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吧 关注:1,755贴子:21,150
  • 14回复贴,共1

【讨论科普】古代中国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误会古代中国,认为是一夫多妻,其实是错误的,古代人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其中,妻和妾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如果不是开了外挂无限加血的妾,妻的地位任何人无法动摇,包括夫!
 先说嫁娶,妻是要用八抬大轿抬进来了,什么拜天地啊,喝交杯酒啊,(过去只娶一个老婆的都是比较穷的,这里既然谈到妾就是指地比较有钱的乃至最有钱的皇帝)其他的妾也是抬进来,不过通常是两人的小轿,而且要从偏门进去。


IP属地:安徽1楼2017-03-24 00:20回复
    古代的嫁娶有“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礼的重要礼仪。
      不过这里所说的三书六礼特制的妻,妾的话只举行其中的两项或者三项而已。这个习俗是西周的规矩,到了后期重视的地方都有变化,不过对于皇后来说
      这些都是必须的(皇上当上皇帝后,娶的媳妇--专指皇后要进行大婚,皇上在是太子时娶的太子妃,在即位后不用再来一遍了,只有册立皇后这个环节而已)
      以清朝为例,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只有很少的几位(应该是⑤),大清门只有皇帝可以走,皇后在娶进来的那天可以走一回。其他的妃子想都不要想。


    IP属地:安徽2楼2017-03-24 00:22
    回复
      2025-05-10 16:43:52
      广告
      关于权利,妾即二奶跟妻即正室根本就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妻是整个家族都认可的,具有一定威严和权力,古代讲究门当户对,所以说夫家的条件如何,正室的家里也大致相当,所以不是开了外挂的妾想要斗倒妻,这是鸡蛋碰石头的事情。
        还是以最高级别的人举例,皇后是有金册、金宝,有自己的小衙署(不过皇上经常会插手,为了二奶这很腻歪人,后宫不得干政,你怎么反而干后宫的政呢,不过聪明的皇上通常不干这事儿),理论上这个皇宫里所有的女人都是皇上的女人,还是理论上皇上的女人都归皇后管,都是皇后的臣,这个是地位的象征,是、中宫、正宫。


      IP属地:安徽3楼2017-03-24 00:31
      回复
         关于离婚,大多数认为古代的男子可拽了,想不要老婆就不要了,随便就拿来
          笔墨纸砚休了她,简直是理想的生活,爽歪歪,不过你们错了,这里的随便就休了,指的是妾侍,妻的话必须犯了七出之条才可以的,即便是犯了也不是你想休就休的,那么大一家子人等着你呢,你想啊,来的时候门当户对的,随便找个借口,就想搞掉正室,大伙儿还得考虑以后的日子如何过啊,跟亲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凑合着过吧,咱家又不是管不起这个人,古代的男子也不是想离婚就能离婚的。
          关于离婚还有一条即“三不去”,指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指的是离婚了就没地方去了,给公婆服过丧守过孝的,男方先穷后富的。都是不可以离婚的,离婚门都没有啊
          皇后离婚是啥呢,废后,废后这个事情就更复杂了,有妈的得去问太后,太上皇存在的情况好像没有,没妈的得去跟大臣商量,还有就是皇后会知道你有这个欲望,到处跟你纠缠,总之吧,废后不容易啊,除非皇上本身就是一意孤行,吃了秤砣铁了心,被二奶逼得不行了,或者是皇后真是不行,才可以废后的。
          废后,就是平民了吗,当然不是了,皇后废后通常是妃子,最不济就是被打入
          冷宫了。


        IP属地:安徽4楼2017-03-24 00:31
        回复
          关于死亡,所谓死亡就是葬在哪里的问题,换句话说跟自己夫有资格合葬在一起的只有自己的妻


          IP属地:安徽5楼2017-03-24 00:32
          回复
            平妻也是妾
            基本含义
            平妻,就是清朝时候的个别小说中描述的,个别商人做生意,家里有个妻子,然后一直出门在外的,做生意的地方再弄个妻子的,但是,如果两人见了面,也是一个正妻,一个是妾室,除非一直不见面,那么,在外一个以妻子相称,但其实际法律地位仍然为妾。
            https://tieba.baidu.com/p/3554015539


