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垃圾分类的开端,始于1996年12月15日。这一天,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开始了垃圾处理史上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垃圾分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民间垃圾分类的小小的火种,大乘巷居民的行动燃发了许多公民的热情,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宣武区环卫局率先行动,于1997年秋开始宣武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试点工作。2001年,国家环保局发布了《2001年-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提出“绿色社区”概念,而“绿色社区”的主要标志之一便是“有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4年7月《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指南(试行)》发布,在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面提出:“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与处理处置。目前还不能进行分类清运与处理处置的地方,应该实行垃圾袋装,定时定点投放,并及时清运。”2010年4月,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在基本要求中指出,“应尽可能从源头避免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实现源头减量。”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住建委联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可见,垃圾分类意义重大,已经上升到国家层次的战略。垃圾分类是更好地进行垃圾处理的前提,有助于垃圾的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是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民间垃圾分类的小小的火种,大乘巷居民的行动燃发了许多公民的热情,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宣武区环卫局率先行动,于1997年秋开始宣武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试点工作。2001年,国家环保局发布了《2001年-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提出“绿色社区”概念,而“绿色社区”的主要标志之一便是“有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4年7月《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指南(试行)》发布,在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面提出:“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与处理处置。目前还不能进行分类清运与处理处置的地方,应该实行垃圾袋装,定时定点投放,并及时清运。”2010年4月,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在基本要求中指出,“应尽可能从源头避免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实现源头减量。”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住建委联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可见,垃圾分类意义重大,已经上升到国家层次的战略。垃圾分类是更好地进行垃圾处理的前提,有助于垃圾的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是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