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一叶下吧 关注:7贴子:101
  • 15回复贴,共1
到处搜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01 12:38回复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中有这样的故事: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到旗亭(酒楼)小酌,恰逢四位歌妓赛歌。有唱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有唱高适“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的,唯独没有王之涣的诗作。王之涣自负才名,指着“诸妓中之最佳者”对两位诗友说:“她若不唱我的诗,我甘拜下风;若唱,你俩尊我为师。”而那位“最佳者”,果然就唱起了“黄河远上白云间……”
    这就是唐朝的流行歌曲。
    有不少唐诗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据文献所载,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诗谱曲后不胫而走,很快就成为饯别的名歌。白居易有诗曰:“高调管瑟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以及“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因为歌中有叠唱,第四声乃“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歌劝酒,其效率不言而喻。刘禹锡也有诗称:“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何戡是唐朝著名歌唱家,尤以唱《渭城曲》知名。而今,这首古歌仍魅力不减。
    说到刘禹锡,他被贬巴山蜀水时,写过一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竹枝词》,当时很流行,直到宋朝还有人传唱。南宋文献《苕溪渔隐丛话》有记述:“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刘禹锡的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从唐朝到宋朝,从巴蜀到吴越,一曲竹枝数百年,无论时间和空间,就影响来说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朝流行歌曲最青睐的诗人是白居易,凡歌妓无不知其名。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谈到一件事:“……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可见白居易的知名度有多高。有歌妓讨价还价时自夸说:“我会唱白学士《长恨歌》,岂等同于一般歌妓?”徐州名妓关盼盼,唱此歌也很出色,与白居易还有一段悲情故事。《长恨歌》是长篇叙事诗,共120句,一气唱下来颇有难度,所以歌妓以唱此歌为荣。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每每传唱于“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一时蔚然成风。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长沙出土的唐代铜官窑瓷器上题有一首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诗一经出土便引起关注,不仅为《全唐诗补编》一类的工具书采用,更耐人寻味的是,现在竟被改编为通俗歌曲。文学史专家认为,“君生我未生”很可能是当时的里巷谣曲,所以才被陶工题在瓷器上。唐朝的流行歌曲,历经一千多年后再度流行,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说来也巧,晋陕蒙一带有一首民歌,其内容与之相近,唱的也是忘年恋:“骑上骡子马跑了,妹妹年轻哥老了。我不嫌你老来你不嫌我小,咱二人这辈子往老交。”虽然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不同,但不论长安还是长沙,不论京师的才子佳人还是西北的村姑莽汉,年代和年龄都不能成为爱情的障碍,永恒的题材果然名不虚传。
    大唐文化是开放型的,音乐的繁荣达到了顶峰;不仅《凉州词》、《杨柳枝》这样的乐府歌曲远播四海,西域歌曲也成为时尚,乃至形成“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唐·王建)的风景。虽然这些唐朝歌曲的乐谱早已失传,但却给我们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盛世当歌,这就是唐朝的魅力。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01 12:39
    回复
      2025-07-25 04:12: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杨枝词。
      其一
      迎得春光先到来,
      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
      便被春风长倩猜。
      其二
      巫峡巫山杨柳多,
      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
      来君回唱竹枝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01 12:44
      收起回复
        记得回去查箜篌的资料√
        或者去学校摸一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4-01 12:47
        回复
          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4-01 12:52
          回复
            《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4-01 17:26
            回复
              点赞!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4-01 23:54
              回复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年代:唐 作者: 刘商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
                将谓珠帘能蔽身。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第一拍)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膻岂是人,
                豺狼喜怒难姑息。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
                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第二拍)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使余力兮翦余发,
                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第三拍)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自从惊怖少精神,
                不觉风霜损颜色。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第四拍)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羊脂沐发长不梳,
                羔子皮裘领仍左。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第五拍)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
                如今正南看北斗。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言语传情不如手。(第六拍)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寸步东西岂自由,
                偷生乞死非情愿。龟兹筚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第七拍)
                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如今沦弃念故乡,
                悔不当初放林表。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
                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第八拍)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学他刺血写得书,
                书上千重万重恨。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
                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第九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生得胡儿欲弃捐,
                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第十拍)
                日来月往相推迁,迢迢星岁欲周天。无冬无夏卧霜霰,
                水冻草枯为一年。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第十一拍)
                破瓶落井空永沉,故乡望断无归心。宁知远使问姓名,
                汉语泠泠传好音。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
                如今果是梦中事,喜过悲来情不任。(第十二拍)
                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还乡惜别两难分,
                宁弃胡儿归旧国。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第十三拍)
                莫以胡儿可羞耻,思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长短,
                截之痛惜皆相似。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第十四拍)
                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不知愁怨意若何,
                似有锋铓扰方寸。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
                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第十五拍)
                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重阴白日落何处,
                秋雁所向应南方。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
                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第十六拍)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马饥跑雪衔草根,
                人渴敲冰饮流水。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第十七拍)
                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明烛重然煨烬灰,
                寒泉更洗沉泥玉。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第十八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4-02 12:05
                回复
                  2025-07-25 04:06: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
                  《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4-04 00:57
                  回复
                    其次是箜篌制作和演奏技法方面的进步。诗歌的一开始,顾况写到“赤黄条索金头”显示唐朝的箜篌顶端有着金黄色的雕刻装饰,依其外表华丽推测箜篌的流传基本上是以士人阶级为主。平民的乐器少有如此华丽装饰,且乐器也发展到一定水准。“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说明因箜篌上有长短不同的弦,弹奏时,长弦震动缓慢会发出低沉的音色,小弦震动急促会发出明亮的声音。在距演奏者较远的宴客座席处听来可能有如回音而鸣,而且乐音造成的共鸣如撼动铃铛般响亮。无论急奏或缓奏,或是近处与远处听都适宜,这也显出箜篌的声音大且层次丰富而不会单调。”左手低,右手举”。这应是竖箜篌的演奏姿势,席地而坐竖抱箜篌于怀中,在唐代图像中也多见一手高一手低的弹奏竖箜篌方式。这点在《通典》“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中得到证明。两手一高一低,也使转调或移音在两手交替演奏下毫不费力,大弦的低音连绵不绝,而小弦的高音清脆悦耳。音乐到高潮时,两手指头如狂风袭卷般急速轮流来回,特别是手腕部分,顾况对其进行了精准的描写,“腕头花落舞制裂”。形容手腕在演奏的时候,像是花瓣裂开的时候一样巧妙。今天的弹拨乐器训练中,经常要求手腕放松,将力量通透与于指尖,而李凭在千年前的唐代就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手头疾"的状态下依然能够"腕头软”。由此可见李供奉弹奏箜篌的纯熟技法与力量拿捏的灵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4-04 01:09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4-04 01:30
                      回复
                        「竹枝词二首」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IP属地:四川13楼2017-04-04 14:45
                        回复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IP属地:四川14楼2017-04-04 14:47
                          回复
                            「杨柳枝词九首」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IP属地:四川15楼2017-04-04 14: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