            IP属地:安徽6楼2017-03-24 00:35
            回复
              历史发展
              自古的三妻四妾,是一妻多妾的意思。古书有明确的记载,所谓三妻,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君主得一段佳话,传说当年齐国君主立后不决,乃至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后来君主戏言称立后三人,而事未成则卒,乃至史官未知其意,故称三妻古极贵之人妻确有三:正宫,东宫,西宫此为三妻;四妾是指:家中父母所赐和三妻贴身随侍俾女各一人。
              现在很多小说拿平妻来说事,说古代三妻四妾,男人有一正妻,二平妻。其实平妻这个词从来都是非正式非官方的叫法,乾隆末期之前,在法律中没有这种说法,不被社会主流承认。
              我国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一夫一妻”被视为婚姻的基本原则,古人云:“诸侯无二嫡”,意思是即使是天子诸侯也不能同时娶两个妻。东汉班固编写的《白虎通义》就曾说过:“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
              在秦汉以前有媵的说法,《仪礼·士昏礼》。注:“古者嫁女,必娣侄从之,谓之媵。”如周天子以王姬出嫁齐国,同姓之卫鲁晋等,必以宗女媵之。贵族嫁女,必以侄女姊妹从嫁。而从嫁过去的姊妹就是媵,地位比妻子低,比妾要高,和所谓平妻一样,实质上也是妾。而嫡妻死后,媵就能够有机会成为正妻,但是其他来路的妾是没有机会的。所以许多人看到以为妾可以扶正,其实不然。


              IP属地:安徽7楼2017-03-24 00:36
              回复
                自秦汉以后已经没媵了,律法明文规定了一夫一妻,同时可以适当纳妾的制度。
                《孟子》齐桓五禁,一曰无以妻为妾。是关于乱妻妾位的最早记载。
                秦朝实行一夫一妻制,《法经杂法》规定:夫有一妻二妾,则刑聝,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
                《汉九律》中亦规定“乱妻妾位”属于犯罪。其中《恩泽侯表》记载:孔乡侯傅晏,坐乱妻妾位,免。汉律已明显表露出婚姻身份化的趋势。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同时对“和娶人/妻加以规定:“诸和娶人/妻及嫁之者,各徒二年。即夫自嫁者,亦同。”此规定性质相当于今所谓之重婚罪。
                宋代的律法,只承认妻与妾,两者地位分明,完全没有平妻的规定。《宋刑统户婚律》规定:“诸和娶人/妻及嫁之者,各徒二年。即夫自嫁者,亦同。”
                正妻只有1个,除非她死了休了腾出位子了,不然要想娶妻就是重婚罪,是犯罪行为。除了不可动摇的正妻,其他都是妾,法律规定了妾的极低地位。不管你叫那个受宠的人叫二房、次妻、平妻还是二夫人等等,她的实质就是妾。当然妾的来源也有多种,由高到低排:1、名门所出的庶女;2、平民白丁的女儿;3、通房丫鬟抬的妾;4、赤贫之家卖的女儿;5、戏子妾;6、**妾。前2种是良妾,是在官府里登记了妾书的,是有一定但是极低地位的家庭附属成员,算半个主子。后面几种,是妾婢,非常低贱,和奴婢一流。良妾,大概也相当于小说里所说的平妻,但是在法律上还是妾。


                IP属地:安徽8楼2017-03-24 00:37
                回复
                  2025-05-10 16:37:52
                  广告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提高,由于商人经常出外经商,已婚的商人往往于其他地区再娶妻,又分与元配同住和另外置宅安置的,另外置宅安置的又称外室,但是这所谓“娶妻”是不被法律承认的。
                  《大明律户律婚姻门》规定:“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离异。”
                  明代律法上没有平妻。所谓平妻就是个哄外面女人的。后娶的那个,一辈子不回祖宅,不入宗族,只是外宅。要想认祖归宗,回家就得执妾礼,想入族谱也是只能是妾,子女只能记妾生子。
                  清朝也有类似的规定《大清律户律婚姻》规定“妻妾失序”,“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


                  IP属地:安徽9楼2017-03-24 00:37
                  回复
                    都是在网上找的,如果有什么错误,还请指正


                    IP属地:安徽10楼2017-03-24 00:53
                    回复
                      不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24 12:43
                      收起回复
                        虽然排列有序,到底一夫多妻制还是多多弊病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4-08 20:27
                        收起回复