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线和五号线伴随了我的大学时光。从徐汇校区到闵行校区,没有校车的时候,通常花10分钟左右从宿舍走到拖鞋门,再花15分钟左右走到地铁站,乘五号线,坐15分钟左右到莘庄,再从莘庄转乘一号线花大概15分钟左右坐到徐家汇,再走过一段漫长的换乘通道后,便到了徐汇校区。后来校方和闵行巴士协调下开了20分钟一趟的短驳江川7路中巴,于是去地铁站的路途缩短为5-6分钟左右。
挤地铁的直观感受是:五号线怎么这么挤?啊呀呀莘庄到了,赶紧换一号线!一号线车来的时候会选择最前面一节车,这样可以有位置坐。每次从徐汇校区往闵行校区赶的时候,在莘庄黑压压的客流不一会就挤满了小小的四节车厢站台。等到列车一进站,大家便疯了似的往上挤,一直挤到司机不耐烦了,“哎哎后面人伐要挤啦,等后一辆吧!”
五号线人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我若哪一天要赶着去上海南站坐回家的汽车,从东川路上肯定比从剑川路上车要好。列车从闵开发站开过来,东川路赶着回家的本科生们(无论是交大的还是华师的)呼啦啦纷纷挤上车,到剑川路基本就挤不上了。剑川路站站台上,经常能够看到研究生宿舍过来的拎着大包小包的学长学姐们摇头叹气等下一班的情景。什么?你跟我说北桥?压根就挤不上了好伐?
五号线另一个特点是摇晃。由于线路沿着沪闵公路走向,在剑川路站和北桥站之间下穿申嘉湖高速并斜跨沪闵公路,阿尔斯通和上海电气联合制造的一辆辆列车经常会发出“哐当、哐当”的转向声。不经意间一瞥,偶尔还会看到剑川路车辆段伸出来的两根回库线以及旁边吴闵支线下面的卸货场。列车在轨道上一转向,整节车站着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受到向心力的作用,一甩一晃。
知乎上对一号线和五号线的讨论多如牛毛,按@QFA7301撰文所述,早在2000年左右,1号线和5号线是法国公司Systra为上海市政府规划轨道交通中R1线,后来5号线分离出来成为R1a,也就是R1的支线。(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0700986 以及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702545)R1曾经有过从崇明至金山卫(一说奉贤海湾)的可谓“疯狂”规划,但后来也不了了之,因此近未来的走线基本定为:1号线(R1):富锦路——莘庄——莘庄西(一说“沪闵路站”,增加一站),5号线(R1a):莘庄——东川路——闵行开发区(支线终点站,未来可能用作23号线)、莘庄——东川路——南桥新城(近期建设南延伸终点站)——平庄公路(远期延伸终点站)。有关两条线路连接的讨论,可参阅这个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92113 以及关于南南延伸的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483093
对五号线的一些吐槽(包括4C编组、车厢不联通等):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24514
此外,一号线原先是开放大小交路运转的,我大一大二(2012-2014)的时候,当时一号线仍然开设到上海火车站的小交路车。从人广挤不上地铁的,经常能看到有一辆空车呼啸着从背面开过来,这大概就是清客完成后的小交路车吧。当时在回家的大巴上把这个话题好好研究了一遍,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68257 下面@glenxoseph 的回答也让我对轨交配线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也让我入了地铁这个坑(笑))
这次拍摄前方展望,也是对过去时光的一个小小的纪念,让这几年挤地铁的回忆铭刻在影像当中。
JK 17.03.27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