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继续提升。从综合竞争力得分来看,本期31个金融中心城市得分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得分上升幅度最大的5个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西安。
□ 排名前十的城市名单没有变化。但是个别排名略有浮动。其中,天津下降2个名次,成都、杭州分别上升1个名次。
□ 连、津、杭、穗、汉、蓉继续在六大地区区域金融中心中保持领先,区域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 金融资源加速向领先金融中心集聚。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及六大区域的领先金融中心,九个城市拥有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总资产分别占31个金融中心总计值的90%、77%和98%,金融业增加值占60%,资本市场(不考虑区域性股权市场)占100%。
□ 金融机构资源集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四个一线城市京、沪、深、穗所占据的金融机构资源和综合实力超过了其他区域金融中心的总和。蓉、渝、杭、津、宁则逐渐与排名靠后的区域金融中心拉开距离。
□ 五个城市拥有全国性金融市场。上海金融市场“一枝独秀”,集中主要的全国性金融市场。深圳凭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优势保持第二,但与上海的差距正在扩大。北京在“新三板”落户后,具备了全国性金融市场功能,随着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大幅增长,市场规模已稳做第三并有追赶深圳之势。大连和郑州具有全国性期货市场排名第四和第五。
□ 金融生态环境分项竞争力与城市发达程度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充分体现了整体生态环境的优良,得分也遥遥领先;杭、宁、津、苏、渝、蓉、汉等区域金融中心,依靠其在经济总量、行政地位、发达程度、知名度等各方面的优势,也取得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 金融生态环境可细分为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北京依然拥有最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人才环境;深圳金融人才环境表现不理想,与其金融中心地位不匹配;宁、汉、渝的人才环境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沪、穗差距在缩小。
□ 金融商业环境与城市经济基础也有很高的相关性,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带来的基础优势十分明显;杭、苏、津作为强二线城市,其金融商业环境也在得到显著改善,已经与其他区域金融中心拉开差距。
沪、京、深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保持领跑优势
上海、北京和深圳的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实力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金融中心城市,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上海和深圳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心,而北京是全国性的银行中心、金融监管和决策中心。不仅从综合实力上领先,还在发展速度上保持着领先,三者在各分项指数方面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进一步拉大了与区域金融中心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