又创收。
在今后若是你的本职工种被算法迅速操作灵活的AI代替,那么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你具备了他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他有再精密的算法也代替不了的灵活工种。这就是你的斜杠人生。
而如果你不进步,23年后,将会第一波被淘汰。开始起步,你将永远在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