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国人追思先祖,祭祀扫墓的重要节日,已经有两千五百当年的历史。中国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每到此时,天南地北,举国同俗,人们用各种方法表示对故人的哀思和怀念,这是亘古不变的传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祭扫中献上一束鲜花,不再焚香烧纸,渐渐成为共识。以鲜花代替元宝、纸钱等封建迷信用品,以行默哀礼的方式追思先人,既文明不污染环境,又充分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是最好的扫墓方式。

传统的祭扫,大都是培修坟茔,铲除杂草,人们在行动中倾注着无尽的哀思和亲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祭扫的方式渐渐走偏,不仅大把大把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各式供品极尽奢华,甚而有焚烧人民币者。这就偏离了清明节祭扫的本义。
我们知道,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亲情,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这本来就是一种精神需要,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不见得就必须烧纸焚香。敬献鲜花的祭扫方式被人们所认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近年出现的“网上墓园”,也日渐成为潮流。人们在虚拟的墓园里给已逝亲人和祖先的开辟一块墓地,在这个网上专页中献花、留歌、点烛、留文,把自己的哀思表现出来,更是一种时尚文明的方式。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身后事”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我们把全程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文明祭扫只能是枝,是叶,它还有根,有源。
要从源头上治理,就要移风易俗,大力宣传和提倡绿色殡葬。
中国人讲究“事死如生”,对故去者的后事比照生者安排,故而处理后事的方式越来越奢华,豪华墓园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花费数百万,占地数十亩的也不鲜见。不仅铺张浪费严重,还破坏了生态,与活人抢夺了资源。因此,提倡绿色殡葬十分必要,也是当务之急。
所谓绿色殡葬,不仅是指节俭办丧事,环保办丧事,更主要是指殡葬的方式。让骨灰回归自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可供选择。相对于传统的土葬,绿色殡葬更加节地和环保,它不占土地或者占地极少,有时还会为城市营造新的大片绿地。也为家庭及社会节省了大量资源,尽管无字无碑,依然可以寄托绵绵思念。
那么,绿色殡葬目前都有哪些方式呢?我们来盘点一下:

1、树葬
树葬:将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树下有石头或铜板,上刻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此殡葬方式既避免大量占用土地,又可以促进绿化,美化环境。
2、塔葬
至亲净手后,戴白手套,将亲人骨灰和鲜花花瓣一同撒入深塔处,让逝者伴着花瓣沉睡于此。安葬者的姓名集中刻于纪念碑上,供家属祭祀凭吊。
3、室内葬
骨灰盒存放于专设的陈放室内。

4、壁葬
该丧葬方式是将骨灰盒嵌入壁葬墙。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
5、小型墓葬
小型墓葬:指墓地面积低于1平方米的微型墓,上海等地已率先开始尝试,用节约土地的方式增加公墓的使用年限。

6、花坛葬
花坛葬是墓葬与树葬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公墓死板、无生机的形式,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朵。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
7、草坪葬
源于西方流行于东方的葬式,也是我国最早的生态葬形式。不留坟头,而是以自然石或草枝为标记。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土地资源,是一种文明环保的安葬模式。

8、江河湖海葬
逝者的骨灰连同鲜艳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江大海。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污染水质。目前,海葬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较为普遍。
(文章来源:新陕网 )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祭扫中献上一束鲜花,不再焚香烧纸,渐渐成为共识。以鲜花代替元宝、纸钱等封建迷信用品,以行默哀礼的方式追思先人,既文明不污染环境,又充分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是最好的扫墓方式。

传统的祭扫,大都是培修坟茔,铲除杂草,人们在行动中倾注着无尽的哀思和亲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祭扫的方式渐渐走偏,不仅大把大把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各式供品极尽奢华,甚而有焚烧人民币者。这就偏离了清明节祭扫的本义。
我们知道,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亲情,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这本来就是一种精神需要,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不见得就必须烧纸焚香。敬献鲜花的祭扫方式被人们所认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近年出现的“网上墓园”,也日渐成为潮流。人们在虚拟的墓园里给已逝亲人和祖先的开辟一块墓地,在这个网上专页中献花、留歌、点烛、留文,把自己的哀思表现出来,更是一种时尚文明的方式。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身后事”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我们把全程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文明祭扫只能是枝,是叶,它还有根,有源。
要从源头上治理,就要移风易俗,大力宣传和提倡绿色殡葬。
中国人讲究“事死如生”,对故去者的后事比照生者安排,故而处理后事的方式越来越奢华,豪华墓园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花费数百万,占地数十亩的也不鲜见。不仅铺张浪费严重,还破坏了生态,与活人抢夺了资源。因此,提倡绿色殡葬十分必要,也是当务之急。
所谓绿色殡葬,不仅是指节俭办丧事,环保办丧事,更主要是指殡葬的方式。让骨灰回归自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可供选择。相对于传统的土葬,绿色殡葬更加节地和环保,它不占土地或者占地极少,有时还会为城市营造新的大片绿地。也为家庭及社会节省了大量资源,尽管无字无碑,依然可以寄托绵绵思念。
那么,绿色殡葬目前都有哪些方式呢?我们来盘点一下:

1、树葬
树葬:将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树下有石头或铜板,上刻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此殡葬方式既避免大量占用土地,又可以促进绿化,美化环境。
2、塔葬
至亲净手后,戴白手套,将亲人骨灰和鲜花花瓣一同撒入深塔处,让逝者伴着花瓣沉睡于此。安葬者的姓名集中刻于纪念碑上,供家属祭祀凭吊。
3、室内葬
骨灰盒存放于专设的陈放室内。

4、壁葬
该丧葬方式是将骨灰盒嵌入壁葬墙。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
5、小型墓葬
小型墓葬:指墓地面积低于1平方米的微型墓,上海等地已率先开始尝试,用节约土地的方式增加公墓的使用年限。

6、花坛葬
花坛葬是墓葬与树葬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公墓死板、无生机的形式,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朵。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
7、草坪葬
源于西方流行于东方的葬式,也是我国最早的生态葬形式。不留坟头,而是以自然石或草枝为标记。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土地资源,是一种文明环保的安葬模式。

8、江河湖海葬
逝者的骨灰连同鲜艳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江大海。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污染水质。目前,海葬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较为普遍。
(文章来源:新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